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大风雨中过赛里木湖。”
⑦赛里木湖正南,即果子沟。车到果子沟,雨停了。我们来的不是时候,没有看到满山密雪一样的林檎的繁花,但是果子沟给我留下一个非常美的印象。
⑧吉普车在山顶的公路上慢行着,公路一侧的下面是重重复复的山头和深浅不一的山谷。山和谷都是绿的,但绿得不一样浅黄的、浅绿的、深绿的。每一个山头和山谷多是一种绿法。大抵越是低处,颜色越浅;越往上越深。新雨初晴,日色斜照,细草丰茸,光泽柔和,在深深浅浅的绿山绿谷中,星星点点地散牧着白羊、黄犊、枣红的马,十分悠闲安静。迎面陡峭的高山上,密密地矗立着高大的云杉。一缕一缕白云从黑色的云杉间飞出,这是一个仙境。我到过很多地方,从来没有觉得什么地方是仙境。到了这儿,我蓦然想起这两个字,我觉得这里该出现一个小小的仙女,穿着雪白的纱衣,披散着头发,手里拿一根细长的牧羊杖,赤着脚,唱着歌,歌声悠远,回绕在山谷之间……
⑨从伊犁返回乌鲁木齐,重过果子沟。果子沟不是来时那样了。草、树、山,都有点发干,没有了那点灵气。我不复再觉得这是一个仙境了,旅游,也要碰运气。我们在大风雨中过赛里木,雨后看果子沟,皆可遇而不可求。
⑩汽车转过一个山头,一车的人都叫了起来:“哈!”赛里木湖,真蓝!好像赛里木湖故意设置了一个山头,挡住人的视线。绕过这个山头,它就像从天上掉下来的似的,突然出现了。
⑾真蓝!下车待了一会,我心里一直惊呼着:真蓝!
⑿我见过不少蓝色的水。“春水碧于蓝”的西湖,还有最近看过的博格达雪山下的天池,都不似赛里木湖这样的蓝蓝得奇怪,蓝得不近情理,蓝得就像绘画颜料里的普鲁士蓝,而且是没有化开的。湖面无风,水纹细如鱼鳞,天容云影,倒映其中,发宝石光。湖色略有深浅,然而一望皆蓝。
⒀上了车,车沿湖岸走了二十分钟,我心里一直重复着这一句:真蓝,远看,像一湖纯蓝墨水。
⒁赛里木湖究竟美不美?我简直说不上来。我只是觉得:真蓝。我顾不上有别的感觉,只有一个感觉一蓝。
⒂为什么会这样蓝?有人说是因为水太深。据说赛里木湖水深至九十公尺。赛里木湖海拔二千零七十三公尺,水深九十公尺,真是不可思议。
⒃“赛里木”是突厥语,意思是祝福、平安。突厥的旅人到了这里,都要对着湖水,说一声:
⒄“赛里木!”
⒅为什么要说一声“赛里木!”是出于欣喜,还是出于敬畏? ⒆赛里木湖是神秘的。 9. 第③段画线句的含义是。
10. 请结合内容赏析第⑧—⒁段的语言特点。
11. 本文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请根据文本相关内容简析。 12. 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
【答案】9. 表达了赛里木湖荒凉、冷酷、神秘的原始自然状态远远超出人们对于自然景观的通常感受。
10. 第⑧段描写了果子沟的仙境之美。语言细腻生动,清新自然,形象地刻画了一片明丽景物的特点。第⑩—?段写赛里木湖的印象,在略作比较和比喻的同时,重点连用了5个“真蓝”,反复表达感叹,语言简约质朴,强调赛里木湖蓝得出人意料,与众不同,格外令人惊异!
11. 本文以游程为线索描述了往返两次所见在不同天气情形中赛里木湖和果子沟呈现的不同景色特点,从而巧妙充分地表现了两处景色的神奇变化和神秘性质。前后对比,自然无痕。选材精当,详略分明。内容安排,自然流转。全文结构,浑然天成。
12. 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溢于言表。字里行间透露的都是自然变幻莫测的原始品质与特性,表现了自然本身的主体地位,抒发了意外惊喜的内心感受,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给我们以具体启示:即要热爱、理解和尊重自然。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移居(二) 【东晋】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13. 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对仗的情况看,本诗不是一首格律诗。 B.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本诗是一首田园诗。
C. “相思则披衣”句写邻里交往自然随性,不受拘束。 D. “言笑无厌时”句写邻里交谈欢笑没有冲突的时候。 14. 以下对语言风格的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 A. 明快峭拔 B. 幽默含蓄 C. 自然质朴 D. 平淡婉约
15. 赏析“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两句。 【答案】13. D 14. C
15. 这种邻里畅谈欢饮之乐岂不比什么都美? 用反问句强调对农耕生活中邻里交往之乐的由衷欢喜!告诉大家不要忽然抛弃这种做法。此句以情化理,理入于情,理趣在笔墨之外,真情融于意象之中。家常自然,意味深长。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谢翱传(明)宋濂
①谢翱,字皋羽,福之长溪人,后徙建之浦城。父钥,至孝,居母丧,哀毁庐墓,终身不仕。通《春秋》,著《春秋衍义》、《左氏辨证》传于时。翱世其学,试进士不中,落魄漳、
①泉二州,倜傥有大节。会丞相文天祥开府延平长揖军门,署咨事参军,声动梁、楚间,已.
复别去。
②及宋亡,天祥被执以死,翱悲不能禁,只影行浙水东,逢山川池榭、云岚草木与所别处及其时、号②相类,则徘徊顾盼,失声哭。严有子陵台,孤绝千丈,时天凉风急,翱挟酒以登,设天祥主荒亭隅,再拜跪伏,酹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起,悲思不可遏,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歌阙,竹石俱碎,闻者为伤之,然其志汗漫超越,浩不可御,视世间事无足当其意者。独嗜佳山水,雁山天姥、金华洞天……,搜奇秘,所至即造游录,持以夸人,若载七宝③归者。……其诗直逆盛唐而上不作近代语卓卓有风人之余。文尤崭拔峭劲,雷电恍惚,出入风雨中,当其执笔时,瞑目遐思,身与天地俱忘。每语人曰:“用志不
分,鬼神将通之。”其苦索多类此。婺睦人士,翕然从其学。
③赞曰:翱一布衣尔,未尝有爵位于朝,徒以被天祥之知,麻衣绳屦,章皇山泽间,若.无所容其身,使其都重禄,受社稷民人之寄,其能死守封疆决矣。翱不负天祥,肯背国哉?.翱盖天下之士也。
(节选自《宋濂散文选集》有删节)
【注】①长揖:投拜。②号:名称。③七宝:用多种宝物装饰的器物。也指珠宝、白象宝等七种宝物。
16.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会丞相文天祥开府延平( ) (2)徒以被天祥之知( ) ..17. 下列两小题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选项是: 号而恸者三( ) .A. 号召 B. 哭喊 C. 呼啸 D. 号令
18. 下列两小题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选项是: 翱不负天祥( ) .A. 依仗 B. 辜负 C. 违逆 D. 担负
19. 第②段画波浪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诗直逆\\盛唐而上不作近代语卓卓\\有风人之余。 B. 其诗直逆盛唐而上\\不作近代语\\卓卓有风人之余。 C. 其诗直逆\\盛唐而上不作近代\\语卓卓有风人之余。 D. 其诗直逆盛唐\\而上不作近代语卓卓\\有风人之余。 20. 把第②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当其执笔时,瞑目遐思,身与天地俱忘。每语人曰:“用志不分,鬼神将通之。” 21. 第②段写“祭拜天祥”和“嗜游山水”反映了谢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特点。 22. 分析第③段议论的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