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织开展我校2012年大学生志愿者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各学院、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建团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充分发挥社会实践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途径的优势,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学生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八大和我校80周年校庆,实现实践育人目标,根据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下发的《关于开展2012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和要求,经研究,学校决定在2012年暑期继续组织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青春九十年 报国勇争先 二、活动内容与形式 (一) 主要内容
1.追寻建团历史,喜迎校庆华诞 2.关注广西热点,聚焦民生百态 3.用心呵护漓江,践行科学发展 4.返乡志愿服务,彰显乐群文化 5.投身创新实践,弘扬独秀精神 (二) 主要形式
政策宣讲、社会调查、挂职锻炼、勤工俭学、文艺演出、杰出校友访谈、就业见习、专业实习、志愿服务等形式。
三、组织方式
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仍以“点面结合”的形式组织开展,重在充分调动学院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集中力量,发挥优势,学校根据“按需设项、据项组团”的原则,提供资金支持,以立项的方式组织校级项目,通过示范带
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 由各学院、各校级学生组织申报,学校审批立项,以项目组的形式重点组织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和志愿服务团队(各项目组原则上由1~2名指导老师、1名带队老师和6~10名同学组成)等。各项目组在组队时根据需要,采用跨学院、跨专业、跨年级等有利于提高队伍专业结构的方式组队。同时鼓励我校青年教师与青年学生共同参与实践,共同成长。
学校将对通过审批立项的项目提供部分活动经费资助(项目启动前预拨资助资金的60%,项目完成后,学校将对项目成效进行评估,评估合格的项目方可获取余下的40%资助金额)。
(二) 各学院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应自行组织1~3个社会实践团队,指导和组织学生围绕学校的主题开展实践服务活动。
(三) 围绕“青春九十年 报国勇争先”的主题,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纪念建团90周年、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和我校80周年校庆为契机,以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目标,坚持“全面部署与重点组织相结合、社会实践与社会观察相结合、项目实施与有效传播相结合”以及“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原则,在前期调研基础上,针对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广泛动员学生开展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实践服务活动,努力扩大活动覆盖面、提升活动实效性,实现促进学生成长、服务基层发展双向受益。因此我校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将围绕下几方面的具体内容展开:
(一)追寻建团历史,喜迎校庆华诞
以纪念建团90周年为契机,引导学生围绕共青团工作展开立项调研。组织学生探访广西团建的足迹,重走红色青春之路, 到革命纪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纪念馆、团史展览馆等场所参观学习或到烈士陵园瞻仰,加深对90年来中国共青团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谱写中华民族壮丽篇章的认识和了解。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深刻认识共青团组织在各个历史时期自觉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发挥自身优势,团结带领广大团
2
员青年,推动中国青年运动始终沿着与民族同命运、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发展的方向前进的伟大历程,进一步增强广大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今年恰逢我校80周年校庆,鼓励广大学生以个人或团体的方式,利用假期在生源地范围内,广泛收集校史、校友资料如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印刷品样本,重大活动形成的文档、实物和照片等。同时对校友进行访谈,口述校史,了解校友的情况,传达校友对学校80周年校庆的祝福。通过此项活动,继承我校优良传统,弘扬创新精神,推动母校不断向前发展;并宣传校友业绩和展示校友风采,激励青年学生奋发有为,营造奋发向上的育人环境。
为庆祝校庆八十年华诞,特开展有关“我们与师大共成长”的活动。详情请看附件9.
(二)关注广西热点,聚焦民生百态
以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为契机,引导学生围绕富民强桂、关注民生等问题展开立项调研。社会发展方面,建议围绕“十二五”时期的重大部署,关注广西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与前景、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西江经济带的发展、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区的建设、广西社会民生状态、民众生活状况等重点热点问题;就业方面,关注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项目以及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创业帮扶项目等;弱势群体方面,关注社会弱势群体,通过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形成调研成果。
(三)用心呵护漓江,践行科学发展
通过广泛组织开展针对漓江流域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层面的调研活动,全面展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近年来的变迁和发展的风貌,藉此重新唤回人们对漓江流域开发、治理及保护工作的重视和关注,并争取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和方法,为相关部门解决漓江流域开发、治理问题提供参考,漓江流域调研活动的做大做强,有利于进一步塑造漓江的世界品牌地位和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
(四)返乡支援建设,彰显乐群文化
3
在纪念建团90周年之际,将我校共青团创先争优活动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在深入实践、服务基层中发挥学生党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鼓励广大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实践活动,通过形势政策宣讲、红色教育、社会调研、科技支农、支教扶贫、文化下乡等形式,以选派优秀大学生到基层挂职锻炼,关爱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集善之家”等为载体,参与支援家乡建设的各项活动,为建设家乡的美好明天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五)投身创新实践,弘扬“独秀”精神
进一步做好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有效组织青年上岗见习,提高就业创业能力,紧贴青年需求,推出优质见习岗位。各学院要建成一批高质量的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和见习岗位,对现有见习基地进行认真梳理,根据见习基地岗位情况和青年群体特点,广泛组织学生上岗见习,切实帮助他们提高就业能力。通过座谈会、报告会、媒体宣传等形式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见习理念。各学院要加强对上岗青年的跟踪服务,督促见习基地规范协议签订、完善见习方案、保障见习条件、加强岗前培训、落实见习政策、发放见习证书,保证见习青年按时上岗、规范见习,切实帮助见习青年在见习中提高技能水平、增长社会阅历。
鼓励广大学生结合专业特色,了解学科前景,发挥学科优势,开展课程调研、项目攻关等实践活动,把专业特色与社会实践有效结合,鼓励研究生多与团队合作掌握的基础上,展开一系列富有创新元素的科学研究项目,并通过大胆实验等方式将现有知识作进一步推进,在取得喜人成果的同时贯通所学、了解未知,培养探索精神和实验能力从而使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促进教学、科研、社会实践的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活动流程
(一)准备阶段(6月25日前)
1.组织项目申报并确定项目,各项目组根据调研内容的专业性挑选学生干部、“创新杯”获奖者和有调研经验的同学组成小分队。各入围项目组对选定的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