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漫画类作文作为新材料作文的一种,高考出现的频率并不高,2007 年以来仅出现了三次,2007 年“摔了一跤”,2010 年“有鱼吃还捉老鼠”,2016 年“奖惩之后”。正是因为考查的不多,大家在平时备考时都有所忽视,以致于2016年高考作文公布之后引起一片哗然,大家都惊呼出乎意料,考生也都感觉猝不及防。
这也启示我们,高考作文备考,一定要全面,形式多样化,注重学生基本写作能力的提升,而非心存侥幸,盲目地功利化地训练热点作文题型。
漫画类作文有别于其他材料作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以图形而非文字的形式呈现,考查的是学生的读图能力,能不能全面仔细的理解画面,把握画面的核心内涵与深刻寓意,将直接决定考生的审题与立意。
漫画类材料作文审题时要做到:
1
第一,理解漫画特点。
漫画,是一种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艺术形式。取材于社会现实或热点问题,一般运用变形、比喻、象征、暗示、影射等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或画面组,来讽刺、批评或颂扬某些人或事,具有很强的时代感与社会性,常常能引人开怀、发人深思、启人心智。
2
第二,审读漫画内容。
首先看漫画的标题,标题是漫画的眼睛,透过这个“眼睛”,可以发现整幅漫画的内容和指向。其次,品读漫画上的文字,这些文字言简意赅,或是提示,或是交代,或是观点,常常是点睛之笔,透过它们,往往可以洞察出漫画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倾向。比如
这幅漫画的文字就清楚明白地交代了一只小鸡喊出“我想去看大海”的语境,即到了晚上该回鸡窝睡觉的时间,小鸡却有了异于常“鸡”的举动。这种举动该如何解读,将直接决定考生立意的方向和观点。
再次,全面理解漫画内容,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细节主要包括画面中人物的形体、相貌、服饰、表情、动作等,可以从中弄清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推测人物的思想面貌、心理动态以及行为取向。此外还有周围环境,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和事件有关的物品。
考生要弄清事情的主次,谁是背景,谁是主要人物;如果有多个人物,哪个是主要人物;多种情节,哪个更有意义、更典型。比如上幅漫画,细节在于一只小鸡和一群鸡各在一边,区别明显,
而且一群鸡中无论是大鸡还是小鸡,表情都是惊愕的,不理解的,而被孤立的小鸡反而开心地笑着。
还要理清漫画内容的寓意。
比如16年高考漫画作文题,“巴掌”代表着惩罚,“吻”代表着奖赏,“分数”代表着进退、先后。具体来说,四个分数可整体表述为“分数”“成绩”“评价标准”;也可以分别将“100”表述为“完美”“优秀”“胜利”,“55”表述为“基础弱”“落后”“失败”;还也可以把“100”和“98”合起来表述为“退步”,把“55”和“61”合起来表述为“进步”。“巴掌”和“吻”可以合起来表述为“待遇”“评价方式”“教育”,也可以分开表述为“惩罚”“批评”“坏”“体罚”“暴力”“苦难”和“鼓励”“表扬”“好”“关爱”“温暖”“幸福”等。理解了这些,就大致可以看出漫画指向现实中的教育评价过分看重分数的问题。
最后描述画面,将图像内容转换为文字内容,进而理解创作者的意图并提炼出自己的观点。16年高考漫画题:漫画中有两个学生,左侧学生(甲某)因第一次成绩是100 分而得到鼓励褒奖,因第二次成绩是98 分而被批评惩罚;右侧学生(乙某)因第一次成绩是55 分而被批评惩罚,因第二次成绩是61 分而得到鼓励褒奖。
3
第三,揣摩漫画的对比、夸张之处。
夸张、变形之处常常是漫画寓意所在,弦外之音。比如16年全国卷的“赏罚”,
A.横向比较。图1:第一个孩子,因为考了100分而受到了奖励;第二个孩子,因为考了55 分而受到惩戒。图2:第一个孩子,委屈,因为考了98 分而受到了惩罚;第二个孩子,喜悦,因为考了61 分而受到了奖励。
B.纵向比较。第一个孩子两次不一样的处境:要求高水平只进不退,是否过于苛刻;退步原因是否因为奖励?第二个孩子两次不一样的处境:低水平的进步,值得奖励;进步原因是否因为惩罚?
C.交叉比较。图1、图2 交叉对比之左上右下:分数优异与成绩进步都应得到赏识。图1、图2 交叉对比之右上左下:分数低劣,与成绩退步都会受到惩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