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历史机遇,团结带领全体青年知难而上,造烛求明,顽强拼搏,为企业改革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于企业改制情况下共青团工作的
调查与思考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进和改革改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企业共青团怎样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走出一条与时代合拍共振,有吸引力、有说服力的现代企业共青团工作新路子,是企业团组织面临的新课题。济南齐鲁化纤集团公司团委对改制情况下团的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改制中青工心态
尽管企业改制工作给青工带来不小的冲击,但决大多数青工心态还是积极的,能理解形势并支持参与集团改制工作,能够时刻认识到企业的生存发展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决心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在实际工作中敬业爱岗,表现出了强烈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较高的思想觉悟,但也程度不同地存在一些消极心理。主要表现在:
1、担忧心理。受几十年来旧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职工对企业在分配、人事、用工、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改革举措心有余悸。
2、失落心理。纺织行业的改革力度大,举措多,集团部分成员企业青工转岗、下岗分流后,难以接受由企业主人到“雇佣工”这一转变现实,心理上产生失落感。于是有路子的,设法走;有专长的,纷纷“孔雀东南飞”;有头脑的,悄然干起“第二职业”。
3、恋旧心理。纺织企业近几年一直在低谷中徘徊,要走出困境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部分青工没有看清改革改制是一项艰巨、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接受不了所受的冲击,或多或少地发出对过去“三铁”的感叹。
4、逐利心理,受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颇深,对自身利益的实现程度期望过高。程度不同地存在逐利心理。
5、惰性心理。在经济体制转轨和企业改制过程中,职工思变与惧变、渴望竞争与害怕竞争、谋取新岗位与留恋旧岗位的心理矛盾相互交织,天长地久表现出一种不思进取的心理。
二、企业团组织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政策法规也相继出台,但在这一系列政策与法规中,对企业共青团组织的地位并没有明确定位。因此,企业团组织不可避免地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青工的价值取向与当前企业团的工作不相适应,新时期企业青工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今,价值取向呈多元化发展,个人过分强调价值的自我实现,不太看重集
体利益,团组织原有的教育方式和工作方法明显滞后于青工思想的变化。
2、计划经济形成的“集团军”式的活动方式与现代企业管理有着明显的不适应,企业在转换机制、机构改革中,撤并团组织,减少或不设专职团干部等现象屡见不鲜。加之企业以效益为中心,对投入后见效慢、间接调动青工积极性的活动经费支出也将大打折扣。
3、企业科学管理与团的“拾遗补缺”相矛盾。随着企业管理的不断程序化、正规化、团组织传统的“拾遗补缺”这一拿手好好戏逐渐失去上演的舞台。
4、社会大环境的改变,淡化了青工的责任意识,纪律松懈,自由散漫,得过且过思想严重。另外,青工的道德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传统美德等存在滑坡趋势。
5、团组织自身也存在一些不适应问题。一是部分团干部认识不到位,对新形势下的团的工作缺乏信心;二是团组织吸纳优秀人才的机制尚未建立,或者说建立机制的条件难以成熟,共青团作为“人才库”、“后备军”的优势弱化,一方面,在岗的团干部不愿进入团干部行列,另一方面,在岗的团干部不安心,轻视团的岗位,看重业务工作;三是工作方式单一,团干部对企业生产经营不熟悉,工作具有盲目性、被动性,缺乏量化考核、独创性和灵活性,造成老是被动地跟在企业行为后面跑,搞好了锦上添花,搞不好忙中添乱。
以上矛盾和不适应相互交织在一起,大大消弱了团组织的吸引力,使得部分企业共青团工作陷入困难或举步维艰,但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一方面企业机制转换给团的工作带来了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团组织发挥作用,另外,青年群体也发生了变化,他们的思想比较活跃,不受框框约束,敢说敢做;分析能力较强,不盲从;更具开拓意识,创造力比以前增强等,这些都是团组织发展的有利方面和发展契机。因此,团组织在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的前提下履行教育、服务青年的工作职能,不论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还是文化建设,共青团组都有着其它经济组织和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迫切要求共青团组织以应变。主动适应企业改制工作,把工作成果的终端显示转移到侧重促进企业发展的思路上来,进行企业共青团工作企业行为化改革,在改革中寻求新的发展,找准企业共青团工作的切入点。
三、做好企业共青团工作的几点探索
当前,企业的改制工作正处于关键时期,共青团要比以往任何时候肩负起教育、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的重任,因此,团组织要立足大局,放眼长远,深入基层,认真调研,准确有效地把握青年工作中那些规律性的特点,找准团工作的着力点,使团的工作举措具有现实性、科学性、指导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