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福闽赣客运专线工程
技 术 交 底 书
工程名称:京福闽赣客运专线工程 施工合同段:Ⅶ标二分部 编号:单位工程名称 分部工程名称 分项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交底日期 交底内容: 桥梁工程 现浇简支箱梁 预应力张拉 里 程 交底地点 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原理:为了避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过早出现,充分利用高强度钢筋及高强度混凝土,可以设法在结构构件承受使用荷载前,预先对受拉区的混凝土施加压力,使它产生预压应力来减小或抵消荷载所引起的混凝土拉应力,从而将结构构件的拉应力控制在较小范围,甚至处于受压状态,以推迟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和开展,从而提高构件的抗裂性能和刚度。 1.张拉设备 1.1张拉千斤顶须保证预应力钢绞线在张拉过程中的安全可靠和准确性及便于处理在张拉过程中产生的滑丝、断丝现象。选用张拉千斤顶为:纵向张拉选用3000KN的穿心式千斤顶,配用ZB4—500型油泵。 1. 2 张拉油压表采用防震型,其精等级采用0.4级。最小分刻度不应大于读数0.5MPa。 1. 3 张拉设备(千斤顶、油泵、油压表)应配套校验,张拉千斤顶要定期校正,其期限不超过一个月(或已张拉200次),校正系数不得大于1.05,到期后,必须送计量监督检测所复验,并做好更换使用记录。
1.4在使用中发现指针无油压不回零,油表玻璃破损或其它不正常情况,对其准确性有怀疑时,不得继续使用,必须送试验室进行修复,经重新校正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1.5选用的油泵额定油压数为使用油压数的1.4倍,油泵箱容量为张拉千斤顶总输油量的150%以上。 1.6千斤顶在下列情况下,必须重新进行校验。 1.6.1千斤顶校正期已达一个月。 1.6.2千斤顶经过大修,或漏油严重,经拆修以后。 2.预施应力前的准备工作 2.1 检查梁体混凝土表面质量,有轻微缺陷允许在预施应力后进行修补处理(如非应力部位的缺陷或麻面、汽泡),缺陷严重者不得进行此道工序操作。 2.2 检查梁体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是否已达设计要求: 2.3 千斤顶和油压表在校正期内,无异常现状。 2.4 锚具按规定检验合格,不得沾有污物。 2.5 检查使用的预应力钢绞线是否准确,外露部位不得有损伤、扭结。 2.6 当梁体张拉于底部,支撑面不垂直密贴时,应在梁端部设支撑木,以保证操作时梁体稳定。 2.7 清除梁体张拉端锚垫板上杂物,以保证锚具与锚垫板的密贴。 2.8 在两端钢绞线上按序号装上锚板,钢绞线不得交错扭转,再将夹片按顺序套在钢绞线上,用Φ20的钢管将夹片轻轻打入锚板孔内(要求所有夹片基本整齐一致),再安装限位板。把钢绞线束穿入千斤顶,锚具中心
要与孔道中心对准,调整千斤顶位置,使千斤顶与孔道、锚板位于同一轴线上,并使千斤顶与限位板、锚板接触密贴后,在千斤顶端用工具锚将钢绞线临时固定。 3.张拉工艺流程图 测量30天上拱度 切丝 注浆、封锚 强度≥50 MPa 弹模35.5GPa 龄期不得小于10d 张拉设备检验 钢绞线检验 预张拉 锚具、夹片检验 松拉紧螺栓、卸掉支撑 锚具、夹片安装 混凝土强度≥30MPa (预)初张拉伸长值、油表读数计算 混凝土强度≥40MPa 初张拉 张拉设备检验 计算终张拉伸 长值、油表读数 终张拉 伸长值 油表读数 持荷5min 24小时检验有无滑丝、断丝,测量弹性上拱
4.预施应力张拉 4.1 为了加快台位周转和避免梁体混凝土出现裂纹,预施应力张拉按预张拉、初张拉和终张拉三个阶段进行。 4.2预张拉时当混凝土强度达到60%,内模应松开,不应对梁体压缩造成阻碍。 4.3初张拉时应在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进行。 4.4在梁体混凝土强度及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值,且龄期不少于10天后方可进行终张拉。 4.5预施应力采用两端同步张拉,并左右对称进行,最大不平衡束不应超过一束张拉顺序按照图纸要求进行。预施应力采用双控措施,张拉过程中应保持两端的伸长量基本一致。 4.6在首批梁张拉前应测定下列数据:(委托铁道科学院铁道建筑研究所测试) 4.6.1 锚具的锚口、喇叭口摩阻、锚具回缩量; 4.6.2 管道摩阻。 5.钢绞线张拉 5.1张拉前必须有主管工程技术员的油表读数通知单,并经签字认可。钢绞线张拉程序为: 0—初应力(20%δk作伸长量标记)—δk(静停5min)—补拉δk(测量伸长值)—锚固。 5.2预应力张拉以油表读数为主,伸长值进行校核。当伸长值超过±6%时,应停止张拉待查明原因后方可继续张拉。
5.3 钢绞线张拉伸长量按下式计算: 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L(mm)可按下式计算: ⊿L=PpL/(ApEp) 式中:P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两端张拉的曲线筋,(计算方法见下式); L--- 预应力筋的长度; 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 mm2)。 Pp = P(1-e-(kx+μθ))/(kx+μθ) 注: Pp — 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 P — 预应力筋的张拉端的张拉力(N); E — 自然对数底,e=2.71828 x —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θ—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 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μ— 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5.4初始张拉,两端同时对主缸送油,使钢绞线束略为拉紧。并调整锚板和千斤顶位置,进一步使孔道轴线、锚具轴线和千斤顶轴线,三轴同心,同时观察各根钢绞线的松紧度,并随时调整,务求各根钢绞线松紧度一致,以使其受力均匀。随后将两端同时对千斤顶主缸送油,加载至钢绞线的初始应力。两端千斤顶送油至初始应力后,停止进油,在工具锚口处用笔在各股划线,以检查有无滑丝的标记,读大缸伸长值I0,两端同步张拉到控制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