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重点初中物理教研活动记录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9:53:4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精心整理

初中物理教研活动记录

课题《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开课老师谈教学设计

1、 本节课以探究为主。重在学生探究学生活动约25分钟,包括开始时观察清晰的像5分钟,学生实验8分钟,学生在主光轴上帖物体和像8分馈实验5分钟。2、 本节课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较完整的探究过程,但是考虑到学生对探究过程的认识要有一个过程,所以把探究过程的六要素隐性化,而非显性。希望学生通过一个阶段的探究习惯的培养后,才明确探究过程的六要素。而非是直

接给出,用传授的方法。 3、 课的前面部分在教学物距、像距时的处理主要考虑三个方面、解决三个学生的常见问题:(1)实验时凸透镜和光屏只能动一个,像和物体是一一对应的。(2)等大的像在实验中是无法看到的(3)学生对什么是清晰的像不清楚。 4、 探究过程中的要求相对较低,设计坡度较低。设计实验时,不是学生独立设计或小组设计,而是全班在老师指导下师生共同设计。分析实验数据时也是通过作图的方法使难度降低,而不是对数据进行分析,这样更直观。包括导入时,从学生熟悉的投影议和照相机入手,展示它们的结构,也是为了降低难度。 二、听课老师评课 1、 上课使用贴物、像的方法很好 2、 教学设计在细节上花工夫,给学生进行了大量的铺垫。 3、 用焦距为5厘米的凸透镜加以巩固的方法很好。 4、 学生在进行归纳时有困难,是否可以强调焦距和两倍焦距这两个特殊的点。 5、 实验数据要多些,可以用小点代替箭头,用明胶片进行叠加。 6、 贴物、像时,像都一样大,不好。可用FLASH拉一下,显示像大小有变化。 7、 小黑板的数据要保留,以便进行分析。 三、教研员评课

1、 教学导入时用照相机、幻灯机等实物展示凸透镜制造的光学器件的结构,再引导学生将其成像规律在光具座上呈现,将实物转换为模型,能够让学生在真正理解成像规律及其与实际应用的联

系。 2、 实验中将光屏改为毛玻璃光屏,可以使老师在各个方位及时观察、了解学生实验的情况。

3、 学生归纳透镜成像规律时,最好划分3个区域再归纳。

精心整理

本节课的启示:

1、 教师备课时要了解科学课中相应学初中物理教研活动记录

课题《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开课老师谈教学设计

1、 本节课以探究为主。重在学生探究学生活动约25分钟,包括开始时观察清晰的像5分钟,学生实验8分钟,学生在主光轴上帖物体和像8分馈实验5分钟。2、 本节课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较完整的探究过程,但是考虑到学生对探究过程的认识要有一个过程,所以把探究过程的六要素隐性化,而非显性。希望学生通过一个阶段的探究习惯的培养后,才明确探究过程的六要素。而非是直接给出,用传授的方法。 3、 课的前面部分在教学物距、像距时的处理主要考虑三个方面、解决三个学生的常见问题:(1)实验时凸透镜和光屏只能动一个,像和物体是一一对应的。(2)等大的像在实验中是无法看到的(3)学生对什么是清晰的像不清楚。 4、 探究过程中的要求相对较低,设计坡度较低。设计实验时,不是学生独立设计或小组设计,而是全班在老师指导下师生共同设计。分析实验数据时也是通过作图的方法使难度降低,而不是对数据进行分析,这样更直观。包括导入时,从学生熟悉的投影议和照相机入手,展示它们的结构,也是为了降低难度。 二、听课老师评课 1、 上课使用贴物、像的方法很好 2、 教学设计在细节上花工夫,给学生进行了大量的铺垫。 3、 用焦距为5厘米的凸透镜加以巩固的方法很好。 4、 学生在进行归纳时有困难,是否可以强调焦距和两倍焦距这两个特殊的点。 5、 实验数据要多些,可以用小点代替箭头,用明胶片进行叠加。 6、 贴物、像时,像都一样大,不好。可用FLASH拉一下,显示像大小有变化。 7、 小黑板的数据要保留,以便进行分析。 三、教研员评课 1、 教学导入时用照相机、幻灯机等实物展示凸透镜制造的光学器件的结构,再引导学生将其成像规律在光具座上呈现,将实物转换为模型,能够让学生在真正理解成像规律及其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2、 实验中将光屏改为毛玻璃光屏,可以使老师在各个方位及时观察、了解学生实验的情况。 3、 学生归纳透镜成像规律时,最好划分3个区域再归纳。 本节课的启示:

1、 教师备课时要了解科学课中相应学习内容的教学要求。

2、 教材中将烧瓶作为引入,目的是什么?生活中的透镜不如用矿泉水瓶来做。本节课教师没有按教材上来做,为什么?教师备课时要认真思考。

数理化教研组5月15日

精心整理

习内容的教学要求。

2、 教材中将烧瓶作为引入,目的是什么?生活中的透镜不如用矿泉水瓶来做。本节课教师没有按教材上来做,为什么?教师备课时要认真思考。

数理化教研组5月15日

搜索更多关于: 重点初中物理教研活动记录 的文档
重点初中物理教研活动记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wimn6xd4y2i4cx3q5al1oirv327wf00pk6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