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桥梁沉降观测方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6:57:5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桥梁沉降观测方案

1、编制依据

铁建设[2006]158号《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 铁建设[2006]189号《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 铁建设[2007]183号《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 云桂公司工程管理文件汇编; 设计图纸及文件。

2、工程概况

我单位主要负责云桂铁路云南段站前工程五标段内DK573+807~DK598+340段的隧道、桥梁和无碴轨道等工程的施工,区段全长24.533km。主要工程有六郎隧道、对门山隧道、牛场坪双线大桥、者丘南盘江特大桥。牛场坪双线大桥全长154.58m,结构为(36+64+40)m现浇连续梁结构。者丘南盘江特大桥全长704m,为22跨移动模架现浇梁结构。

3、沉降观测的意义

本标段线下、轨道工程设计行车速度目标值均为200km/h,预留250km/h的客专条件,采用双线无碴轨道,正线轨道按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无碴轨道对桥梁等线下工程的工后沉降要求非常严格,工程在设计中虽然对每个桥墩进行了沉降量的计算,但是沉降变形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单靠理论计算很难满足无碴轨道对工后沉降的要求。施工期间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沉降观测,通过对沉降观测数据的分析处理和评估,验证或调整沉降设计参数,必要时进行地质复查并采取沉降控制措施使结构物达到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通过对设计沉降的验证和修改,分析、预

测出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量,合理确定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确保云桂铁路的设计目标顺利实现。

4、沉降观测的范围和内容

沉降观测范围是牛场坪双线大桥、者丘南盘江特大桥的所有墩台。 沉降观测的主要内容是按照规定的观测频率测量沉降点在不同时间的高程值,当一个观测周期完成后,对每个沉降点的观测值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沉降做出预测。

沉降观测基准网以二等几何水准进行测量,并与勘测二等水准网联测,以便统一高程基准。进行沉降观测时,以工作基点的高程作为起算数据,利用精密水准仪固定测站和尺号,进行单程重复测量、计算沉降观测点每期观测的高程。

5、组织机构和责任分工

沉降观测组织机构

沉降观测工作实行两级管理。项目部成立沉降观测领导小组,各分部成立沉降观测测量班。项目部沉降观测领导小组组长由项目部总工程师担任,小组成员包括项目精测队所有成员及各分部总工;各分部沉降观测测量班由各分部总工及测量负责人负责,分部桥梁专业工程师负责沉降观测的协助工作,各分部沉降观测测量班按照不少于4名专业测量人员配置。

沉降观测组织机构如图一:

职责分工

项目部沉降观测领导小组组长:总体负责本区段的沉降变形监测 的领导和实施工作。

项目部测量队:负责本区段沉降观测实施方案的编制和技术交底工 作,组织、协调相关各分部沉降观测工作,收集、汇总各分部测量班的观 测成果,并对有关数据的真实性进行检查;负责检查、指导各分部测量班

按照沉降观测方案建立沉降观测网,并指导实施沉降观测;负责组织、联 系有关单位对沉降观测进行评估。

组长:项目部总工师项目部精测队、分部总工分部测量队分部桥梁专业工程师桥 梁 队

图一

分部总工:负责组织和落实本分部沉降观测人员、仪器的配备和实施,并对本分部沉降观测成果的真实性负责。

分部测量负责人:负责本分部沉降观测的实施工作,对分部沉降观测人员进行指导,并对沉降观测成果的真实性负责;负责组织完成本标段监测网的布设,对本分部的监测网进行保护,对观测仪器进行维护、保养;负责本分部沉降观测对外的有关联系工作。

分部桥梁专业工程师:协助测量班完成本分部沉降观测工作,及时向分部测量负责人提供有关沉降观测信息,包括现场各工序的施工情况、结构物有关强度信息,以便测量人员及时埋标和实施沉降观测。

分部桥梁专业工程师:协助测量班完成本分部沉降观测工作,及时向分部测量负责人提供有关沉降观测信息,包括现场各工序的施工情况、结构物有关强度信息,以便测量人员及时埋标和实施沉降观测。

分部测量班:按照有关规范、方案要求对本分部沉降观测点实施观测,对沉降观测数据的质量负直接责任。

6、沉降变形的等级和技术要求

根据云桂铁路工程管理办法的规定,云桂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监测网的等级按三等进行。

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见表1。

表1: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垂直位移测量 变形测量等级 变形观测点的高程中误差(mm) 三等 ± 相邻变形观测点的高差中误差(mm) ± 水平位移观测 变形观测点的点位中误差(mm) ± 说明:本段不要求进行水平位移观测。 沉降观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沉降观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见表2。

表2:沉降观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相邻基准点每站高差往返较差、附监测已测等级 高差中误差(mm) 三等 中误差(mm) 合或环线闭合高差较差差(mm) (mm) 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要求 n n DS05或DS1型仪器,宜按暂规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 7、沉降观测网设计 沉降观测网的建立

沉降观测网由基准网和工作网组成。基准网由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组成;工作网由工作基点和沉降观测点组成。高程系统采用与施工一致的高程系统,即1985国家高程基准。

基准网的建立

每段基准网一般由三个基准点和数目不等的工作基点组成。两相临基准网头尾相连,且头尾一般都有设计院提交的高程控制点。在进行基准网测量时,可同时引入设计高程,并同时对设计院的二等水准网进行复测。

7.2.1基准点的建立

基准网内的基准点以设计院提交的CPI、CPII控制桩点作为基准点。埋设标准按照《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中CPII桩标准执行。各基准点间距均为1000m左右,满足规范要求。

7.2.2工作基点的建立

工作基点沿线路前进方向按200m左右间距布设在施工便道右侧水沟边上,为了保证工作基点的相对稳定,工作基点在2个墩的中间埋设,编号为工作基点+小里程墩编号。埋设标准按图二执行:

图二

工作基点埋设位置、方向按图三执行。

图三

搜索更多关于: 桥梁沉降观测方案 的文档
桥梁沉降观测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wgj42micz03gjy5zd2f62h6002tp400l83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