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标准文案
而增加。
对所有者而言,其均衡监管概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第一,如果需要加大对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处罚成本b才能减少盈余管理,则由于成本加大,而收益却具有不确定性,导致所有者进行监管的意愿减小。
第二,同样,如果需要所有者提高监管水平,即使能够保持成本不变,也可能是需要占用所有者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因而,其监管意愿也因此而减小。
第三,但是,当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收益加大时,因为其收益正是所有者的损失,其加强监管的收益就越大,因而,所有者进行监管的意愿增强。
(二)债权人与管理者的博弈
在现代企业中,企业投资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而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所有者投入资金,即权益资金;另一方面则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进行举债融资。债权人把资金交给企业,通常的目的是获得约定的利息,到期收回本金。企业则主要用它扩大经营,投入有风险的生产经营项目,因而两者的目标并不一致。债权人事先知道借出资金是有风险的,并把这种风险的相应报酬纳入利率。但是,借款合同一旦成为事实,资金到了企业,债权人就失去了控制权,股东可能通过管理者为了自身利益而伤害债权人利益。债权人考虑到经理人员的上述动机,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 会采取一些策略如提高利率或在合同中加上一条保护性条款,来防范管理者的上述行为。由于有效的合同安排可以降低利率, 为了吸引债券人,经理人员也将尽力寻求一种更有效的合同安排。由于合约依赖于以财务报表为基础的比率, 所以企业管理者倾向于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或其他的手段使财务比率达到债务契约所要求的水平,防范或是降低债务契约的违约风险。而作为理性人的债权人,在与企业签定债务契约前或是在契约执行过程中清楚企业管理者有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所以,银行会对企业提供的财务指标进行详细审查,而审查的成本往往由企业来承担,使企业的代理成本加大,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管理者需要在盈余管理所带来的风险与收益之间进行权衡,债权人也需要根据财务数据进行决策,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假定债权人借给企业a万元,利率为x,一年期。则企业面临两种选择:对会计数据进行管理和不管理;而债权人也有两种选择:相信数据和不相信。我们先简单来分析债权人与管理者如何进行博弈。如下表所示:
管理者与债权人博弈关系收益表 管理者 精彩文档
不进行盈余管理 进行盈余管理 实用标准文案
债权人 相信 不相信 (ax,a) (0,-a) (0,a) (0,0) 如果管理者没有进行盈余管理,债权人也相信其数据,那么,可以达到双赢,债权人得到ax利息,而管理者能顺利借入资金;或债权人不相信,则债权人无所谓得失,而管理者由于借不到资金而损失投资机会或是使企业破产,损失a。若管理者进行了盈余管理,而债权人相信其数据,那么债权人是否能得到利息不确定,因而,其收益为0。若债权人不相信,则双方都无所谓得失,各得0。
下面,我们结合管理者盈余管理的概率对债权人的收益进行重点分析。众所周知,企业存在破产的风险。如果企业没有进行盈余管理而数据符合契约要求,其破产的可能性为t1;如果企业进行了盈余管理使数据符合契约要求,则破产的可能性上升为t2。则博弈分析中债权人的收益可以由下表列示。
债权人收益表 利息收入 破产损失 不进行盈余管理 a*x*(1-t1) -a*t1 进行盈余管理 a*x*(1-t2) -a*t2 假设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概率为y,债权人为风险中立者,其期望的最低报酬率为z。由以上的假设与数据,债权人的期望报酬计算如下:
E(y)=[a*x*(1-t1)-a*t1]*(1-y)+[a*x*(1-t2)-a*t2]*y 则其期望报酬率为:
f(y)=E(y)/a=[x*(1-t1)-t1]*(1-y)+[x*(1-t2)-t2]*y
虽然该企业给出的利率为x,但由于存在破产风险,期望报酬率实际上为f(y)。如果f(y)>z,则债权人会对企业贷款;如果f(y) 由f(y)>z,得[x*(1-t1)-t1]*(1-y)+[x*(1-t2)-t2]*y>z。求解不等式并整理得:y<(x-xt1-t1-z)/[(xt2+t2)- (xt1+t1)],即,只有当债权人预期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低于上式右边所标志的概率时,债权人才会与企业按既定利率x签定债务契约。 从上面博弈模型可以看出,由于企业所有者把企业的盈余作为衡量管理者业绩标准并进行激励的主要指标,而债权人也把盈余或财务指标作为与企业或管理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者签定债务契约的依据,使管理者过分关注企业的盈余数字,从而产生盈余管理行为,造成企业管理者与所有者及债权人之间利益的背离,因而,在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以及债权人与企业管理者之间由于利益的冲突而存在着博弈关系。从上面的分析也可以间接看出,造成这种博弈关系的一个原因是所有者与管理者、债权人与企业或是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因而,要减少这三者之间相互的冲突,加强信息的披露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当然,这一看法还需要具体的实证分析来证实。 参考文献: [1] 姚秀琦.对中国上市公司配股融资行为的思考[J].财会研究,2005,(8) [2] 蒋银花.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其防范建议[J].现代情,2005,(8) [3] 孙红梅.浅探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审计.[J]宏观金融,2005,(7) [4] 马国芬.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探索[J].价格月刊,2005,(8) [5] 胡玉可.推行会计委派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价格月刊,2005,(8) [6] 钟辉霞.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J].财会通讯,2005,(7) [7] 阁瑞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法与对策建议[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5,(2) [8] 于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1) [9] 彭晓洁.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J].经济论坛,2005,(4) [10] 夏宁.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J].企业管理,2005,(2) [11] 张卫红.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及手段[J].金融财经,2005,(4) [12] 张学英.会计信息披露的博弈分析[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6,(3) [13] 吴霁.我国会计准则制定之博弈分析[J].财经论坛,2005,(8) [14] biaoxie,Wallance N.DavidsonIII,Peter J.DaDalt, “ Earning management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role of the board and the audit committee[J].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2002,(33) [15] April Klein . Audit committee, “board of director characteristic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J].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2003,(9) [16] Paul M.Healy and James M Wahlen. 盈余管理研究回顾及其对会计准则建设的启示[J].会计研究,2000,(1)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Abstract:The earnings management existence has its inevitability. However along with accountant the criterion and the accounting system consummation, the information publicizes gradually, owner's drive and the surveillance policy strengthen, all quarters gambling relations can be more intense. The article discussion starts about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existence motive and its the inevitability,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using the gambling analysis principle, from the enterprise superintendents, how the owner and the creditor seeks respective benefit maximization the angle to carry on the gambling analysis, analyzes the superintendent, the owner, how the creditor continual readjustment respective strategy thus achieves a relatively balanced condition. Key words:earnings management ;cost effect principle ;gambling model 精彩文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