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5教科版物理 导学思中考第一轮复习知识点讲义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3 2:44:3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5导学思中考考点第一轮复习知识点讲义

第八部分 功与机械

(一)功与功率 中考考点清单 考点一 功

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3.计算公式:W=Fs

4.单位:焦(J),1J=1N·m。 考点二 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计算公式:P=W/t。另一个公式:P=Fv。 4.单位:瓦(W)、千瓦(KW) 1KW=1000W。 考点三 机械效率 1.有用功 (W有用):人们为了达到工作目的的必须要做的功。 2.额外功(W额):利用机械时不想需要但不得不做的功。 3.总功(W总):外力所做的功,即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即W总= W有用+ W额。

4.定义: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分析判定一个机械的机械效率高低要分析两个因素:有用功与总功。任何机械的机械效率都小于1. W有用5.计算公式: η=×100%。

W总6.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尽可能增加提升物体的重力;减轻机械的自身重量;合理地减少部件间的有害摩

擦。

7.特点: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

(二) 简单机械

中考考点清单 考点一 杠杆

1.定义: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一根硬棒能成为杠杆要具备两个条件:有力的作用;能绕某固定点转动。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杠杆的形状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但必须是硬的,支点可以在杠杆的一端,也可以在杠杆上的其它位置处。 2.杠杆的五要素

(1)支点:杠杆绕着固定转动的点,用字母“O”表示。 (2)动力:促使杠杆转动的力,常用字母“F1”表示。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常用字母“F2”表示。

(4)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常用字母“L1”表示。 (5)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常用字母“L2”表示。 考点二 杠杆分类 物理量 杠 杆 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等臂杠杆 力 臂 力 特点 应用举例 L1> L2 L1< L2 L1 = L2 F1 <F2 F1> F2 F1 = F2 省力费距离 费力省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距离 撬棒 船桨 天平

考点三 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的平衡条件是指杠杆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 2.杠杆的平衡条件又称杠杆原理,其表达式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 L1= F2 L2)或动力阻力臂?F1L2???????

阻力动力臂FL3.从杠杆的平衡可知,力和力臂的大小成反比,即力臂越长,力就越小,计算时,单位要统一,即动力和1??2阻力的单位要统一,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单位也要统一。

物理量 轮 滑 定 义 实 质 第 9 页 共 9 页 特 点 2015导学思中考考点第一轮复习知识点讲义 动滑轮 定滑轮 滑轮可以和重物一起动 滑轮固定不动 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等臂杠杆 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能省力 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考点四 定滑轮和动滑轮

考点五 滑轮组

1.定义: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匹配而成的叫滑轮组。 2.特点: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但是要费距离。 13.省力特点:使用滑轮组时,有几段(股)绳子吊着物体,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G,

n其中F为提起重物所用的力,G为物重,n为承受物重的绳子段(股)数,即绕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股)

数。

(三)机械能

中考考点 考点一动能

1.物质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2.动能的大小跟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相同,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质量相同,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 考点二 势能

1.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有关,高度相同,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势能就越大;质量相同,物体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2.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弹性形变越大,物体的弹性势能越大。 考点三 机械能及其转化

1.定义:动能和势能之和称为机械能。

2.规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如果存在阻力,转化过程中机械能不断减小,反之机械能总量不变,即机械能守恒。

第九部分 电流和电路

☆复习目标

1.知道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现象。电路的基本组成。 2.初步认识串、并联电路。会连接串、并联电路。 3.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会分析串、并联电路。

4.理解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为以后的欧姆定律和电功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认识和分析串、并联。

☆难点:理解并掌握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并能解决相应的问题。 ☆复 习 过 程

中考考点清单

考点一 电荷

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叫摩擦起电。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2.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 3.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考点二 导体绝缘体

1.导体:导电能力强的物体:如:铜、铁等常见金属等。 2.绝缘体:导电能力弱的物体:如:陶瓷、玻璃、橡胶等。 3.导体和绝缘体在某些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考点三 电路 1.电路的组成

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等元件组成。 2.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和短路 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 断路:断开的电路;

短路:①电源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电源两端的电路; ②用电器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两端的电路。 3.串联、并联电路 电路名称 电

串 联 电 路 并 联 电 路 第 10 页 共 10 页

2015导学思中考考点第一轮复习知识点讲义 路 图 元件连接 电流路径 用电器工作情况 开关控制作用 首尾连接 一条电流路径(无分支) 同时工作相互影响 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其控制作用于位置无关。 用电器两端并列连接 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电流路径(无分支) 可单独工作,互不影响 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控制其所在支路。 考点四 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63.单位及换算:1μA=10A, 1A=10mA. 4.电流表

(1)认识:一般是双量程,分别是0~3A , 0~0.6A 。 (2)使用

遵循“两个必须”,“两个不能”,“三先三后”原则 两个必须 必须将电流表串联接入被测电路中。

必须使电流表的“+”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两个不能 所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不能将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的两极上。 先调零后使用。 三先三后 先画图后连接。

先认清分度值后读数。 5.串联、并联电路电流规律

(1)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即I=I1=I2=??=In;

(2)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I= I1+I2+??+In。 考点五 半导体与超导体

1.半导体定义:导体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而且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材料。 2.超导体定义:在足够低的温度和足够弱的磁场下,其电阻率为零的物质。

第十部分 电压 电阻

☆复习目标

1.能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2.会使用电压表.

3.知道电阻和滑动变阻器,并能在实验中正确使用。

☆重点:构建知识体系;灵活运用电压 电阻解决电路中的相关问题。 ☆难点: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和对电阻的理解 ☆复 习 过 程

中考考点清单

考点一 电压

1.定义:电压就是使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通常用字母“U”表示。 2.单位。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V),常用的单位还有千伏(KV)、毫伏(mV)和微伏(μV)。它们之

3?3?6间的等量关系:1 KV=10V,1 mV=10V,1μV =10V。 3.电压表

(1)双量程:分别是0~3V , 0~15V 。(2)分度值分别是0.1V,0.5V。 (3)使用规则

遵循“两个必须”,“一个不能”,“三先三后”原则 两个必须 必须将电压表并联接入被测电路的两端。

必须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一个不能——所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先调零后使用。 三先三后 先画图后连接。

先认清分度值后读数。 5.串联、并联电路电压特点 电路名称 电 压

串 联 电 路 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 各支路电压之和,即: 并 联 电 路 各并联支路两端电压相等, 第 11 页 共 11 页

2015导学思中考考点第一轮复习知识点讲义 规 律 U=U1+ U2+??+ Un 。 即:U=U1=U2=??=Un。 考点二 电阻

1.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比欧大的单位还有

?3?6千欧(KΩ)、兆欧(M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Ω=10KΩ=10 MΩ。 3.决定因素: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 考点三 滑动变阻器

1.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2.作用: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3.接法:串联在要改变的电路中,两接线头要“一上一下”。

4.注意:使用前要观察滑动变阻器的铭牌,弄清它的最大阻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闭合开关前,滑片应处于阻值最大位置(远离下端接线柱)。

第十一部分 欧姆定律

☆复习目标

1.回顾复习本章知识点,并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出本章知识网络图。 2.通过例题的分析完成,初步总结出电学题目的解题方法规律。 ☆重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难点: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的方法。 ☆复 习 过 程

中考考点清单

考点一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1.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考点二 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内容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U2.欧姆定律表达式: I? 其中I与R、U属于同一段纯电阻电路中的三个物理量,反应了某时刻

R,三个物理量在同一部分电路中的电流规律,公式中I、R、U三个物理量的单位分别为:安培、欧姆、伏特。

欧姆定律表达式变形:R=U/I;U=IR。 考点三 串联、玻璃电路的电阻

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阻值之和,即R=R1+R2+??+Rn。n个相同的电阻R1串联时,总电阻R=n R1。

11112.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阻值倒数之和,即。n个相同的电?????R1RR1R2Rn阻R1串联时,总电阻R=。

考点四 伏安法测电阻 n1.实验原理:利用R=U/I(即: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最后算出电阻R)。

2.实验电路图与实物图如图1、2所示 电 3.实验器

材:待测

电阻Rx、电压表、电流表、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和导线若干。 4.实验步骤:

a.根据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注意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

b.移动滑片,使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全部接入电路,然后闭合开关,在移动滑片,记下对应的电压值和电流值若干组;

第 12 页 共 12 页

2015教科版物理 导学思中考第一轮复习知识点讲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vs1l5mql40ne2c1faxt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