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国,将相失和。途遇廉颇,即转退避,当5其时,何人能如此?门客询以因,相如则言:“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观古今英杰之所为,6其皆出于此乎?故吾以为,汝7其勿以他人之言为训。
且吾意相如之才,罕有其匹,古今英杰仅8其一二。9其是耶,其非耶?10其若是,则虽见霰雪纷11其无垠,亦无恨矣,吾亦无有“悔12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之憾了。
三、与
用法归纳
1.作介词
①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②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③微斯人,吾谁与归?
④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⑴引进共同活动的人。译为:和,跟,同。 ①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⑵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译为:给,替,为。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⑶引进比较的对象。和,跟,和??比较。 2.作连词
①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赤壁赋》 ②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⑴表示并列关系。译为:和,跟,同。 ①与人刃我,宁自刃。 ②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童区寄传》) ③与其饿死道路…毋宁毙于虞人(猎人)。
⑵与其它虚词连用,构成“与其??孰若(宁、毋宁、岂若)”句式,表选择。可译为:“与其??宁可(哪如、宁肯)??”。 3.作语气助词,通“欤”。
①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 ②无乃尔是过与?(《季氏》)
练习巩固:
一、解释句中“与”字的意义和用法 1、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 2、唯求则非邦也与。 3、蹇叔之子与师。
4、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
5、与尔三矢。
6、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7、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8、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 9、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0、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 11、一与一,谁能惧我? 12、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
13、君之谋过矣,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何故也? 14、季父不吾与,我起,先取季父矣。 15、恐年岁之不吾与。 16、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17、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18、当与秦相较。 19、遂与之俱出。 20、与战胜而得者。
21、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22、与风水相吞吐。 2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二、下列加点的“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去时里正与裹头。 B.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D.四海之大,有几人与 E.微斯人,予谁与归 F.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三、判断“与”在文中的意义。
朝过夕改,君子1与之,吾亦赞同。今将他人2与之璧上交,足见其悔过之意,何其坚3与!其4与吾等之约,当亦守之。以吾等之力,寇尚难5与也,应使众6与其事,7与慷慨之君子,离奸佞之小人,事乃成。且其雄才伟略,天下无双,若其助寇而不我8与,如之奈何?若弃之,此城能为我有9与?
文言虚词练习(四)
一、1.表示顺承,可译为“就”“这才”等;2—3.表示转折,可译为“却”“竟(然)”“反而”“才”等;4—5.表示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6—7.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8—9.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二.ADG(A才 B是 C竟然,却 D才 E就 F这样 G才 H你的) 三、1、副词,表承接,可译为于是 2、代词,可译为你的 3、副词,相当于是 4、副词,可译为竟然,却 5、副词,可译为才
文言虚词练习(五)
一、1—4第三人称的领属关系“他的”“他们的”“它的”;5—7第三人称代词“他们”“它”;8第一人称代词“我”;9—12指示代词“那”“那些”;13指示代词“其中的”;14—15表示推测、估计语气“恐怕、大概”;16—17表示祈使语气“应当”;18—21表示反问语气“难道、哪里”;22表示商量语气;23表示假设“假如”;24表示选择“或者、还是”;25表示让步“尚且”;26相当于“然”,用在形容词后;27—29在单音节形容词和象声词之前,起强调作用;30—32句中无实意,凑足音节;33(jiˉ)表示疑问语气。
二、B(①他的 ②其中的 ③那 ④那 ⑤其中的 ⑥他,他们 ⑦我,自己 ⑧他,他们) ⑨大概
三、1、代词,可译为他
2、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可译为他 3、副词,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 4、副词,表示商量语气,可译为还是 5、指示代词,可译为那
6、副词,表示推测语气,可译为大概 7、副词,表示祈使语气,可译为一定 8、代词,可译为其中
9、连词,表示选择关系,可译为是??还是 10、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 11、助词,补足音节,可译为不译 12、代词,可译为我,自己
文言虚词练习(十五)
一、1表疑问;2表反诘;3—4动词,参加;5—6动词,给予;7动词,亲近;8动词,交往;9—10动词,赞同;11—12动词,对付;13—14动词,帮助;15—16动词,等待;17副词,全、都;18—20介词,同、跟;21—23连词,和、与。
二、DF(A替 B连词,和 C动词,亲附,结交D语气助词,表疑问 E介词,和,跟 F语气助词,表疑问) 三、1、动词,可译为赞许 2、动词,可译为给予 3、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 4、介词,可译为和 5、动词,可译为对付 6、动词,可译为参与 7、动词,可译为结交 8、动词,可译为帮助 9、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