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沪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文言文所有重点课文点击(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8 0:14:5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伤 仲 永

一、词语解释 1. 伤仲永生五年 生: . 君将哀而生之乎 生: . 虽有生下易生之物也 生: .

2. 未尝识书具 具: .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具: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具: .3. 忽啼求之 之: .

不求闻达于诸侯 之: .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之: .4. 父异焉 异: . 水土异也 异: . 曰“姑俟 异日观”云尔 异: .5. 并自为其名 为: .

何为者也 为: .为宫室、器皿、鸟兽、木石 为: .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为: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为: .

6.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作: . 一鼓作气,再而哀,三而竭 作: .7.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观: .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观: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观: .8. 不使学 使: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使: .9. 泯然众人矣 众: .

起做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众: .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众: .10. 并自为其名 其: .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其: .

稍稍宾客其父 其: .父利其然也 其: .

11. “之”常用来作代词,指代各种人、事、物,请说出下列“之”指代的具体内容。

A.忽啼求之 之: .B.借旁近智者之 之: .C.邑人奇之 之: .D.或以钱币乞之 之: .

二、句子解释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2.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皆有可观者。

4.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三、内容理解

1.“即书诗四句---------其文皆有可观者”,表现了 而后文的“ 这几句,则从侧面同样表现了这一点。

2.第二段以时间为序,写出了仲永的才能 的过程,而造成这种情况的根由,可用文中“ ”一句来概括。

3.神童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作者因此产生 的情感,并以这个故事告诫人们 。 四、常识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 朝代)的文学家、政治家 (人名),积极推进 运动,与唐朝的柳宗元、同朝的苏轼等合称“ ”。

周处

一、 词语解释 1.并皆暴犯百姓 犯: .2.或说处杀虎斩蛟 或: .蛟或浮或没 或: .3. 处与之俱 俱: ...4. 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更: .5. 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 云: .6. 为乡里所患 为: .

义兴人谓为三横 为: .终为忠臣 为: .7. 竟杀蛟而出 而: .

而处尤剧 而: .

8. 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其: .9. 何忧令名不彰邪 何: .

二、 句子解释

1. 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2.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3. 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4. 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 5. 三、 内容解释

1. 周处“为乡里所患”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

2. 清河的一段话为什么能对周处有这么大的说服力? 答:

3. 周处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

四. 常识填空

1.本文选自《 》,为 (朝代) (人名)编撰。

2.古代往往以地名或官职名作人的别号。本文中的“平原”是指 ,这是因为它他

;“清河”是指 ,这是因为他 3.“古人贵朝闻夕死”是从《 》中“ ”这句话化用而来。

核舟记

一、词语解释

1、盖_简_桃核修狭者_为_之 简:_______ 为:_____ 2、_启_窗而观 启:_______ 3、其两膝相_比_者 比:_______ 4、其船背稍_夷_ 夷:_______ 5、尝_贻_余核舟一 贻:_______ 6、通_计_一舟,为人五 计:_______

而_计_其长曾不盈寸 计:_______ 则汉升室之隆,可_计_日而待也 计:_______ 7、各_具_情态 具:_______

问所从来。_具_答之 具:_______ 8、而计其长曾不_盈_寸 盈:_______

彼竭我_盈_,故克之 盈:_______ 9、篛篷_覆_之 覆:_______

左臂挂念珠倚_之_ 之:_______ 10、能_以_径寸之木 以:_______

_以_至鸟兽、木石 以:_______ 11、中峨冠_而_多髯者 而:_______ _而_计其长 而:_______ 二、句子解释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

三、内容理解 1、“长约八分有奇,高可儿黍许”两句意在说明 2、“细若蚊足,钩画了了”两句突出了

————————————————————————— 3、作者赞叹核舟技艺高超,巧夺天工的一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用现代汉语翻译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找出船夫不在划船的依据。(用自己的话表述)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叔远为什么在小窗上刻上“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些文字,而不是诸如花草鸟兽之类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这些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突出了核舟_____________的特点,表现了雕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常识填空 1、《核舟记》选自清朝张潮所编辑的《 》一书。 2、课文中提到的“大苏”即__________朝的文学家________;“鲁直”即他的好友、诗人________________。

沪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文言文所有重点课文点击(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vk3w9y97m3h0qq03oam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