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考语文 知识清单复习 第16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10 12:09:3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16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

知识清单

一、重点字词 1.重点实词 (1)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纳:接受

谏:劝说君王、尊长改正错误 (2)形貌昳丽.. 昳丽:光艳美丽 (3)私.

我也 私:偏爱 (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刺:当面指责 (5)今齐地方.千里 方:方圆 (6)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确实 (7)时时..而间.进 时时:不时,有时候 间:间或,偶然 (8)期年.. 期年:满一年 (9)徐公何能及.君也 及:比得上 (10)旦日..,客从外来 旦日:第二天 (11)窥镜..

而自视 窥镜:照镜子 (12)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四境:四方疆界 (13)王之蔽甚..矣 蔽:受蒙蔽 甚:厉害,严重 (14)谤讥于市朝.. 市朝:公共场所 2.通假字

(1)徐公来,孰视之 孰通熟,意思仔细 (2)邹忌修八尺有余

有通又,意思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3.古今异义 (1)邹忌修.八尺有余 古义:长 今义:修理 (2)私.我也 古义:偏爱 今义:自私 (3)能谤讥..于市朝 古义:指责

今义:诽谤,恶意中伤 (4)明日..

1

古义:第二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5)今齐地方..

千里 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处所,地点 4.一词多义

(1)修:①乃重修岳阳楼 兴建、建造 ②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整治 ③邹忌修八尺有余 长、高 (2)朝:①皆朝于齐 朝拜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廷 ③朝服衣冠 早晨

(3)孰: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代词,谁 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通“熟”,仔细 (4)诚: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确实、的确 ②帝感其诚 诚心、诚意

③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确实、的确 5.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朝服衣冠

服,在文中意思为穿戴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吾妻之美我者

美,在文中意思为认为……美 (3)形容词作动词 私我也

私,在文中意思为偏私、偏爱 (4)动词的使动用法 闻寡人之耳者

闻,在文中意思为使……听见 (5)名词作状语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在文中意思为当面 二、成语积累 门庭若市 三、名句积累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3.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四、关键句子翻译

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再照着镜子看自己,更觉得自己远不如徐公。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能够当面指责我过错的所有大臣、官吏、百姓,得到上等的奖赏。

2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与城北的徐公比,谁更美呢? 4.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要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五、文意理解 1.“群臣吏民”进谏的三种方式依次是什么?请用文段中的词语回答。 面刺;上书;谤讥。

2.结合课文分析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齐王是一个为了修明政治,善于广开言路,从谏如流,行动果断的君主。 3.“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宫廷嫔妃和身边的亲信偏爱齐王;朝中的大臣害怕齐王;举国上下的人都有求于齐王。 4.邹忌在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道理是什么? 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心系国家、思维敏锐。

5.通过本文对邹忌行为的叙写,可以看出邹忌怎样的性格特点?请概括。 有自知之明、头脑清醒、心系国家、思维敏锐。

6.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 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①齐国有邹忌这样敢于并善于劝谏君王的忠臣;②齐威王能够接受和采纳群臣的劝谏和意见。(意对即可)

7.(2014·苏州)选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要写“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写燕、赵、韩、魏前来朝拜,从侧面衬托出齐王纳谏成果之大,引出“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结论。

8.(2014·广东)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邹忌面对妻、妾、客的赞美,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冷静思考,由己及君,现身说法,劝说齐王除弊纳谏。

B.齐威王的可贵之处在于有自知之明,能广开言路,博采众议,使齐国在内政治清明,在外“战胜于朝廷”。

C.讽喻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文章用邹忌与徐公比美设喻,从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说服力强。

D.本文剪裁巧妙,详略得当。开头详写比美,为下文做充分的铺垫,突出了进谏的作用和纳谏的效果。

[点拨:“开头详写比美”不对,是详写邹忌与妻、妾、客的对话,以及邹忌比美后对这些对话的反思领悟。]

六、文章中心概括

课文通过邹忌以自身经历对齐王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直言不易的道理,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

名校模拟与名师预测

(2015·河北名师预测)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

3

于朝廷。

【乙】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庄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1.与“臣之妻私臣”中加点“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何陋之有?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王之伐越,何也? D.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翻译下列语句。 (1)皆以美于徐公。 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2)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所以认识事物的困难,不在能看清别人,而在能看清自己。 3.【甲】文中齐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善于进谏的谋臣和虚心纳谏的君王。。【乙】文中楚庄王想要伐越的原因:楚庄王认为越国政乱和兵弱。。

4.【甲】【乙】两文都以设喻(类比、比喻)的说理方法进行劝谏。 5.读完【甲】【乙】两文,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做人做事贵有自知之明;规劝他人要讲究方式方法等。

4

中考语文 知识清单复习 第16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va4035z090vngk58yua7wp9920czo00zv3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