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解析版1:生物高考判断200道及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7 23:28:1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12.细胞产生的激素、淋巴因子以及神经递质等都属于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113.在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的情况下,人体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的含量会增加。

114.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细胞是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包括垂体与下丘脑。

115.激素间的作用包括协同与拮抗作用,促甲状腺激素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间的关系属于协同关系;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间具有拮抗作用。(×)

解析:甲状腺激素作用是促进新队代谢和生长发育,而促甲状腺素的作用是促进甲状腺合成分泌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素激素释放激素是促进垂体合成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三者不是协同作用。

116.下丘脑是内分泌腺调节的枢纽,也是血糖调节、体温调节以及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

117.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在后天获得的,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118.具有对抗原特异性识别的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以及浆细胞(效应B细胞)等。(×)解析:浆细胞不直接识别抗原,表面不具有相应的受体。

119.淋巴因子只在体液免疫中起作用,在细胞免疫中不起作用。

120.抗原具有异物性,即抗原都是进入机体的外来物质,自身的物质不能作为抗原。(×)

解析:抗原具有异物性,外来进入机体的物质及自身变异的细胞如癌细胞都可以成为为抗原。

121.植物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是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与生长实现的;生长素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解析:植物生长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而不能促进细胞分裂。

122.顶端优势现象、根的向地生长、茎的背地生长都说明了生长素作用的双重性。(×)

解析:茎的背地生长不能说明生长素作用的双重性。

123.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也不同。

124.植物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部位的运输会受光与重力的影响而横向运输,但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只能是极性运输,即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这种运输是需要能量的主动运输。

125.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都不具有促进植物细胞生长的作用,其原因一定是其中的一种溶液浓度过高,另一种溶液浓度过低。(×)

解析:根据生长素促进植物细胞生长的作用曲线可知两种不同的浓度生长素具有相同的促进生长作用。

126.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属于植物生长的促进剂;脱落酸与乙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属于生长抑制剂。

127.无论是植物激素还是动物激素,对生长体的影响都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128.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与迁出,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预示着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

129.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由于被标记动物经过一次捕捉,被再次重捕的概率减小,由此将会导致被调查的种群的数量较实际值偏小。(×)

解析: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种群密度时,如果被标记动物经过一次捕捉,被再次重捕的概率减小,由此将会导致被调查的种群的数量较实际值偏大

130.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某酵母菌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室组成,容纳的液体总体积是0.1mm3。某同学操作时将1ml酵母菌样品加入99ml无菌水中稀释,然后利用血球计数板观察计数。如果该同学观察到血球计数板计数的5个中格80个小室中共有酵母菌48个,则估算1ml样品中有酵母菌2.4×108个。

131.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中,达到1/2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132.一座高山从山脚向山顶依次分布着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草甸等群落,这是群落的垂直分布。(×)

解析:一座高山从山脚向山顶依次分布着不同的自然地带这是由于不同海拔温度不同造成的,这种现象不属于群落的垂直分布,群落的垂直结构是同一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

133.一个森林中的所有动物与植物构成了这个森林的生物群落。(×)

解析:一个森林中的所有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及微生物构成了这个森林的生物群落。 134.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135.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由自养型生物构成,一定位于第一营养级。

136.在捕食食物链中,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占据最高营养级的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动物。

137.食物链纵横交错形成的复杂营养关系就是食物网。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解析: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的种类及数量越多,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稳定性越高。

138.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该生态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139.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也就越强。(×)

解析:一个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即种类及数量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抵抗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弱。

140.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利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项合理措施。(×)

解析: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的多级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项合措施。

141.对任何一个自然生态系统而言,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而不依赖于系统外的供应,但能量是逐级递减的,且是单向流动不循环的,必须从系统外获得。(×)

解析:物质反复循环利用是指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而不是一个生物群落中各成分之间反复循环利用。

142.负反馈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

143.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144.生物多样性有着三个方面的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际意义以及对生态系统的重要调节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解析:对生态系统的重要调节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

145.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做到禁止开发和利用,如禁止森林砍伐,保护森林;保护海洋生物,必须禁止乱捕乱捞。(×)

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在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加强保护,对于濒临灭绝物种,要禁止开发和利用,如禁止森林砍伐.

146.在一条食物链中,由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推算,前一营养级比后一营养级含量一定多的指标是“能量”,而“数量”可能出现反例。

147.对于捕食链来说,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分解者一定不占营养级,无机成分也一定不占营养级。

148.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消费者不一定是动物,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

149.生殖隔离一定导致形成新物种,不同物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新物种产生一定存在进化,进化一定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

解析:进化不一定就形成新物种。

搜索更多关于: 解析版1:生物高考判断200道及解析 的文档
解析版1:生物高考判断200道及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wa6f57euk0daes3z42f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