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系统与博弈分析报告报告材料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4 16:53:5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博弈分析

摘要:盈余管理的存在有其必然性。然而随着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完善,信息的逐渐公开,所有者的激励和监督政策加强,各方的博弈关系会更加激烈。文章从探讨盈余管理存在的动机及其必然性开始,利用博弈原理进行分析,从企业管理者、所有者及债权人如何谋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进行博弈分析,分析管理者、所有者、债权人如何不断调整各自策略从而达到一个相对均衡的状态。

关键词:盈余管理;成本效应原则;博弈模型

盈余管理是近20年来国内外会计学者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在现代企业中,资产所有者把资产托付给管理者进行运营,从而使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所有者为了保证投入资产的安全完整与收益性,需要与管理者签订委托代理契约,对管理者进行监督,对其业绩进行评价与激励。尽管评价与激励方式有多种,但企业所有者往往把盈余作为一个最主要的评价与激励手段。因而,作为理性人的管理者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常常表现出对盈余进行管理的动机。与此相同的,债权人为了保证其债权能及时收回,一般在债务契约中加入了限制性条款。因此,企业为了能够达到限制性条款的要求,减少代理成本,也会进行盈余管理。另外,当前我们会计准则弹性选择空间的存在,以及权责发生制下的职业判断,也是引起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我国股份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人们越来越关注会计盈余的质量问题及其产生过程,但就目前来看,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报告所反映的很大程度上是管理当局的期望盈余报告,而不是公司的实际经营业绩,且股份公司普遍存在着过度盈余管理的行为,而这种行为严重歪曲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本文结合我国国情,对盈余管理产生的动机和必然性、过度盈余管理中公司所有者、管理者及债权人三方的博弈行为进行了分析,以及分析如何使三方达到动态均衡。

一、盈余管理的含义

纵观国内外目前的学术研究成果,关于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界存在不同的观点。对盈余管理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今会计学界主要存在着“经济收益观”和“信息观”两种主要的观点。以美国会计学家Scott为代表的

实用标准文案

“经济收益观”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管理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而美国另一个会计学家shipper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的过程,以获得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这是“信息观”的主要观点。Scott侧重于对会计政策的选择,而Shipper侧重于对财务报告的控制,学者们对盈余管理的认识尽管存在着一些差别,但这些差别的定义隐含了几个共同点,即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目的是使其自身利益最大化,手段是选择性行为。

盈余管理是指公司管理人员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选择使其自身效用最大化同时使公司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行为。Scott和Shipper都强调了管理者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弱化了企业价值最大化。其实企业价值最大化与个人价值最大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密切联系, Scott的观点认为盈余管理是在制度和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似乎更为科学。

二、盈余管理的动机及其必然性

从盈余管理产生的主观条件与客观背景分析,其产生有着复杂的动机和内在必然性。

(一)盈余管理的动机

盈余管理的动机对盈余管理的产生起着决定性作用,它决定了公司盈余管理的时间与方向。目前学术界认为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管理者补偿动机

管理者补偿动机的根源是上市公司管理者的奖金或报酬与上市公司的净收益挂钩。由于所有者很难监控管理者的努力程度,以会计报告的净收益作为管理报酬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然而管理者通过对上市公司会计数据的调整,可以操纵他们当前以及未来的报酬,从而使自己的长期奖金最大化。一般地,所有者都会设定资金计划的下限和上限,如果净收益低于下限,管理者将不能获得任何奖金,此时,管理者会有进一步调低净收益的动机,倾向于把未来年度的费用提前予以确认,以增加未来年度的净收益,从而达到增加奖金的目的;如果净收益高于上限,管理者将不能因为超过上限而获得更多的奖金,此时,管理者倾向于把本年度的高收益递延到以后年度,以增加未来年度的收益,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可以看出,只要上市公司净收益低于奖金方案下限或高于奖金方案的上限,管理者就有动机去调节公司净收益以获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2、债务契约动机

债权人与公司签定债务契约时通常包含一些保证条款,以约束债务人在营运资本、固定资产、现金流量等方面作出对债权人不利的选择,保证债权人利益免受侵害。随着金融体制改革,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意识不断加强,金融机构在向企业贷款的同时一般与上市公司签订各种要求贷款公司遵循的条款,一旦上市公司超出这些条款所允许的变动范围,金融机构就会加强对公司的监管,并相应采取相应的一些惩罚措施,甚至要求提前偿还贷款以至申请债务人破产,导致公司承担巨大的代理成本。因此上市公司一旦注意到本年度的一些财务指标有偏离债务条款的趋势或已经偏离时,就会有很强的动机去进行过度盈余管理。上市公司的盈余越接近于违反债务契约的限制条件时,越有可能调增当期盈余来减少违约风险。

3、避税动因

公司盈余管理的避税动因是十分明显的,“合理避税”之所以成为可能,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税法体系还不十分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颇多;另一方面是由于公司管理者在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上的选用上有较大的灵活性,如根据《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规定:对于生产性的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这样,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前期,管理者会采用盈余管理调减利润直至为负,以推迟开始获利年度;而在企业开始获利并享受免税优惠政策的两年内,管理者会尽量调减利润,以期在免税优惠期之后的年度减少会计利润多享受税收优惠。随着我国加入WTO后,经济的进一步开放,外资纷纷进入我国,由于外资企业在税收方面享有的优惠等,避税而引起的盈余管理就更加明显。同样,对于内资企业,大量经济特区或开发区都存在许多税收优惠政策,这些公司也就有了过度盈余管理的动机。

(二) 盈余管理的必然性

管理者补偿、债务契约、避税等是盈余管理存在并迅速发展的主观原因,然而仅有主观方面的需求,客观上没有实施这一政策的背景和条件,盈余管理也是不可能迅速发展并被广泛运用,盈余管理的存在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和会计准则的时滞性是企业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的背景条件。为了保证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保持可靠与公正,各国都采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取法律或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等形式,来规范财务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和财务报表的编报规范,然而由于各个企业具体情况不同,须规定几项可供选择的会计政策和方法,给企业一定的自由选择空间,允许企业根据自身情况,经过专业判断来具体选择采用何种方法。而且新的经济业务不断涌现,使得其中部分交易和经济事项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并未在相关准则中做出相应的规定,因此,管理当局可以利用会计准则制订的时滞性,对会计事项做出对自身有利的估计和判断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2、权责发生制使得盈余管理成为必然。在权责发生制会计原则下,公司的净利润主要由经营现金流量和应计利润额两部分组成,经营现金流量建立在收付实现制原则的基础之上,可控制性小,而应计项目则不同,它既可以通过会计程序,如坏账准备计提政策选择来实现,也可以采用预提和待摊的方式,如提前或延后票据出票时间,改变交货方式等改变交易时间和方式来进行盈余管理。在权责发生制原则的约束下,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摊销、坏账准备的计提以及一些预提和待摊费用等这些会计政策上有很多选择余地,带有很大主观性的项目都直接对应计利润产生影响,进而对会计盈余产生影响。

3、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决定了盈余管理存在的意义。完全消除盈余管理从理论上讲可以做到,但在实务中却不可行,其中关键就是考虑成本效益原则。若要消除盈余管理,制定一套统一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就可以了,但统一的会计制度对管理者行为的约束必然会影响到管理者的创造性、主观能动性和激励性,从而极大地降低企业的效益。另一种方法是聘请注册会计师对公司进行严格审查,对账面会计政策变动和收益的影响逐条调整,以便得出一个“真实”的收益,但要付出高昂的成本,以至于付出的成本大于因此而带来的收益,因为违背了经济性原则,因而在实际中并不可行。

三、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需考虑的制度因素

由于上面提及的主观及客观原因的存在,盈余管理成为可能,而且是在法律法规所允许的范围内,但是过度的盈余管理是会计制度所不允许的。由于以前的制度存在着很多漏洞,使得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广泛存在过度盈余管理和人为操纵利润,新的《企业会计制度》针对那些漏洞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因此管理者在进行盈余管理时也必须考虑新的《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

(一)资产方面

盈余管理在资产确认与计量方面存在着大量的空间,主要表现为企业研发费

精彩文档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系统与博弈分析报告报告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x4z03ohd362h6002tw881m9s40m5v00jxc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