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第3周期中某元素与氧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该元素的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则 = ,m = 。
(3)从原子序数分别为1、8、11、12、17的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物质,则这些物质之间能
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只写一个,下同) ,能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9(7分)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1)下图为实验室炼铁的装置图,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将反应后的气体通过装置B和C,
收集较纯净的CO并循环使用,B中应盛放的试剂是 浓溶液。
(2)工业上可用铁片和生锈的铜
Cu2(OH)2CO3]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①铜锈溶解:Cu2(OH)2CO3+ 4HCl= 2CuCl2 + 3X + CO2↑,则X的化学式为 ; ②铁锈溶解:化学方程式为 ; ③有金属单质生成:化学方程式为 。
(3)某化学小组欲测定一种钢样品中铁的含量,实验操作如图所示,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
①经钢样品中
是 % (精确到01%)。
②有同学提出,灼烧可使钢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钢样品质量会减轻。但是他们将一定量的钢样品灼烧后,发现质量反而增加了,其原因是 。
30.(6分) 甲、乙、丙是由C、H、O、Cl、Ca中的几种元素组成的初中化学常见化合物。下列所示相互关系中,“—”(或“
”)表示相连物质间可以反应,“→”表示物质间可以转化(注:反应条件、部
反应时间 烧杯和药品质量/g t0 557 t1 556 t2 555 t3 555 计算,这种铁的含量
酸清洗锈蚀的金属。将生锈的片[铜锈的成分是
同时放入一定量盐酸中,可能
分反应物或生成物略去)。 (1)当相互关系为:甲—乙—丙
①若甲、乙、丙均为氧化物,在常温下依次为气、液、固态,则丙的俗称为 ;甲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若甲与乙、乙与丙反应的产物中有两种相同,且甲由三种元素组成,乙和丙发生的是中和反应,则甲的化学式为 ;乙与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当相互关系为: 甲→乙→丙
甲、乙、丙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甲→乙、乙→丙均为复分解反应,则乙→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甲与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实验题(共3个小题,共19分) 31.(6分)根据下列三组实验回答问题。
(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三组实验都用到的玻璃仪器
是 。
(2)指出甲实验中不正确的操作 。 ...
(3)乙实验中,燃烧匙中装入的药品应为 ,其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 (4)丙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填序号):⑤→ → → → ②。 32(5分)某化学小组对“SO2能否与H2O反应生成酸”的课题开展探究。 【查阅资料】
(1)SO2有毒,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气体,易溶于水。 (2)酸能使蓝色的石蕊试纸变成红色。 【实验过程】
(1)常温下,实验室用稀硫酸与固体亚硫酸钠反应制取SO2。下列气体的制备装置能用于制备SO2的是
(填序号)。
A.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B.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制二氧化碳
C.过氧化氢分解(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氧气
(2)右图A中,实验时,A中蓝色石蕊试纸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由此得出的结论 是 。
(3)右图B中,在通入SO2之前,将滴管内的 水滴到试纸上, 试纸颜色没有发生变化,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当有SO2通过 时,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由此得出的 结论是 。
(4)该实验中尾气处理的方法是:将其通入 溶液中。
33.(8分)为探究四瓶未知无色溶液的成分,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已知四种溶液分别是Na2CO3、NaOH、Ca(OH)2和稀盐酸中的一种。
【实验过程】
甲组实验方案:将四瓶溶液标号分别为1、2、3、4,只利用紫色石蕊溶液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和操作 (1)如图所示: ① 2号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则2号溶液是 ② 另三支试管中溶液均由无色变蓝色 ①1号溶液中有白色沉淀析出, 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 另一支试管中溶液中无明显变化 乙组实验方案:不用其他试剂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任取三种溶液于三支试管中,分实验现象 ①一支试管中有气泡放出 其余二支试管中溶液无明显变化 ② 一支试管中有白色沉淀析出, 实验结论 ① 第四种溶液为稀盐酸 ① 3号溶液中有气泡放出, 则3号溶液是 ② 另外二支试管中溶液无明显变化 实验现象和结论 (2)另取1、3、4号溶液,分别滴加2号溶液 (3)另取1、4号溶液,分别滴加 别滴加第四种溶液 其余二支试管中溶液无明显变化 ② 第四种为Na2CO3溶液 ③ 三支试管中溶液均无明显变化 ③ 第四种为NaOH溶液 【实验分析】
经过交流后,发现实验结论 (填序号)是不正确的;若该结论作正确,对应的实验现象应是 。
丙组实验方案:将四种溶液编号为1、2、3、4,不用其他试剂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如图所示: ①A、B、C均无明显变化 ②D中有沉淀析出
标号为1、2、3、4的溶液依次为(用化..学式表示): 或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四、计算题(共2个小题,共6分。若不能整除,最后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4.(2分)现有1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其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是 g;若将此溶
液稀释为4%的稀溶液,需加水 g。
35.(4分)为测定一瓶久置的烧碱中氢氧化钠的含量,某同学取250 g样品,溶于水得到100g溶液,再
加入100g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至不再产生气体,测得溶液质量为1978g。 请计算:
(1)反应产生CO2的质量。 (2)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 (3)最后所得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
化学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二、填(每空30分。) 26(6(1)
题号 1 答案 A 2 B 3 C 4 B 5 D 6 B 7 A 8 C 9 D 10 11 12 13 14 15 C A B C C A 空题1分,共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D D D C D B A B D 分) 有机物
(2)果汁 水 A
(3)小苏打(碳酸氢钠或NaHCO3) 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 27(5分)
(1)21% (或1/ 5) 氧气可供呼吸 (2)B D (3)CO2 + 2 NH328(6分)
(1)9012(或9) 钠、镁、铝 (2)6 16
(3)NaOH + HCl = NaCl + H2O [或Mg(OH)2 + 2HCl = MgCl2 + 2H2O] Mg + 2HCl = MgCl2 + H2↑ (或2Na + 2HCl = 2NaCl + H2↑) 29(7分) (1)3CO + Fe2O3
3CO2 +2 Fe 氢氧化钠(或NaOH)
CO(NH2)2 + H2O (4)①③⑤
(2)①H2O ②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③ CuCl2 + Fe = Cu + FeCl2 (3)①982%
②钢中含碳量少,所以碳减少的质量,远小于铁转化为氧化物时增加的质量
30(6分)
(1)① 生石灰 H2O + CO2 = H2CO3 ②CaCO3 2HCl+Ca(OH)2 = CaCl2+2H2O (2)CaCO3+2HCl = CaCl2+H2O+CO2↑ Ca(OH)2 + CO2 = CaCO3↓+H2O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19分) 31(6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