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要点
一、反馈控制系统基本概念 (一)控制系统组成
1、控制对象 2、测量单元 3、调节单元 4、执行机构 注意:比较环节不是基本单元。 (二)传递方框图 1、环节
输出量的变化取决于输入量的变化和环节特性。
信号传递的单向性:输出量的变化不会直接影响输入量。 2、扰动
外部扰动:不可控制的扰动,如负荷的变化、电源的波动等。
基本扰动:人为可以控制的扰动,如给定值的变化、调节器参数的调节等。 3、反馈
含义: 将输出全部或部分地回送到输入端以影响输入效应。
负反馈——削弱输入效应的反馈。只有采用负反馈,才能形成偏差。运行参数的自动控制系统必定是负反馈控制系统,亦称为偏差控制系统。
正反馈——加强输入效应的反馈。为了实现某种复杂的控制规律和作用,自动化仪表(如调节器)往往采用局部正反馈。
4、闭环和开环
开环控制的两种情形: (1)按给定值进行控制;(2)按扰动进行控制。 (三)系统类型(按给定值分类) 1、定值控制系统
给定值恒定不变,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克服外部扰动的影响。 2、程序控制系统
给定值按确定的规律随时间变化,即给定值是确定的时间函数。 系统的主要任务是跟随给定值的变化而变化。 3、随动控制系统
给定值随时间变化且无法预知变化规律,即给定值是某个参数的函数且参数的变化是任意的。
(四)动态过程的品质指标 1、稳定性 (1)衰减率Ψ
Ψ < 0,为发散振荡过程; Ψ = 0,为等幅振荡过程; 0<Ψ<1,为衰减振荡过程; Ψ = 1,为非周期过程。
Ψ越大,稳定性越好。若Ψ=1,则稳定性最好,但动态偏差较大、调节时间偏长。 理想动态过程的Ψ=0.75~0.9(亦即最佳衰减比为4:1~10:1)。 (2)超调量ζp
1
ζp越小,稳定性越好,反之亦然。一般要求ζp小于30%。 (3)振荡次数N
N一般以2~3次为宜。 2、准确性
(1)最大动态偏差emax; (2)静差ε 3、快速性
(1)动态过程时间ts; (2)上升时间tr ; (3)峰值时间tp 定值控制系统常用的品质指标: Ψ、N、emax、ε、ts。 改变给定值系统常用的品质指标: ζp、N、ε、ts、tr、tp。 二、控制对象的特性 (一)单容对象 1、动态方程
h(t)?K???(1?e)
初始时刻(t=0时),被控量的变化量为零,被控量的变化速度最大。 2、特征参数 (1)放大系数K
K是静态参数,反映对象对于扰动的敏感程度。
?tTK?h(?)??K越小,受扰动作用后,被控量的最终稳态值的变化量越小,即受扰动的影响越小,故K小一些好。
(2)时间常数T
T是动态参数,反映对象惯性的大小。
T越大,惯性越大,变化越慢,飞升曲线越平坦;T越小,惯性越小,变化越快,飞升曲线越陡。
T的求法及物理意义:
dhh(?)k?????dtt?0TF①切线法
若被控量始终保持初始(最大)速度变化,则经过一个T时间,就可以达到新稳态值。 ②0.632法
控制对象受到扰动后,被控量变化到新稳态值的63.2%所需要的时间即为T。 工程上,一般取4T的时间作为动态过程的时间。 (3)纯迟延(传输迟延)η。
η。是动态参数,意指从扰动开始到物质或能量流量达到控制对象所需时间。 (二)多容对象
动态过程: 阶跃响应曲线呈“S”形,两头慢、中间快;
2
被控量的初始变化量和初始变化速度均为零。
容积迟延ηc: 物质或能量达到控制对象起始到被控量开始变化所需时间。 注意: 单容对象不存在容积迟延,只可能有纯迟延。多容对象必有容积迟延,
可能还有纯迟延,故η=η。+ηc 。
η。和ηc都是有害的,故越小越好。 (三)自平衡能力 1、自平衡率
ρ=1/K,ρ越大,自平衡能力越强。 2、不具备自平衡能力的对象
(1)出口带离心泵的水柜 (2)以水位为被控量的锅炉 注意: 不具备自平衡能力的对象是一个积分环节。
对有自平衡能力的控制对象也需要组成一个控制系统对其进行控制,使被控量 不要有太大的波动。 三、控制规律
(一)双位控制规律
特点:调节器输出只有两种对立的状态,使调节阀全开或全闭;
被控量只能控制在上、下限之间。
应用:适用于时间常数T大、迟延η小且控制精度要求不高的控制对象。 实例:YT-1226型压力开关 工作原理——力矩平衡 ΔP=0.07+(0.25-0.07) ·X/10
使用步骤: (1)调给定弹簧调节给定值(即下限PX); (2)调幅差旋钮调节幅差ΔP,确定上限Pz; (3)现场调试。 (二)比例控制规律(P规律) 1、规律及特点 P=k·e
输出和输入偏差成正比。 特点: (1)调节动作及时;(2)不能消除静差。
不能消除静差的原因——调节器的输出和偏差间存在硬性的一一对应关系。 2、比例带PB(比例度δ)及对动态过程的影响
比例带的意义: 调节器指挥调节阀开度变化全行程(从全闭到全开或从全开到全闭)时被控量的变化量占量程的百分数。
PB越小,比例作用越强,反之越弱。
PB大小对动态过程的影响: PB↓→K↑→比例作用↑→被控量的振荡加剧、稳定性变差(Ψ↓,ζp↑,N↑),最大动态偏差emax↓、静差ε↓→动态过程时间ts↑(PB过大或过小,都会使ts↑)。
3、PB的选择
3
PB∝Kη 。 即当控制对象的K大时,PB应取得大些;对象的T大(惯性大)时,TPB应取得小些;控制对象的迟延η大时,PB应取得大些。
(三)比例积分控制规律(PI规律) 1、积分规律及特点
输出和偏差随时间的积累成正比,即取决于偏差大小和偏差所持续的时间。或说,输出的变化速度与偏差成正比。
特点: (1)能消除静差;
(2)属于滞后调节,容易引起振荡甚至不稳定。
注意: 积分作用不能单独使用。 2、PI规律
P?K(e?1Ti?edt)
积分时间Ti的求取:阶跃输入后,调节器积分部分输出与比例部分输出相等时所需时间(或说:调节器的输出达到两倍的比例部分输出时所需时间)。
Ti大小对动态过程的影响:将 Ti调小,积分作用变强,被控量的振荡加剧、稳定性变差(Ψ减小,ζp变大,N增大),动态过程时间ts延长。
加入积分作用后,应将比例带PB调大,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3、Ti的选择 Ti∝T
(四)比例微分控制规律(PD规律) 1、微分规律及特点
输出和偏差的变化速度成正比。 特点:(1)属于超前调节,适当的微分作用可以减少振荡提高稳定性;
(2)对变化缓慢或不变化的偏差无调节作用(对静差无直接影响)。 注意:微分作用不能单独使用。 2、比例微分控制规律
P?K(e?Tdde)dt3、微分时间Td大小对动态过程的影响
将Td适当调大,微分作用适当变强,被控量的振荡减弱、稳定性变好(Ψ变大,ζp变小,N减少),最大动态偏差emax变小,动态过程时间ts缩短。
加入微分作用后,比例带PB可适当减小,这样,既能减少最大动态偏差,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又能减少静差。
4、Td的选择 Td∝T?η
(五)比例积分微分控制规律(PID规律)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