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而变化的,且其大小始终等于推力 10.C
【解析】【解答】解:
由题知F1=2N,△L1=2cm,F2=4N;
根据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所受拉力成正比得:F1:F2=△L1:△L2 所以2N:4N=2cm:△L2 △L2=4cm,
所以弹簧的长度为10cm+4cm=14cm. 故选C.
【分析】在弹簧的弹性限度以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所受拉力成正比. 11.B
【解析】【解答】由题意知小球放入乙液体中处于漂浮状态,故F浮乙=G=G排,故m=m排=50g;由题知,在甲中小球下沉,小球的体积就等于排开酒精的体积,所以据ρ=可得:v=v酒精==
=50cm3;所以小球的密度是:ρ球=
=
=1g/cm3=1000kg/m3;因为小球在乙
中漂浮,所以F浮=G本身,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有,F浮=m排g=ρ乙gV①;且G本身=ρ球gV②;故将①②带入F浮=G本身可得:ρ乙gV=ρ球gV所以ρ乙=ρ球=×1000kg/m3=1.1×103kg/m3,故②③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漂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和物体的重力相等计算物体的重力和质量,根据排开的液体的质量计算排开的体积,利用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物体的密度. 12.C
【解析】【解答】解: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使光线在原来传播方向的基础上更靠近主光轴,但最终的传播趋势也可能是发散的,A不符合题意;
B、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不一定能会聚于一点,比如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B不符合题意;
C、由对选项A的解析可知,通过凸透镜的光线可能是会聚的,也可能是发散的,C符合题意;
D、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通过凹透镜的光可能是发散的,也可能是平行的,还有可能是
13
会聚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会聚作用是使光线在原来传播方向的基础上更靠近主光轴,但最终的传播趋势也可能是发散的;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发散作用是使光线在原来传播方向的基础上更偏离主光轴,通过凹透镜的光可能是发散的,也可能是平行的,还有可能是会聚的. 13.C
【解析】【解答】解:平面镜成的像与物是等大的,故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自身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平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像的距离都无关,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之一: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 14.A
【解析】【分析】将甲乙丙丁四个图涉及的物理情景,与对应的物理知识相联系,然后加以分析,即可确定选择项中对物理情景分析的正误,从而可以得到答案。
A、透明的玻璃板,在声源与人耳之间建立了一层屏障,减弱了噪声的传播,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正确。
B、用力敲鼓,鼓面振动的幅度大,鼓声的响度大.声音的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来决定的。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随着向外抽出空气的进行,集气瓶中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听到的声音会越来越小。故C错误。
D、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音调,因为弦乐器发出音调的高低与振动弦的长度有关,而其响度是由手拨动弦的幅度来决定的。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由多个因素来确定:琴弦的材质、长短、粗细、松紧程度,在选择项D中,只是涉及了长度这一个因素。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还可以涉及一个实验题来探究其音调高低与这些因素的关系。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
15.
小;0.5;1.9;不亮.
;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电流表的量程选择偏大;
14
【解析】【解答】(2)甲图中的指针反转,说明出现的问题是:正负接线柱接反了;乙图中的指针偏转角度太小,说明出现的问题是:量程太大了;
(3)电压表的示数为2.5V,要测灯泡的额定电压应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8V,根据串联分压可知,应减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所以电流表的示数为0.5A,
灯泡的额定功率P=UI=3.8V×0.5A=1.9W;
(4)若将电压表和电流表互换位置,电压表就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内阻很大,导致电流很小,故灯泡不亮.
【分析】电功率的测量;电流表的读数方法;电流表的连接;滑动变阻器的使用;电功率的计算
16.B;导线电阻与长度
【解析】【解答】解:(1)若要探究导体电阻的大小跟材料的关系,要保证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相等,导体材料不同,根据题意可知金属丝B能满足要求.(2)由题意知导体B、D的材料、横截面积相同,它们的长度不同,用B、D两导线做实验,可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故答案为:B;导线电阻与长度.
【分析】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导体的长度、导体横截面积有关,根据题意,逐一分析作答.
17.电源;半导体;开关
【解析】【解答】解:水果可以点亮发光二极管,在这个简单的电路中水果相当于电源;发光二极管的主要材料是半导体;如果想控制这个电路的通断,还应在电路中安装开关. 故答案为:电源;半导体;开关.
【分析】一个完整的电路是由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等部分组成,水果相当于电源,理解各部分的作用. 18.动;内;做功;机械
【解析】【分析】当用一根绳子绕在金属管上迅速来回拉时,绳子对金属管做功,其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拉动绳子的动能转化为金属管的内能;
因铁管和乙醚有温度差,所以铁管会把热量传递给乙醚气体,使乙醚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最终会把塞子冲出;
故答案为:动;内;做功;机械. 19.5:3;3:5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知P甲:P乙=3:5,由P=可得,做同样的功所需的时间之
15
比:
===;
相同时间内两台机器所做功之比: =
=
=.
故答案为:5:3;3:5.
【分析】已知甲、乙两台机器的功率之比,根据P=求出做同样的功所需的时间之比和相同时间内两台机器所做功之比. 20.乙 ;作用点
【解析】【解答】解:图中力的作用点发生了变化,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图乙中抓扳手末端更省力,效果更好,可见力的作用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故答案为:乙;作用点.
【分析】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物理上将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21.272;1700
【解析】【解答】声音从人传到山崖的时间:距离:
.
故答案为:272;1700.
【分析】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vt;再利用s=vt求得小林距雷电. 22.2
【解析】【解答】设两码头之间的距离为s,船往返一次的路程是2s,船顺水行驶时的速度是v1,逆水行驶时的速度是v2;船顺水行驶时所用的时间是:t1=s/v1;船逆水行驶时所用的时间是:t2=s/v2;
;由
,由
可得他们距山崖的
可得小林距雷电的距离:
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是:v=故答案为:22.2.
16
≈22.2km/h。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