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少数民族学生外语语用能力分析
作者:阿达来提古丽?司马义
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7年第16期
摘 要:语用能力是指能够熟练使用该语言进行日常交流、生活、学习的基本表达能力,是衡量一门语言掌握程度的重要标志。在我国现行教育关注外语学习的现状下,少数民族学生呈现出与汉族学生语用能力明显的差异性。因此本文以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学习为研究对象,从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困境和如何提高外语语用能力两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少数民族 教学 外语 语言运用
随着现代经济、文化的发展,掌握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外语交流能力已经成为经济发展良好国家的必然趋势,特别在我国推行改革开放战略后,掌握多种外语已经成为社会就业与发展竞争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却呈现出学生外语语用能力较差的情况,与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更呈现出巨大的能力差异。由此可见少数民族的学生在外语语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问题仍存在着各种困境需待解决。因此,在我国倡导教育兴国政策引导下,关注少数民族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问题,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外语语用能力与社会竞争力就成为一个急需问题。[1]
一、少数民族英语学习的困境 1.三种语言学习的压力
与传统的汉族学生不同,少数民族除了国家教育部规定的九年义务制教育外,还承担着自身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任,因此对于少数民族的学生而言,他们需要学校民族语言、汉语和英语,这就为少数民族学生的外语学习带来的巨大的压力,他们需要在与汉族学生同样的学习阶段内多学习一门语言,学习压力较重。于此同时,英语往往对应的是汉语的翻译,也就是说如果学生的汉语水平有限,势必会影响学生的英语理解与学习,因此汉语就成为一个重要的中介因素。因此,大多学生只能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汉语学习上,对于英语往往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缺少灵活性与适用性,逐渐形成学生英语表达的不自信与不重视外语学习与语用能力培养的问题,学生的语用能力也就难以得到提高。[2] 2.教学环境有限的限制
与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相比,我国少数民族大多聚集在山地或延边的地区,往往在经济实力与对外交流方面发展有限。因此,往往难以像经济发达区的学校可以提供给学生更优越的外语学习环境,例如外教配备、留学体验、社会交流考察等众多使用外语去交流与提升的机会。这就使得少数民主学生面临的教学环境较为限制在课堂学习之中,难以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地的交流与训练,成为只会写与考而不会说的英语学习。而语用能力的培养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