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教案 曾秋梅 【教学设想】
1、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对课文先进行感性认识,然后分组共同进行深层次的探究,获得思想上的启发。 2、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继续了解人物传记的特点、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华罗庚其人其事,学习华罗庚奋力拼搏,自学成才的毅力和献身科学事业,为人民服务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材料的选择及华罗庚精神的体现。
难点:了解华罗庚的人生经历,感受其高尚品格,吸取人生的教益。
【教学法】阅读法、引导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阅读课文,标上段落号和字音;
2、通过书籍或网络初步了解华罗庚的生平事迹。
一、 导入课文
1、唐太宗李世民有一言: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传记——一种以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因此,读传记,学做人 (板书:读传记,学做人) 2、思考:读传记,读什么? 生1:传主的经历 生2:人物的事迹 生3:传主的精神品质 ……
3、教师总结:读传记,读事迹,读精神,读价值 (板书) 一、读事迹
请快速阅读课文,梳理传主的经历(事迹),完成课后习题三的表格,并想想作者是怎样组织材料为华罗庚立传的?与《“布衣”总统孙中山》有何不同? 研讨 二、 研讨
1、课文在写作顺序上有什么特点?有何好处?
明确:倒叙。开头把最精彩的地方先提出来,产生强烈的悬念;以下内容按时间顺序分三部分写,使繁杂的内容条理清楚。
(板书:倒叙,时间顺序)
2、与《“布衣”总统孙中山》有何不同?
明确:《“布衣”总统孙中山》选取的是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在衣食住行四方面的情况来写。是横向取材。
(板书:横向,空间顺序) 三、 读精神
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华罗庚?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再整合意见) 1、小组派代表回答,其他组可以提出质疑和反驳 2、教师小结—— 艰苦自学 执着追梦 积极进取 务实肯干 成就突出
勇于创新 淡泊名利 爱国爱才 3、高考链接
人物传记是高考现代文阅读一个板块,其中“传主的精神品质”是常见考点
如:(2014年全国1卷)玻尔“特有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4、规范作答 ①特点+事例 ②特点+事例 ③特点+事例 …
如:爱国情怀,放弃国外优厚的工作待遇,投身新中国的数学研究和培养人才工作。 四、 读价值
结合华罗庚的经历以及个人成长经历,谈谈你的感受。 五、 总结
本文是科学家传记,作者通过三部分概述介绍了华罗庚的生平事迹,表现了他执迷于数学事业,刻苦自学的顽强毅力,
更表现了他献身祖国的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为国家民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爱国精神。 六、 布置作业
1、完成《金版学案》“课后巩固 知能强化”
2、预习《我的回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