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述信道传输引起的随机差错与突发差错。
答:随机误差:由信道中存在的随机噪声(白噪声)引起的随机性差错,特点是单个码元出现差错,码元间互不影响。恒参高斯白噪声信道是典型的随机信道,其中差错的出现时随机的,而且错误之间是统计独立的。
突发误差:信道中的脉冲干扰、信号衰落和瞬时中断等因素造成的突发性差错,这类差错会致使成批的码元出现突发性错误,而且前后码元的差错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具有脉冲干扰的信道,是典型的突发信道。错误是成串成群出现的,即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错误。
2、 简述线性分组码的码重和码距的概念以及它们和纠检错的关系。
答:码重:码字中非“0”码元的个数称为码字的汉明重量,简称码重。对二进制码来说,码重就是码字中所含码元“1”的数目。
码距:两个码组中对应位上数字不同的位数称为码组的距离。
关系:最小码距也称最小汉明码(最小码距是指在一个码组集合中,任意两个码组之间最小值);
最小码重指在一个码组集合中,任意码组非零元素的个数; 最小码距d 和纠错能力之间的关系: (1)d>=e+1 (2)d>=2t+1
(3)d>=e+t+1,e>t
其中e指检测的错误,t指纠正的错误.
3、 简述前向纠错、反馈重传与混合差错控制
答:前向纠错法:差错控制系统只包含信道编码器和译码器。从信源输出的数字序列在信道编码器中被编码,然后送往信道。由于信道编码器使用的是纠错码,译码器可以纠正传输中带来的大部分差错而使信宿得到比较正确的序列。 反馈重传法:只利用检错码以发现传输中带来的差错,同时在发现差错以后通过反向信道通知发信端重新传输相应的一组数字,以此来提高传输的准确性。 混合法:在信道干扰较大时,单用反馈重传会因不断重传而使消息的传输速率下降过多,而仅用前向纠错又不能保证足够的准确性,这时两者兼用比较有利,这就是混合法。此法所用的信道编码是一种既能纠正部分差错又能发现大部分差错的码。
4、 (7,4)系统汉明码,n=7, k=4, r=3,[C]=[c6,c5,c4,c3,c2,c1,c0];其中[c6,c5,c4,c3]为信息位,[c2,c1,c0]为监督位。
监督矩阵为 [H]
=
0 1 1 1 1 0 0 1 0 1 1 0 1 0 1 1 0 1 0 0 1
信息码元m=[1011],利用监督矩阵进行编码。 答:由[H][C]T=[0]可知:监督方程为:
c2=c5+c4+c3 c1=c6+c4+c3
c0=c6+c5+c3
根据这个方程组可以进行编码。例如信息码元m=[1011],则有 c2=c5+c4+c3=0+1+1=0 c1=c6+c4+c3=1+1+1=1 c0=c6+c5+c3=1+0+1=0 则汉明码字[C]=[10110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