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5年中学语文教师资格《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1)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6 17:17:5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你能给“冠”字再组几个词语吗? 生:皇冠。 生:王冠。

师:真好,徐老师也积累了几个,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屏幕映示:衣冠皇冠张冠李戴怒发冲冠) (生齐读)

师:第二个多音字谁来读? 生:率领。

师:这个“率”字可不好写,举起手跟着老师一起写一写。上面点、横,中间的部分可要注意了,撇折撇折点、点提、撇点,下面再写一个“十”。这个字还有一个读音,在数学里面,咱们经常听到,读什么? (板书:率)

生:读“率”。效率的“率”。

师:很好,接下来的两个词语,谁会读? 生:场地,几场。

师:你读得很正确,请你当小老师带着同学们读一读。(生齐读) 师:很好,咱们把这两个词语送到课文中的句子里,一起来读一读。

师:多音字读准确了,现在请你用一两个词语说一说乡下人家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生:诗情画意和田园诗情。 师:真美呀!还有吗? 生:景色宜人。

师:是呀,咱们作者也用了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你能不能从文中快速地找出来?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生: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找得准确,声音又好,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师:(板书:独特)这“独特”是什么意思?谁知道? 生:奇特,与其他地方的风景都不一样的。

师:(板书:迷人)你是这么理解的,真好!那“迷人”又是什么意思? 生:使人沉醉在美景当中。

师:美丽的景色才能让人感到迷人。那在课文里面,哪些句子让我们感受到这是独特的又是迷人的风景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把你觉得描绘“独特”“迷人”美景的句子用笔画出来。

师:刚才啊,我发现很多同学都找到了这么一句话。(屏幕映示: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这么长的句子,谁来读一读?(生读)

师:句子读得真流畅啊!咱们结合这一自然段里前面的句子读一读,看看你好像看到了哪些画面?(生读)

师:乡下人家的这些美景是用什么来装饰的呢? 生:用搭瓜架来装饰的。 师:瓜架是什么颜色? 生:绿色。

师:上面还结着——

生:不同的瓜,有不同的颜色。

5

师:还有什么东西?

生:乡下人家是用植物编成的瓜架来装饰房屋的,上面还有青的红的瓜,还有它们的绿叶和藤。

师:这些颜色搭配起来—— 生:十分漂亮!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我请第二排的同学来读一读,好吗?(生读) 师:乡下是用瓜、藤、叶来装饰的.它和城里的装饰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不一样在什么地方?

生:在城里,人们都是住在门前有两个石狮子或者旗杆的房子里,显示自己富有。而农村却是用瓜架来装饰家门前的。

师:真不错!作者是这么对比着写的,他就是这么对比着说的。真棒!来,咱们再一起读读这句话。(生齐读)

师:很好。看了这样的景色,难怪作者会说——(屏显: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生齐读) 师:你还觉得哪些地方的景色是很美的?

生: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师:这也是一个长句子,同学们找到这句了吗?(屏幕映示: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咱们来一起读读这句话。(生齐读)

师:读得真流畅啊!咱们是八年级的孩子了,徐老师觉得读得流畅是应该的,如果能读出自 已的疑问来就非同一般了!谁能读出自己的疑问?别急,轻轻地再读一读这句话。(生读) 师:你有什么疑问?

生:他们为什么不种别的好花呢? 师:你觉得这些花怎么了? 生:我觉得它们太朴素了。

师:太朴素,太普通了是吗?谁知道他们为什么要种这么普通的花呀?

生:我觉得即使他们种再普通的花。也是他们一家人辛辛苦苦种的,透露出浓浓的亲情。 师:你还从种的花里面看出他们乡下人在一起是非常—— 生:和谐,快乐,开心。

师:你真会读书啊!还看出了什么?

生:为什么这些朴素的花可以显出几分华丽? 师:这真是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呀!是的。为什么这些朴素的花中带着几分华丽呢?朴素在文中指什么?

生:文中指的是十分普通。

师:很普通,显得朴素是吗?这是你的理解,真好。还有不同的理解吗? 生:是指文中的这些花很普通。

师:跟刚才那位同学一样,因为花很普通显得朴素。那华丽又指什么呢? 生:因为花种在乡下人家就显出独特的风景。

师:好一个“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呀!老师想问咱班的同学,这“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是什么意思?不急,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图片,请你来欣赏一下这四种花,(屏幕映示:芍药凤仙花鸡冠花大丽菊)它们是在什么季节开放的,你知道吗?

师:春天来了,芍药开了。凤仙花和鸡冠花是在夏天绽放笑脸的,大丽菊则是在——

6

生:秋天。

师:在秋天绽放自己的魅力,这就叫做“依着时令,顺序开放”。咱们一起美美地把这段话读一读,好吗?(生齐读)

师:女孩子一定是特别爱花的,女孩子一起来读一读,好吗?(女生齐读) 问题:

16.以上是某语文教师有关《乡下人家》一课的教学实录片段,请认真阅读从中任选一个教学环节进行评价。并说说这篇教学实录对你有什么教学启示。

下面是一位初中三年级学生在一次模拟考试中的考场作文。阅读并完成第17~18题。 我的环球之旅

①睡梦中,一个飘渺的身影模糊了我梦乡的意境,旅行女神的摩挲掠过我的面颊,我从梦中惊醒,那是一年一度的旅行大会,我在这位天界的使者盛情邀请下,开始了一段独特的环球之旅?? 第一站:悉尼

②我在炙热的阳光下睁开了好奇的眼睛,哇!旁边的沙滩上满是激情嬉戏的金发美女,她们舞动的身姿仿佛勾勒出澳大利亚人民的奔放与热情。我拍拍身上的沙粒,发现远处尉蓝的天空下湛蓝的海水澎湃出澳洲人的英勇与胆识,几位滑板高手在层层的海浪中尽情展示,游刃有余。当我还沉浸在男孩们的飒爽英姿中时.许多当地人把我邀请进一场沙滩排球赛中?? ③在悉尼,我体会到了生命的韵律与节奏。 第二站:伊拉克

④这是一个从天堂到地狱的蜕变。我挣扎着从一堆土堆中爬出,但当我刚钻出头时,惊恐地发现四处是黑压压的枪口和武装分子狰狞的面孔,他们的脸上凝聚暴虐、残忍、狼一般凶狠的目光,任何一次与他们不小心的对视都会引发我极度的惊恐!突然,我发现手上湿湿的,伴随着一股刺鼻的腥味,我发现我身旁躺着一位阿拉伯男孩——迥迥有神的大眼睛被脸上的血模糊了轮廓,乞求生存的意念使得他的嘴在死亡的那一刻想要喊出生存的渴望。我震惊了,陷入深深的悲愤中。

⑤在巴格达,我重新审视了战争邪恶的脸庞,求生的本能加剧了我对和平的向往。 第三站:阿姆斯特丹

⑥这是一个宁静而优雅的小镇,清新的空气激活了我的意念。我在这儿真正发现,原来地球上还有一块未被污染的圣地。人们骑着自行车穿梭忙碌于紧张的工作生活,在街上,我看不见一辆排尾气的小汽车,地上找不出任何令人恶心的污迹。人与人之间,洋溢着快活的笑容。在荷兰,我发现想要拥有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需要用行动与爱心去灌溉。 ⑦第四站的里约热内卢,第五站的巴黎??我走马观花地游遍了整个世界。 ⑧这不仅是一次难忘的旅行,更是一次给我启迪与警醒的学习之旅:我相信祖国是一个泱泱大国,它拥有雄厚的人力资源,也拥有其他国所没有的自然资源。它正孕育着一场伟大的变革与崛起,但在这腾飞的过程中,它需要借鉴国外的许多优点:人文的和谐,环境的和谐?? ⑨我感到作为新一代祖国的接班人,我们更需担负肩上的使命:促进世界的发展,为世界人民带来和平。感谢旅行女神给我一次环球之旅的机会,我在旅途中,发现了美好,采撷了动力。 问题:

17.请从②④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⑥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并改正。 18.请结合该生习作的一个亮点进行点评。

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题,第19题20分,第20题20分,第21题25分,共65分) 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湖心亭看雪》原文:

7

湖心亭看雪 张岱(明)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挈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课后练习

一、背诵课文,完成下列练习。

1.说说本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

2.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体味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

二、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单元导语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湖、山、诱人,共同组成了一种画面感极强的技术境界。 学生情况

八年级.48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条件

教师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幻灯片,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 问题:

19.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20.根据上述材料以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依据。

21.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给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

8

2015年中学语文教师资格《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xgox2cuzg34ka294p0p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