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混合物 C2H2+H2O【解析】
C2H4O 化合反应
试题分析:(1)分析粒子的构成可知,左图是由H2O和C2H2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2)右图是C2H4O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即H2O分子与C2H2分子发生反应生成了C2H4分子,是由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考点:纯净物,化合反应,化学方程的书写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下图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选择D装置收集氧气是因为_____。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原理是Ca(OH)2(固)+2NH4Cl(固)
Δ CaCl2(固)+2H2O+2NH3↑。要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氨气,所选装置正确的连
接顺序是_____(填代号)。 【答案】2KClO3B AGE 【解析】 【分析】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加热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 【详解】
(1)用A装置试管口没有棉花,制取氧气用氯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MnO2 Δ2KCl+3O2↑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CaCO3+2HCl=CaCl2+H2O+CO2↑
MnO2 Δ2KCl+3O2?。D装置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用
D装置收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固液不加热装置,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 (2)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原理是Ca?OH?2(固)+2NH4Cl(固)ΔCaCl2+2H2O+2NH3? (固)要制取氨气,为固体和固体加热装置,故选A装置,氨气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收集氨气选用E装置,干燥的选用碱性干燥剂,选用G装置,故所选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AGE。 【点睛】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氨气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
18.某同学对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作了以下探究。请根据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装置B中某种仪器的下端必须伸入到液体
里,该仪器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_。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O2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所选装置用字母表示),实验时在装入药品后塞上橡皮塞之前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把导管放到集气瓶口的适宜时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水蒸气、氯化氢等杂质,为得到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使用装置F、G来去除这些杂质,则气体通过F、G装置接口(导管口)的正确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某兴趣小组利用实验室制CO2的废液得到CaCO3和NaCl晶体,过程如下:
① 试剂X可用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 NaOH溶液 b K2CO3溶液 c Na2CO3溶液 d Ba(NO3)2溶液 ② 试剂X要求稍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操作I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______和烧杯。在操作II前控制溶液的pH,实际操作中,可控制的pH为_______。
【答案】铁架台 长颈漏斗 A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 CaCO3+2HCl═CaCl2+H2O+CO2↑ e、f、c、d c 除尽氯化钙 漏斗 ≤7 【解析】 【详解】
(1)仪器①是铁架台。
(2)装置B中长颈漏斗的下端必须伸入到液体里。
(3)加热固体制取气体,选择发生装置A,故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O2的发生装置是A,实验时在装入药品后塞上橡皮塞之前的操作是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以防高锰酸钾堵塞导气管,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此时是纯净的氧气。
(4)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在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水蒸气、氯化氢等杂质,如果气体中含有多种气体杂质,其中一种是水蒸气,最后除去水蒸气,洗气装置的导气管是长进短出,故气体通过F、G装置接口(导管口)的正确连接顺序是e、f、c、d。
(5)① 该实验目的是得到CaCO3和NaCl晶体,说明反应中加入了碳酸根离子,为了不引进杂质离子,故试剂X只能用Na2CO3溶液,Na2CO3+CaCl2 =CaCO3↓+2NaCl,故选c。② 试剂X要求稍过量的目的是除尽碳酸钠。③ 通过过滤可将难溶于水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故操作I是过滤,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漏斗和烧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碳酸钠,在操作II前控制溶液的pH,实际操作中,可控制的pH为≤7,如果盐酸稍过量,蒸发时即可除去。 【点睛】
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收集氧气过早,气体中将会有空气,造成收集的气体不纯净;洗气装置的导气管是长进短出。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某厂生产的纯碱中含有少量氯化钠,为测定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现准确称取12g该样品于烧杯中,并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共消耗稀盐酸73g,此时称得烧杯溶液的总质量为80.6g. 请计算:(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是多少?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答案】4.4g;88.3% 【解析】 【详解】
解:(1)二氧化碳的质量=12g+73g﹣80.6g=4.4g; (2)设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x.
Na2CO3106x10644=x4.4g+2HCl=2NaCl+H2O+CO2↑444.4g
解得:x=10.6g
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10.6g×100%=88.3% 12g答: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88.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