在教学中,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三)解决学生质疑、突破难点 (四)练习巩固、体验乐趣 (五)小结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首先我制作一个古体诗讲解的演示文稿,由四张相对独立的幻灯片组成。第一页为诗词的标题和作者,第二页为诗的全文,第三页为诗词大意,第四页为重点难点的字词讲解。引入本课课题——创建演示文稿。
[教学意图] 通过作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告诉他们本课学习的内容和任务。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围绕教学目标,我带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新的知识。 1、完成课本35—36页的?做一做?:启动PowerPoint。
在创建演示文稿之前,首先要明白如何启动应用程序:从开始菜单程序的子菜单启动PowerPoint软件。我提问学生知道怎样创建演示文稿?用什么方法来创建?有哪些的方法?然后让大家参照书上内容。两个同学一组互相讨论学习。从理解到实践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可能会有困难,于是我用简要的词语阐述操作步骤、示范讲解,并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让学生启动应用程序,出现该应用程序的启动画面,并注意学生的反馈。
2、通过播放Flash课件,向学生示范怎样创建演示文稿。 (1)启动PowerPoint软件。
(2)建立空演示文稿应用程序窗口出现后,程序自动弹出对话框,含四个单选项目:a、内容提示向导b、模板c、空演示文稿d、打开已有的演示文稿,选择其中的?空演示文稿?项目,单击?确定?。
(3)选定第一张幻灯片程序中出现?版式?选择对话框(共28种)。(版式指的是程序提供的单张幻灯片的排版样式的可选系列)从版式选择对话框中选择?标题幻灯片?版式。(即第一种版式)
(4)保存文件用?文件?菜单中的?保存?命令,选择保存位臵为默认,文件名为?溪居?,文件类型为?演示文稿?。 3、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操作。
4、让学生对照课本36—37页的内容自学,PowerPoint普通视图编辑窗口的组成。
21
[教学意图] 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新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http://www.dakao8.com/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的操作,从反馈中我也能了解到学生对创建演示文稿的掌握程度。 (三)解决学生质疑、突破难点
通过完成活动二,认识PowerPoint的幻灯片版式.
这个环节我让学生对照课本37—38页的内容,结合电脑,小组合作自学幻灯片的几种常用的版式。然后我让学生自由发问所碰到的问题,并针对他们的问题进行解答。 [教学意图] 让学生自学教材,自主探究。自由讨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练习巩固、体验乐趣
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自由练习,完成课本三十八页的试一试,通过操作,掌握本课的重点,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地建立一个演示文稿。
1、在新演示文稿中,分别插入?标题幻灯片?版式、?项目清单?版式、?文本与剪贴画?版式幻灯片。
2、在插入的3张幻灯片的?标题?文本框中,分别输入?我的幻灯片1?? 我的幻灯片2??我的幻灯片3?,观察大纲窗格中内容变化,如图6所示。 3、保存演示文稿。
我让一部分先完成的同学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将好的作品放在投影仪上展示。
[教学意图] 鼓励学生将自己探索到的、通过自学等得到的知识,主动地运用到新问题的解决上,能够创建演示文稿。将学生任务完成情况直接用投影仪显示,使完成任务的同学感到自豪,同时激励还没完成任务的同学。发挥?小老师?的功能,培优转差,初步培养学生创建演示文稿的能力。 (五)小结:幻灯片的制作。
先让学生试着说一说,再重放一遍Flash课件,温习一下制作方法。 七、全课小结
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更多的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学习中,掌握知识点,培养自学能力。因为信息技术知识在不断更新,所以我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强调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放到首位,提高综合运用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可以完成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掌握了创建演示文稿的操作方法及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大胆探索、相互协作的精神。
22
八 《插入艺术字》信息技术教学说课稿
说教材
1. 说教学内容、对象
《插入艺术字》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实验教材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的内容,教材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 2. 说教学作用地位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插入剪贴画、图片的方法,并能够使用“图片”工具栏上的按钮调整图片属性的基础上学习的,也为今后学习表格的装饰、幻灯片的制作等奠定基础。 3. 说教学目标
《插入艺术字》是基础性的知识,也是教材关于“插入图片”知识铺垫的延伸,要让学生踏踏实实地学好。因此我认为从认知上考虑,要注意传授知识的科学性;从技能上考虑应注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从思维角度上考虑应注意对学生进行抽象的空间想象能力的训练。处于上述考虑,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掌握插入艺术字的方法并能够根据需要修改艺术字。
(2)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自我探究、主动学习、自我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4.说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重点:使学生掌握插入艺术字的方法并能够根据需要修改艺术字。 难点:使学生正确使用“艺术字”工具栏。
关键:使学生清晰掌握“艺术字”工具栏的特点和作用,通过团体协作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正确掌握其使用方法。 说教学法
23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以“任务驱动法”为主,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把“探究——合作——创新”的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发现方法、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辅之以比较法、演示法,并借用了艺术课的“三位一体(即欣赏、技能、情感)”教学法,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采用“情境感知;揭示课题——合作交流;探求方法——实践运用;提高发展——观摩协作;归纳总结”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情境感知;揭示课题
课的开始,计算机课件演示“艺术”(包括音乐、舞蹈、美术、雕塑、文学、戏剧等),让学生通过“看”、“听”、“想”感知艺术,了解我们的生活充满了艺术,我们每天都在创造艺术。接着演示作品(采用了艺术字的和没有采用的)学生通过已有的生活体验肯定会发表自己的评价,认识到艺术字的“美”。
通过课件演示生活中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感知艺术,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同时创设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缺憾,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地、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第二个环节:合作交流;探求方法 本环节以完成两个任务展开分层教学。
任务一:请同学们看投影上所写的,自己动手操作,看看成功后的礼物是什么? (1)打开Word,单击“插入”菜单栏的“图片”菜单,单击子菜单中的“艺术字”。 (2)在“‘艺术字’库”对话框中,选择你喜欢的式样,单击“确定”按纽。 (3)在弹出的“编辑‘艺术字’文字”栏中,输入你的“座右铭”(课前准备)。 (4)选择好字体和字号,单击“确定”按纽。
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