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
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相关知识。 14.【答案】B
E,30°N,北半球、东半球,A选项错误; 【解析】解:①位于30°
W,30°S,南半球、西半球B选项正确; ②位于30°
W,30°N,北半球、西半球,C选项错误; ③位于30°
E,30°N,北半球、东半球D选项错误。 ④位于30°
故选:B。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东经160°.从西经20°向东经160°之间为东半球;从西经20°向西至东经160°为西半球;南北半球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属于北半球,赤道以南属于南半球。
本题主要考查经纬网地图的认读,能够根据图中各点经纬度数值做出具体判断即可。 15.【答案】C
N,30°E);③点地理坐标为(30°N,【解析】解:读图可知,①点地理坐标为(30°
30°W);②点所在图上,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箭头所指方向为东,自西向东度数
W的经线上,减小的为西经,②在30°箭头为顺时针,图示为南半球,图示纬度为南纬,
S的纬线上;②点地理坐标为(30°S,30°W);④点所在图上,箭头表示地②点在30°
E的经线上,球自转方向,箭头所指方向为东,自西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④点在30°
N的纬线上;④点地理坐箭头为逆时针,图示为北半球,图示纬度为北纬,④点在30°
N,30°E)。故图中四点坐标位置相同的一组是①④。 标为(30°
故选:C。
在经纬网图上,自西向东度数增大的为东经,减小的为西经;度数向北增大的为北纬,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判断经纬网图上某点的地理坐标,要先判断东西经度和南北纬度,再看在此点交汇的经纬线,最后读出经纬度即可。
考查了地理坐标的判读,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一般,多以选择题出现,关键是掌握判读方法。
16.【答案】A
N,30°E)S,30°W)【解析】解:读图可知,①②③④四地的坐标分别为:(30°、(30°、
S,30°E)N,30°E)(30°和(30°;①③两点处于同一经线上,最短距离约为60°×111≈6660千米,A正确;
①点位于②点的东北方向,B错误;
②点到③点处于同一纬线上,最短航线的方向是先东南,后东北,C错误; ①③两点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D错误。 故选:A。 由0°经线向东、向西各划分180°,经度数值向东递增的为东经度,经度数值向西递增的为西经度。赤道向北为北纬,向南为南纬,南北纬各划分90°,北极点为北纬90°,南极点为南纬90°.球面上最短距离的航线是大圆的劣弧;起飞地和目的地不在同一经线圈上,最短航线向高纬的方向突出,若两地位于同一个经线圈上,最短航线过两极点,走劣弧。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距离相差111km。
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对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并熟记基础知识,同时分析题中图文材料获取信息并解决问题。 17.【答案】C
第13页,共17页
【解析】解:图中③处有 3 条等高线相交,等高距是 100米,根据高差公式,(n-1)?d≤H<(n+1)?d,陡崖高差范围是 200-400米,最大高差可能为380米。 故选:C。
d<△H<(n+1)×d”中,n表示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相对高度的公式“(n-1)×
距,H表示相对高度。
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等高线判读的相关知识。
18.【答案】B
【解析】解:在等高线中存在闭合等高线,则闭合等高线的数值等于其中一个,闭合等高线内的数值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因为P内为一洼地,P两侧的等高线分别是400,500,洼地地势较低,所以等高线P数值为400米。 故选:B。
根据图2可知,c点海拔比其它地方低,所以p内的c应该是洼地。
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等高线判读的相关知识。
19.【答案】B
【解析】解:根据图2的指向标可知,b在a的正南方向,据此建立指向标,将该指向标转移到图1中,根据“b在a的正南方向”建立的指向标可知,图中王村位于b地的正东方向,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方向的判读方法主要有一般定向法,即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难度相对较大,指向标的确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答案】C
【解析】解:读图可知,图中山顶的海拔高度是887米,山顶与甲之间有陡崖,与乙之间有山脊,与丁之间为凸坡,视线均不通透,所以不通视;山顶与丙主要为凹坡,视线通透,能看到丙地,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从一地看另一地,之间必须是通透的,不能有山脊或山峰等阻挡。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凹坡等高线下部稀疏,上部密集,视野通透;凸坡等高线下部密集,上部稀疏,视野受阻,不通透。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属于基础题,根据山顶与四地的等高线的数值和分布即可解答。
21.【答案】B
【解析】解:山羊喜欢在陡峻的山崖活动,根据等高线图,等高线相交处是陡崖,根据上图可知,②是陡崖,所以在②处捕获了山羊;水鹿被追赶过后,会寻找有水的地方喝水,山谷地形可能有河流,③是山谷,所以在③处捕获水鹿。 综上分析,B正确。 故选:B。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等高线判读的相关
第14页,共17页
知识。
22.【答案】B
【解析】解: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是20 米,PQ的海拔高度是100米,则桥下Q线于溪流之间还有1条等高线,则该线的海拔高度是80米,所以溪流的海拔高度在60-80米之间,选项中符合条件的数值是65米,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根据等高线和等高线数值的递变规律,可以确定桥梁和水流的海拔高度。
本题以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 23.【答案】D
【解析】解:由题,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可知,等高线向东南弯曲,判断该河流的流向从东南向西北流,丁地位于河流上游,所以农药最有可能来自丁,所以D正确。 故选:D。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如果给出等高线的数值,可以判读地势高低,一般河流流向和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
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等高线判读的相关知识。
24.【答案】C
【解析】解:据图可知,MN和XY的交点为鞍部,MN方向上,交点处海拔为最高点,
XY方向上交点处海拔为最低点,数值向两侧逐渐减小;数值向两侧山峰逐渐增大。①④
正确。 故选:C。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大、四周小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小、四周大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
此题属于基础题,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解题关键在于能够根据等高线图分析地势变化。 25.【答案】D
d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解析】解: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降水主要受东南季风影响,
故降水最少。 故选:D。
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洋流、天气、下垫面等。
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等高线判读的相关知识。
26.【答案】美国太平洋沿岸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南部是地中海气候,
降水较少;南部城市和人口比北部多,水资源需求量大。 农业生产需水量不断增大,
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 美国输水路线位于盆且该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
地,与山脉走向一致;而澳大利亚输水路线与山脉相交,需开凿隧道,工程量大。
【解析】解:(1)根据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出美国太平洋沿岸北部与南部的气候差异,并结合两个地区需水量的差异,分析其水资源的供需状况。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
(2)可从其是否经过山地进行考虑。
第15页,共17页
(3)从水体的自净能力分析其水质变化。同时对盐碱地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加以分析回答。
故答案为:(1)美国太平洋沿岸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南部是地中海气候,降水较少;南部城市和人口比北部多,水资源需求量大。墨累-达令盆地:农业生产需水量不断增大,且该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 (2)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
理由:美国输水路线位于盆地,与山脉走向一致;而澳大利亚输水路线与山脉相交,需开凿隧道,工程量大。
(3)原因:大量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治理措施:建设排水工程,做到有灌有排;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调整种植结构,减少耗水量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等。
美国太平洋沿岸北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南部是地中海气候。 调水工程的难度主要跟自然原因(地形、地质、气候等)有关。
次生盐渍化又称“次生盐碱化“。指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主要发生我国的华北平原、松辽平原、河套平原、渭河平原等。因受人为不合理措施的影响,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引起土壤盐化。
考查知识点较全面,综合性强,难度较大,要求学生较强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能从材料中较快的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审题能力,学会抓住图中的关键信息。
(1)读图文材料可知:可可西里位于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27.【答案】解:
“高寒”是其主要的自然特征。由于”高寒“自然环境恶劣,高寒缺氧,人类无法定居,人类活动影响极小,所以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
(2)可可西里成为藏羚羊栖息天堂的原因:青藏高原的夏季气温可以使高山的部分冰雪、冰川融化,有较多的水资源;山地夏季草地丰富,食草动物的食物充足;由于自然环境恶劣,人类无法定居,受人类活动影响小;动物的天敌较少;由于青海可可西里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政策保护;适者生存,藏羚羊适应能力强等。
(3)可可西里的冰川和湖泊属于湿地的范畴,从图文材料结合课本的知识分析:可可西里已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可可西里这片“净土”将得到更好保护,为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具有调节局地气候;涵养水源,降解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价值等方面。 故答案为:
(1)可可西里自然环境恶劣,高寒缺氧的条件下,人类无法定居,人类活动对其影响极小,所以原始生态环境保存完好。
(2)夏季水草丰富,食物充足;天敌较少;远离人类居住区,有大面积的无人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小;国家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藏羚羊能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的环境。
(3)调节局地气候;为野生动物提供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栖息空间;是水资源的重要储蓄地,为保护区内动植物提供充足的水源。
【解析】(1)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主要从气候条件、人类活动等角度来思考。 (2)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生存条件主要从食物、天敌、人类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 (3)湖泊属于湿地,所以本题可以从湿地的生态价值方面来分析。
本题考查可可西里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的原因、湿地的生态价值等,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调用课本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28.【答案】解:(1)分析一个地理位置的特征可以从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置等方面分析。
(2)发展葡萄产业的优越条件主要可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分析,自
第16页,共17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