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概论》考核方案
一、课程描述
《全科医学概论》是医学生及医务人员真正实现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重要课程,是医学各专业的必修考查课。
全科医学与医学基础课、临床医学及医学心理学、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医学伦理学、社会科学或社会医学、社区医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学好这些相关学科,才能更好的理解全科医学,然而全科医学并不是这些学科片段知识和技术的集合,它有其独特的价值观、方法论,并由此产生出指导实践的基本原则。全科医学被界定为关于初级保健的学科,其核心内容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初级保健服务,这是全科医学的最鲜明的专业性特征,也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将其称之为“家庭医学”的主要原因。因此,学习好全科医学基础这门课程是培养高质量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人员的必修课。
课程名称:《全科医学概论》 课程性质:必修考试课 教学时数:理论课36学时
开课单位:第一临床医学院全科医学教研室 授课对象:11级本科全科医学专业1-3班 二、考核的目的与要求
考试是为了检测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参与程度等,更是检验《全科医学概论》这门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分为终结性考试和形成性考试。终结性考试是对学期末医学生学完本学科的结业考试,是对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考核。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及临床诊断治疗病人能力的考核。
三、考核内容、方式、题型、时间
1、考试内容:包括形成性考核即平时考核和课程结束的理论考试。 (1)形成性考核即平时考核:包括学生的课堂出勤、课程内容的作业
以及课堂的随机测试。
(2)课程结束的理论考试内容:包括医学应以人类的健康为目标、全科医学的定义与基本概念、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照顾、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照顾、以预防为先导的健康照顾、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全科医学中的医患关系与沟通、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恶性肿瘤的全科医学处理、呼吸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糖尿病的全科医学处理、特殊人群的健康照顾、社区急症的全科医学处理、心理健康问题的全科医学处理。
2、考核方式:《全科医学概论》平时考核中学生的课堂出勤采取抽查的形式,课程内容的作业或随机测试采用开卷的考试形式;课程结束的理论考试采用闭卷的考试形式。
3、考核题型:课程结束考试采用理论考试、百分制的形式,题型为选择题占50分(A1型题占30分,A2型题占5分, A3-A4型题占5分,B型题占10分),概念题占10分(2分×5),填空题占5分(1分×5),简答题占24分(4分×6),论述题或病例分析题占11分(5.5分×2)。
4、考核时间:《全科医学概论》的课程结束时间为120分钟。 四、成绩构成
《全科医学概论》的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1、形成性考核成绩:15分
形成性考核即平时成绩占考核成绩的15%,其中出勤成绩占5分,作业或随机测验占10分,由任课教师负责考核。
2、终结性考核(理论考试)成绩:85分
课程结束理论考试成绩占考核成绩的85%,由教研科负责考核。
全科医学教研室 2014年8月1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