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解:A、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参与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A正确; B、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的功能,B正确; C、类风湿性关节炎是机体免疫防卫过度所致,C正确;
D、免疫活性物质不一定都是免疫细胞产生的,如溶菌酶可由唾液腺分泌,D错误. 故选:D.
19.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
(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解答】解:A、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将兴奋传导到大脑皮层引起口渴,A错误;
B、当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B错误;
C、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细胞吸水能力增强,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C正确;
D、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使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错误. 故选:C.
20.如图中①~④处一般能发生神经递质活动的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考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本题是考查突触的结构和神经递质的分泌和作用部位.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解答】解:分析题图中的神经元可知,①是神经元细胞体,②是细胞核,③是轴突,④轴突末梢,④轴突末梢可以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形成突触,④作为突触前膜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①该神经元的细胞体可以与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形成突触,①作为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可以与①上的受体结合,因此图中①~④处一般能发生神经递质活动的是①④. 故选:D.
21.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可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②有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③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④垂体通过下丘脑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丘脑又是植物性神经功能十分重要的中枢.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
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后叶释放.
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解答】解:①血糖平衡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所以下丘脑可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①正确;
②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所以下丘脑没有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②错误; ③在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时,下丘脑的某些神经分泌细胞能够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③正确;
④下丘脑通过垂体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④错误. 故选:A.
22.效应T细胞的作用最完整的一组是( )
①分泌抗体 ②呈递抗原 ③识别抗原 ④激活溶酶体酶 ⑤与靶细胞结合. A.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结合,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另外能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
【解答】解:①效应T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而浆细胞分泌抗体,①错误;
②效应T细胞能识别抗原,但不能呈递抗原,②错误; ③效应T细胞能特异性的识别抗原,③正确;
④效应T细胞能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④正确; ⑤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结合,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⑤正确. 故选:A.
23.生长素浓度对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效果相同的是( ) A.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 B.植物的向光性和顶端优势 C.茎的背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 D.根的向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对生长素最敏感,其次是芽,茎对生长素最不敏感.根的向地性和顶端优势现象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而植物的向光性、茎的背地性都体现了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解答】解:A、根的向地性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茎的背地性是由于生长素对植物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故A错误;
B、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生长素对植物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而顶端优势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故B错误;
C、茎的背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都是由于生长素对植物有促进生长的作用,故C正确; D、根的向地性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而植物的向光性由于生长素对植物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24.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适宜浓度乙烯利处理香蕉,可加快果实成熟 B.用适宜浓度赤霉素处理的芹菜,可提高产量
C.用适宜浓度细胞分裂素处理水稻,可促进细胞分裂
D.用适宜浓度的2,4﹣D处理插条两端,可促进插条两端生根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生长,解除休眠.
生长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生长,促进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等. 脱落酸的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
【解答】解:A、乙烯可以促进果实的成熟,A正确; B、赤霉素促进萌发,B正确; C、细胞分裂素促进分裂,C正确;
D、2,4﹣D是生长素的类似物,促进基部生根,非两端,D错误. 故选:D.
25.如图一棵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左侧开口,右侧照光.如果固定幼苗,旋转纸盒;或
固定纸盒,旋转幼苗;或将纸盒和幼苗一起旋转.一段时间后,幼苗的生长状况分别是( )
A.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B.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C.向右弯曲生长、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
D.向右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生长素由于受到刺激作用分布不均匀,光照使生长素由照光一侧运到背光一侧,使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高长得快,植物向光弯曲生长. 【解答】解:(1)只旋转纸盒,不旋转植株,这样植株只能在纸盒上的小孔转到光照一侧时才能接受光照,所以向右弯曲生长;
(2)只旋转植株,不旋转纸盒,植株不能接受到光照,所以直立生长;
(3)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每次植株都在小孔向着光源时接受光照,且植株向盒开口的这一侧接受光照,所以植株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0分.
26.如图是有关棉花成熟绿叶组织的相关图解,其中图1是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图2表示在某光照强度和适宜温度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增长率随CO2浓度变化的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甲、乙分别代表的物质是 二氧化碳 、 [H]和ATP ;若突然增强光照,则叶绿体内C3的含量将 下降 (填“上升”或“下降”). (2)由图可知,光反应中产生O2的场所是 类囊体膜 (3)图2中在 D 点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此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光照强度 ;C点和D点相比,叶绿体中[H]的含量 较高 (填“较低”、“相等”或“较高”).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据图分析:图1表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其中甲是二氧化碳,乙是[H]和ATP,图2表示某光照强度和适宜温度下,光合作用增长率随CO2浓度变化的情况,D点表示二氧化碳饱和点.
【解答】解:(1)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为原料生成糖类,甲代表二氧化碳,乙代表光反应生成的[H]和ATP参加暗反应.增加光强,生成较多的[H],使三碳化合物还原加强,消耗更多三碳化合物,故其含量下降.
(2)据图分析可知,光反应中产生O2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3)图2表示光合作用增长率,只要光合作用增长率为正值,植物光合作用速率都在不断增加,所以在增长率达到0时(即D点)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此时CO2浓度仍在继续上升,故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不是CO2应是光照强度;C点与D点相比,D点时CO2浓度较高,故还原时需消耗[H]和ATP较多,所以C点叶绿体中[H]的含量较高. 故答案为:
(l)二氧化碳[H]和ATP 下降 (2)类囊体膜
(3)D 光照强度 较高
27.某种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a控制,基因A控制红色素合成
BB使红色素完全消失,Bb使红色素颜色淡化.(AA和Aa的效应相同)基因B为修饰基因,现
用两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请分析回答:
(1)这两组杂交实验中,白花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AABB、aaBB .
(2)让第1组F2的所有个体自交,后代红色:粉红色:白花的比例为 红花:粉红花:白花=3:2:3 ,第2组亲本红花个体的基因型是 AAbb AaBb ,F2中的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5 (3)第2组F2中粉红花个体的基因型是 AABb、
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