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关于加速固定资产折旧问题的探讨(1)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6 6:07:0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第六年 第七年 第八年 预计残值 合计 22.22% 19.44% 16.67% 13.89% 11.11% 8.83% 5.56% 2.78% 19200 19200 19200 19200 19200 19200 19200 19200 42662.4 37324.8 32006.4 26668.8 21331.2 15993.6 10675.2 5337.6 8000 200000 上表计算表明:各年的折旧率是逐年递减的,也是固定资产在新的,性能较好的时候提取了较多的折旧。

以上两张表的计算结果表明:第一,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限总和法作为加速折旧的方法,其特点是固定资产使用的前期计提折旧多,以后逐年减少,前四年提取的折旧额合计占全部折旧额的比例分别为68.36%和72.22%,企业可以通过加速折旧,在固定资产使用的前期就提取了折旧的大部,有利于设备的更;第二,双倍余额递减法前三年多提的折旧43625元正好是后五年少提的折旧35625元和预计净残值8000元之和,年数总和法前四年多提折旧42662.40元也正好是后四年少提的折旧42662.40元。在其他费用成本不变的条件下,企业由于加速折旧而引起的利润减少,可以在后期少提折旧而引起的利润增加弥补回来。因此税法规定,企业由于加速折旧而超过原折旧额的部分仍要计入应纳税所得额,计算交纳所得税,国家财政就不会因此而减少当年的收入,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要,经批准实行加速折旧。这就是会计所得同纳税所得的时间性差异。这个做法可以缓解加速折旧会影响财政收入的矛盾。

三、加速固定资产折旧的影响因素

(一)、折旧的基数

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基数一般为取得固定资产的原始成本,即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企业在具体计算折旧时,一般以月初应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账面原价为依据。

(二)、预计净残值

4

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是指假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企业以该项资产处置中获得的扣除预计处置费用后的金额,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

(三)、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指固定资产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净值准备累计金额。 (四)、固定资产使用寿命

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

四、我国实行加速固定资产折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我国固定资产折旧的现状

折旧率是固定资产每年应折旧额对固定资产价值的比率,其值的高低取决于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而折旧年限又取决固定资产的正常经济使用年限。我国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明显大于固定资产的正常使用年限,折旧率普遍较低。到90年代机器设备最高年折旧率为6%~8%、房屋建筑为5%,折旧年限为15年。这种情况造成企业成本不实、虚盈实亏。使生产性补偿基金变为消耗基金,或者变为非生产性投资基金。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近年来在不断地提高折旧率,90年代起规定的房屋、建筑物折旧年限为10 年,机器设备为7年,运输工具只有3年~4年,大大低于我国的折旧年限;固定资 产折旧率尤其是机器设备折旧率大大高于我国。

(二)、加速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必要性 根据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对我国当前企业实际情况的调查分析表明,在我国实行加速折旧法很有必要。

第一,单位更新改造资金不足,严重影响了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因而有必要改变折旧的集体方法,实行加速折旧法。

固定资产使用周期过长(平均25年),折旧率偏低,企业无力进行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很难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生产需要,这已成了绝大多数企业的呼声。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政策,依靠这些陈旧、落后的生产手段,很难适应当前国内、国际市场的需要。

为了满足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需要,实现固定资产的简单再生产,有必要实行与资产价值转移速度基本适应的快速折旧法。

5

第二,当年物价不断上涨,使固定资产的原值脱离实际,客观要求实行加速折旧法。 我国当前物价变动呈现两种趋势:一方面是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旧机器的价值不断贬值;另一方面我国物价指数近年来不断上升。由于国家赋予企业更多的定价权和调价权,使“需要拉动”和“成本推进”两因素结合起来,造成了工业品物价全面上浮。 就拿物价指数最低的1997年来讲,也达到2.8%。

由于价格大幅度上浮,使固定资产原值严重脱离实际,折旧额提取不足,固定资产净值不准确的情况更为突出。因此,为了减少价格变动的影响,有必要实行与固定资产损耗价值转移速度相适应的加速折旧法。

第三,直线法的理论基础发生了变化,客观上要求实行加速折旧法。

直线折旧法是建立在一种生产资料多少价值付给或转移到它帮助形成的产品中去,要根据平均计算来决定,即根据它执行职能的平均持续时间来计量。这段话作为直线法的理论依据似乎正确,但固定资产磨损三因素(自然损耗、使用损耗、无形损耗)之后,又可以从假设它的使用价值在劳动过程中只能用六日,它就会在每个劳动日平均消耗它 的使用价值的六分之一,并从而把它的使用价值的六分之一转移到每日的产品中去。在无形损耗不明显的情况下,直线折旧法有其核算简便易行的优点。但我们现在正处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无形损耗日趋严重,而且根据以往的经验可对固定资产的价值转移速度进行估算,故仍以直线法提取折旧已失去其意义。

第四,从我国当前改革的实践看,也需实行递减折旧法。

纵观会计史上的三大革命可知,每当人类历史上一次政治、经济大革命后,必将引起人类会计发展史上的深刻革命。目前,我国正在建立和培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将对我国会计制度产生强大的冲击。因而,我国传统会计必须要进行一系列重大变革。从市场经济对我国成本核算的要求来看,成本计算方法应解决成本补偿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会极大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引起技术的不断进步。固定资产无形损耗加快了,尤其是在能源、原材料和某些产品紧缺的情况下,提前报废并更新那些耗能高、效率低、废品产量多的旧机器设备是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而且当今世界处于知识爆炸,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根据我国目前的资金、技术条件,适当缩短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更新旧的、增添新的更好的机器设备—实行加速折旧法,对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竞争能力是极 为重要的。

(三)、加速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可行性

6

第一,企业要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加速折旧对企业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是能够提前收回固定资产的大部分投资,加快设备更新改造步伐,提高经济效益,也可以减少和较快地弥补企业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发生的价值损失。二是在最初几年提取折旧较多,必然使产品成本升高,利润相对减少,使企业短期内的经济效益受到影响。总的来说,我国企业具备了实行加速折旧所要求的条件:①三资企业的经济效益较高,社会负担较少,对于加速折旧具有较强的承受能力。而且这类企业重视技术进步及设备更新,因而欢迎实施加速折旧。②乡镇集体企业以及城市中的集体企业也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能够承受加速折旧带来的负担,也乐于接受加速折旧。③国有大中型企业有3种不同情况,一是盈利者经济效益较好,他们具有实施加速折旧的承受能力;二是基本上不亏不盈的企业只能维持目前状况,表面似乎没有承受加速折旧的能力,其实一旦实行,使设备尽快更新,很可能使企业走出困境中;三是严重亏损甚至资不抵债者,这类企业暂时无法承受加速折旧的压力。他们在国有企业中存在较多,但在全国企业中并不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从这些条件来看,绝大多数企业具备了加速折旧的条件。因此应力争尽快在更多的企业中试行加速固定资产的折旧。

第二,加速固定资产折旧还要求国家财政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因为实施加速折旧使企业在短期内成本增加,利润减少,从而减少了上缴税额,影响企业与国家当期利润分配关系。从短期看,可能会减少眼前几年的财政收入,但从长远看,培养了税源。这是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问题。实行加速折旧,将形成缩短折旧率年限→增加设备投资→保证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财政收入这一良性循环,是使财政走出困境的一条重要出路.

五、加速固定资产折旧的意义

(一)、采用加速折旧方法,促使固定资产投资逐期收回加速,有利于企业对固定资产尽快进行实物更新和改造,在科技进步,固定资产无形损耗加快进行的当今社会经济情况下,此点尤为重要。

(二)、采用加速折旧方法,使固定资产使用成本达到均衡,实现了收入与成本配比的最佳状态。

固定资产的使用成本,包括折旧费和修理费,应各年大体相同。许多固定资产在其使用早期,具有较高的效能和技术优势,可以为企业获得较多的收入,但是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效能逐渐降低,技术优势消失,但是固定资产修理费实际上却会随着使用年

7

搜索更多关于: 关于加速固定资产折旧问题的探讨(1) 的文档
关于加速固定资产折旧问题的探讨(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wmq08n4m11cf865cb4o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