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增长16.4%。其中:单位存款余额192.19亿元,比年初增加30.82亿元,增长19.1%;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0.16亿元,比年初增加37.61亿元,增长20.6%。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75.71亿元,比年初增加43.71亿元,增长18.8%。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83.84亿元,比年初增加13.10亿元,增长18.5%;中长期贷款为191.52亿元,比年初增加30.27亿元,增长18.8%。
全市保费收入7.91亿元,比上年增长 16.6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72亿元,增长21.46%,人寿险保费收入4.19亿元,增长12.96%。全年赔款和给付支出合计1.78亿元,增长27.32%。其中,财产险赔款1.35亿元,增长22.18%;人寿险给付0.43亿元,增长45.46%。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拥有高等教育学校2所、中等专业学校4所、职业高中13所、普通中学133所、小学716所、幼儿园106所。高等教育学校招生2887人,比上年增加166人;在校生8757人,比上年增加498人;毕业生2555人,比上年增加303人。各类中等专业学校招生3015人,在校生9316人,毕业生2244人。职业高中招生3213人,在校生13599人,毕业生2136人。普通中学招生39492人,在校生115473人,毕业生37016人。普通小学招生29267人,在校生181731人,毕业生31084人。幼儿园在园幼儿40806人。小学毛入学率115.1%,适龄儿童入学率99.68%,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5.58%;初中毛入学率100.93%,初中毕业生升学率55.5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55.2%;成人技术培训人数293957人;接受扫盲班培训3601人。
共组织实施科技项目65项,投入经费2430万元,比上年增长47.2%;专利申请100项,获准专利授权52项,分别比上年增加32项和8项。年末全市有独立科研与技术开发机构6个,从业人员22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94人;开展课题研究60项,比上年减少13项;发表科技论文49篇,比上年减少15篇;经费投入2308万元,比上年减少31.9%。
十、文化、广播电视、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国内演出498场次,观众人数达54万人次。共有文化馆11个,乡镇文化站103个,博物馆3个。举办各种展览25场次,观展人数达4.27万人次;举办训练班115次,结业8716人。
9
图书馆10个,藏书67.5万册,借阅图书33.0万册次,借阅人数达43.3万人次。文物管理所6个,新华书店11个。《普洱日报》发行量2万份/每期,《普洱手机报》订阅量5万份/天;《普洱》杂志出版12期,发行36万份。
全市共有广播电台3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8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6.15%,比上年提高0.05个百分点;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18.33万户,比上年增加1.05万户;数字电视用户14.81万户,比上年增加2.30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1%,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年末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21个,比上年增加13个。其中:医院27个(政府办医院17个,企业办医院4个,民营医院6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4个,妇幼保健院1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个,卫生监督检验所11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53个,其他卫生机构4个。卫生机构实有病床6878张,比上年增加687张。卫生技术人员7238人,比上年增加467人,其中:执业医师2490人,执业助理医师549人,注册护士2343人,药剂师340人,检验人员357人。年末共有村卫生室987个,比上年增加4个;乡村医生1993人,比上年增加18人;卫生员131人,比上年减少32人。全年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人数3623例,报告死亡72人;报告传染病发病率142.49/10万,死亡率2.83/10万。
全市共举办体育运动会111次;举行全民健身活动144次,参加活动452698人次。参加国家级比赛获得银牌1枚、铜牌2枚;参加省级比赛获得金牌4枚、银牌10枚、铜牌6枚。
十一、人口和计划生育
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2.15‰,死亡率为6.36‰,自然增长率为5.79‰,比上年下降0.24个千分点。年末常住总人口256.09万人,比上年增加1.4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56.24万人。
全市已婚育龄妇女465547人,采取各种避孕措施404633人,综合节育率为86.92%,其中施行“三术”378457例,当年施行“三术”17905例;计划生育率96.72%。全市2011年持有《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86000人,在83028户农业人口一孩家庭中,有39559户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占农业人口一孩户的47.7%。农业人口新领证人员中,兑现一次性奖励户数
10
达到717户;农业人口独生子女中享受义务教育阶段奖学金15388人,1245个独生子女获得高中、大学阶段一次性“奖学金”。对计划生育家庭新农合的个人参合费用资助118979人,对5217个年满60周岁的农业人口独生子女父母或无子女夫妇发放了养老生活补助。
十二、人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77元,比上年增长10.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356元,比上年增长16.9%。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25053元,比上年增长6.9%。农民人均纯收入4338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8.8%;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827元,比上年增长38.9%。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6.1%,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55.3%。
全社会劳动者就业164.05万人,比上年增长2.2%。其中:第一产业就业111.91万人,增长0.5%;第二产业就业13.69万人,增长1.5%;第三产业就业38.45万人,增长7.8%。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097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3776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3051人。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2.14亿元,其中本年新增小额担保贷款10.57亿元,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人数12477人,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户数98户。年末全市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数1083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19%。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29655人,比上年末增加16347人。其中,参保职工97633人,增加12743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人数111.75万人,增加67.38万人。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33.3万人,增加2.0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8.4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4.9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村居民191.07万人,增加3.50万人,参合率达95.59%,上升0.34个百分点,应筹集资金43947万元,增长67.4%。累计有387.65万人次享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支出资金28954万元,增长26.6%,占应筹资总额的65.9%。全市城镇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9.3万人,增加0.44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3.12万人,增加0.94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1.08万人,增加0.58万人。全市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为4.66万人,累计发放低保金9107万元,增长7.2%;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民为47.19万人,累计发放低
11
保金43109万元,增长48.8%。年末共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58个,提供床位2600张,收养人数1861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7%、24.5%和9.3%。全年通过销售社会福利彩票筹集社会福利资金8364万元,增长20.0%。
十三、资源、生态环境和安全生产
年末全市建成水库(塘坝)663座,比上年增加5座,其中:中型水库14座,增加1座;小型水库279座,增加2座;塘坝370座;增加2座。水库总库容54477万立方米,增加114万立方米,增长0.2%。建成引水工程48510件。水利工程年供水量118510万立方米,增加584万立方米,增长0.5%,其中:向农业供水102241万立方米,增加568万立方米;向工业供水6258万立方米,增加8万立方米;向城镇供水3250万立方米。
全年共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242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达13806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7.0%。完成人工造林17230公顷;迹地更新面积2742公顷;零星(四旁)植树137万株。年末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15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5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36951万公顷。
全市环境保护系统人员234人,各级环境监测站8个,环境监测人员66人。全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4个,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8.7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82.0%。
全年能源消费总量277.09万吨标准煤(等价热值),比上年增长9.81%。全年全社会用电量为19.59亿千瓦时,增长11.04%。在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能源消费量中,原煤消费量63.96万吨,增长3.73%;焦炭消费量0.18万吨,下降79.75%;电力消费量10.12亿千瓦时,增长0.59%。全市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84%;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4.48%;单位GDP电耗下降2.77%。
全年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327起,比上年减少6起,死亡135人,比上年减少5人。其中,道路交通事故266起,减少20起,死亡101人,减少2人;工矿商贸事故26起,减少2起,死亡29人,减少1人;火灾事故35起,减少21起,死亡5人,增加3人。安全事故受伤人数365人,增加32人,增长9.6%。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45人,减少0.11人。
12
十四、城市建设
年末,城市拥有道路总长326.33公里,道路面积达到572.56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11.4%和8.6%。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1.7平方米,增长3.3%。道路照明灯24424盏,安装路灯的道路总长度291.64公里,分别增长6.7%和9.4%。道路亮化率为89.9%,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
全年排水总量为2242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50.4%;排水管道长513.2公里、排水管网密度为9.27公里/平方公里,分别增长15.3%和11.6%;污水处理总量为656万立方米,增长5.8%。
道路清扫保洁面积590.1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9.2%;道路清扫率为98.0%,上升1.1个百分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62.7%;有市容环卫专用车辆设备91辆(台),比上年增加15辆(台)。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后结果以《2011年普洱统计年鉴》公布为准。
2.本公报发布之前提供使用的部分预计数据,如有出入,应统一到本公报上来。
3.社会发展有关指标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
4.由于口径范围发生变化,部分指标数据存在不可比现象,请注意对比使用。
5.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工、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6.公报中部分数据合计数或相对数由于计量单位取舍不同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