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最新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克教学设计 教案(含教学反思)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22:17:0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教师出示1枚1角硬币,让学生估一估有多重。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不急于对学生的答案下结论。)

2.称一称,让学生把硬币放在天平上称一称1角硬币到底有多重。. 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称量过程和结果。 生:1枚1角硬币大约重1克。

师:“克”在生活中用字母“g”表示。(板书g)

师: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手中1角硬币的质量并谈谈感受。(很轻) 3.让学生想一想那些物品大约也是1克?

学生思考汇报:1个乒乓球、一个扣子、一粒黄豆等。 (3)议一议,生活中的哪些物品的轻重可以用克来作单位? 1.课件展示生活中可以用“克”来做单位的物品。 让学生说说什么情况下用“克”作单位。

指名回答。(质量较轻的物品,通常用克作单位。) 2.你还知道那些物品可以用克来做单位。 小组讨论,班内交流。 生1:1个鸡蛋的质量。 生2:妈妈的金戒指。 生3:一袋薯条质量。 ??

小结: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用“克”作单位。“克”用字母“g”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称一称”“掂一掂”“议一议”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克”并加深对“克”的理解,初步建立“克”的概念。 (三)巩固新知

1.让学生小组合作称一称其它物品的质量,班内交流。 2.完成P2页“填一填”。

学生独立思考,填空。(每一大格100g) 订正,指名读。

P2页“填一填”答案:100g 200g 900g

(四)达标反馈 (1)填空

1.计量较轻物品的质量通常用( )作单位,用字母( )表示。 2.1个回形针的质量大约重( ),1个鸡蛋大约重( ),1个苹果大约重130( ),1包方便面重100( )。

3.要想知道1枚图钉的质量我们用( )称出它的质量。 (2)1块橡皮大约重9克,4个这样的桃子重多少克?

答案:(1)1. 克 g 2. 1克 60克 克 克 3.天平(2)9×4=36(克)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学习这一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生1:称量较轻的物品用天平来称量,并认识了天平、电子秤等称量的工具。 生2:称量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用字母g表示,并感觉到了1克有多重。 生3:我学会了适用天平的方法。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多,课下我们找找周围的哪些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来加深对“克”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回忆本节课的知识点,使学生对克有一个系统的理解,形成自己的知识建构,感知质量和生活密切相关。 (六)布置作业

1.搜集一些小食品的包装袋,看看包装袋上的质量单位。

2.1个香蕉大约重80( ),一块奶糖重约4( ),一个桃子大约重( )克。

3妈妈的一个金耳环重3克,一对金耳环重多少克? 4.说出下面物品各重多少克。

( )克 ( )克 ( )克 5.判断对(√)错(×)

(1)500克白糖和500克鸡蛋一样重。( ) (2)数量多的物品比数量少的重。 ( )

答案:2. 克 克 不唯一(合理即可) 3. 3×2=6(克)4. 500 600 200 5. √ × 板书设计

认识克

计量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用“克”作单位,用字母“g”表示。 教学反思

学生刚开始接触质量单位,,并且1克 质量比较小,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视,因此在教学中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动手操作,让他们在称一称,掂一掂,找一找,议一议等活动中建立克的概念,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加深对克的理解。活动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不足的是学生动手操作时间较短,少数学生亲自称量了物体的重量,没能做到每个学生都亲自称一称,来增加学生对克的感性认识,形成克的概念。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精彩片段 体验、操作:1克有多重?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

(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体验1克有多重。 (3)掂一掂,比一比,加深对1克的体验。

用手掂一掂:一枚二分硬币、1粒黄豆、一枚一元硬币、一根羽毛、一片树叶、一把尺子。比一比哪些物品比1克重?哪些物品比1克轻?

(4)“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哪些物体比1克轻?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明确什么样的物品大约重1克,然后通过掂一掂、比一比加深对克的感性认识。利用说一说体会质量单位克与生活密切相关,实现知识的建构。 (二)教学资源包

“公斤、斤、两”是我们国家常用的重量单位,“克”是 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两=50克,1斤=500克,1公斤=1000克。 (三)说课设计

(1)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认识克》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虽然学生有一些生活经验,但对于学生来说属于全新的知识,在以后的解决问题和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质量单位,学好这部分知识对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进场接触到物体的质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虽然学生多少接触或感受过物体的重量但对于克的概念基本属于空白,建立克的概念,提高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3)教学目标

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从而使他们真正理解与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我根据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及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常见的秤,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操作能力和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 (4)重点、难点

重点: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物品的重量,建立“克”的概念。 难点:建立“克”的概念。 (5)教法、学法

教法: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情景创设法讨论

最新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克教学设计 教案(含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wbam195ak55t2g95zyy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