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高校内部控制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
作者:陆菁琦
来源:《审计与理财》2016年第09期
【摘 要】本文以×高校内部控制为研究对象,结合COSO报告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重点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考察内部控制现状,深刻剖析单位层面内部控制(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系统与沟通、监督)和重要的业务层面内部控制(预算、收支、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对内部控制薄弱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为其他高校内部控制的改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内部控制;风险识别;改进措施 一、引言
高校通过建立科学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对其资金使用进行核算监督、对其内部管理进行自我调节与控制,从而及时防范风险、预防腐败。2012年12月,财政部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新规范》),旨在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并要求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高校是事业单位的组成部分,遵守事业单位相关经济法规制度。《新规范》可以作为建立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参考依据。然而,我国大部分高校尚未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的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而且近年来出现了“经济活动不规范”、“监督检查流于形式”等问题,甚至还促使经济犯罪案件频繁发生。因此,如何构建和优化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以确保资金的正确使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办学效率,是现今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在分析我国高校内部控制体系构成要素的基础上,考察×高校的内部控制状况,重点根据财政部《新规范》分析其单位层面和重要业务层面内部控制(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现状,查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使该高校的内部控制进一步优化。
二、高校内部控制体系构成要素
《新规范》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有所规定。根据COSO报告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部控制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五个要素。据此,本文从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两方面来构建高校内部控制体系: 1.单位层面内部控制: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系统与沟通、监督。 2.业务层面内部控制:预算业务、收支业务、固定资产管理、政府采购业务、建设项目、合同管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