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浅析王实甫《西厢记》作者和作品的人物特点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9:50:1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剧创作起到了引领作用。

3、王实甫的身世与创作

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鸯花寨明飓飓(注:无法排版)排剑戟,翠红乡雄赳赳施谋智。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以上这首词是明初的贾仲明为追吊大戏剧家王实甫而写的。其中的“风月营”、“莺花寨”、“翠红乡”云云,指的便是所谓的“勾栏”,那是元代官妓聚居的地方,是演出杂剧的地方。可见王实甫是个“书会才人”,与关汉卿同样是为伶人编写剧本的人。从中还可看出他擅长写“儿女风情”一类的戏,为当时文人所称服。不幸的是,王实甫的身世比关汉卿更渺茫,只知道是大都人(今北京),甚至真名也不甚了了,只有天一阁本的《录鬼簿》(明抄本)上写:“王实甫,德名信”。有的专家认为这是倒置了,应作“名德信”;有的专家则认为“德名”,等于“尊讳”,也就是说王实甫大名是“信”,王信。这就是封建时代轻视剧作家的结果,没有任何“正史”一类的记载所造成的遗憾。根据一些专家考证的结果,大致有这么个轮廓:“王实甫,名德信,元易州定兴人。约生于1255一1260年,曾作过某地县宫,声誉很好。后来升任陕西行台监察御史,由于‘和台臣易不和’,四十多岁就弃宫不做了。他在弃官后不久就完成了不朽的剧作《西厢记》。在六十岁时,他用散曲套数描写他退隐后的生活。生活颇为优裕,诗酒琴棋,笑做林泉,但在恬静淡泊的情怀深处,蕴藏着久难平复的政治创伤。”“卒年约在1336一1337年问。”

(二)《西厢记》的相关介绍 1、《西厢记》的简介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5本21折5楔子。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今北京)人。他一生写作了14部剧本,《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是他的代表作。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2、《西厢记》的特点

《西厢记》在元代杂剧中具有“天下夺魁”的艺术成就。

(1)作者突破了元杂剧每剧四折的结构,全剧写了五本,共二十一折,内容丰富,情节紧凑,故事曲折动人。

5

宜顺论文网www.13Lw.com

(2)剧中成功地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莺莺、张生、红娘和老夫人都是古典戏曲中杰出的典型。

(3)在心理描写和景物气氛的渲染上,也都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4)文辞优美,诗意浓厚,很多曲文感情色彩强烈,富于音乐节奏,历来为人们所传颂。

3、《西厢记》的影响

《西厢记》问世以后,对明清的戏曲、小说、诗文、绘画、说唱文学以及工艺美术等等都有着深入而广泛的影响,渗透到文学艺术的各个方面。仅工艺美术中,以《西厢记》故事为内容的装饰品就有瓷瓶、瓷盘、瓷砖等等,尤以江西景德镇的烧制最为有名。据伦敦出版的徐文琴《东方古代文物》一书介绍,早在晚明时期这些文物就己经传到欧洲。〔美〕亚桑那州凤凰艺术博物馆所藏青花饮瓶和〔德〕科隆亚洲艺术博物馆所藏青花碟子上的“佛殿奇逢”图均为明继志斋刊本的插图。景德镇烧制的瓷砖不仅用于日用鉴赏,而且还用于建筑装饰。清康熙年间烧制的五彩瓷砖,双面图案,一面是《西厢记》故事人物,一面是五彩花鸟虫鱼等,共有“佛殿奇逢”、“僧房假寓”、“白马解围”、“莺莺听琴”、“夫人停婚”、“堂前巧辩”、“长亭送别”、“草桥惊梦”、“衣锦还乡”九幅,用于大厅的门窗装饰。当然,受《西厢记》影响最多也最深的还是戏曲、小说、诗文、说唱文学和绘画,它们或以崔张故事为题材进行再创作,或模仿其人物和故事情节,或引用其现成的曲辞,不同的文艺样式对《西厢记》的吸收和借鉴也是不同的。

二、《西厢记》作品中的主要人物特点分析

《西厢记》在人物塑造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不仅作品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如张生、莺莺、红娘等形象鲜明、栩栩如生,就是次要人物,如惠明、法本、郑恒等人也都眉目清晰,各具特点,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一)聪明智慧、追求婚姻自由的典型叛逆封建礼教一崔莺莺

莺莺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早出现的追求婚姻自由、叛逆封建礼教的贵族少女的典型。她不仅具有无比美丽的外貌,更具有崇高的内在品质。孙飞虎兵围普救寺,扬言要索她为妻,否则,“伽蓝尽皆焚烧,僧俗寸斩,不留一个”,在这危难关头,她提出献身贼汉,保全众人,表现出一个贵族小姐少有的献身精神。作者花费大量笔墨,细致入微

6

宜顺论文网www.13Lw.com

的描绘了莺莺青春意识的觉醒以及她对封建礼教的叛逆过程。她出身于相国之家,受到的自然是严格的封建教养。金丝笼般富贵、不自由的生活,给她造成了无比的痛苦。她以出场就唱到:

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这段伤春曲,隐隐约约地透露出她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这种不满到游殿与张生相遇时,便迸发出了爱情的火花。她表面上对红娘实际上对张生说道:“寂寞僧房人不到,满阶苔衬落花红。”当红娘催她离开时,她故意“回顾觑末”,“并且眼角留情”(张生唱词)。这与“非礼勿视”等封建教条是格格不入的。当红娘告诉她张生自报家门的傻话之后,她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要红娘“体对夫人说”,说明她已留意张生的多情。张生月下吟诗挑逗,红娘告诉她吟诗之人“便是那二十三岁不曾娶妻的那傻角”,她称赞对方所吟的是“好清新之诗”,并依韵相合;张生撞将出来,她“陪着笑脸相迎”,这表明她已接受了张生的求爱。做道场时,她泪眼偷瞧张生,并对红娘说“那生忙了一夜,”称赞张生“外像儿风流,青春年少;内性儿聪明,冠世才学”。自见了张生,她“神魂荡漾,情思不快,茶饭少进”,陷入情网而不能自拔,埋怨“小梅香服侍的勤,老夫人拘系的紧”,无人“把针儿将线引,向东邻通个殷勤”。“寺警”以后,她看到张生忠厚志诚,又能仗义救人,便把爱情许给了他。老夫人转危为安赖婚时,她非常气愤,让红娘去告诉张生:“好共歹不着你落空”,决心以身相许。后来终于写下简帖,亲赴张生书斋,与他私下结合。

莺莺的叛逆性格,还突出表现为她对门第观念、功名富贵的蔑视。在追求自由爱情的过程中,她始终没考虑张生的门第与自己是否相配,爱的是张生的痴情与才华。在《长亭送别》一折,她把功名斥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并说“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告诫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由此可见,她是把爱情看得高于功名富贵的。

(二)善良、聪慧、痴情的书生一张生

张生是《西厢记》中一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他藐视门第界限,把爱情看得比功名重要,浅贱名利,为了爱情而决定“不往京师应举”,把爱情置于功名利禄之上。其次,他身上有浓厚的书呆子气,有一股“风魔”的傻气,比如第一次见到红娘救自报家门,傻得可爱,被红娘称为“傻角”。但他也有软弱的一面,当老夫人赖婚时他无计可施,竟一气之下,“便索告辞”,还要在红娘面前“寻个自尽”,所以红娘又叫他“银样蜡枪

7

宜顺论文网www.13Lw.com

头”。不过,他在挫折面前没有退缩,终于以自己的执着、志诚博得了莺莺的爱慕,取得了爱情的胜利。

“学成满腹文章,尚在湖海飘零。”但显然,张生是有着非常明确的功利思想的,那就是上京赶考,金榜题名。对这样一个只能“万金宝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鞍”的小青年来说,应试一举中第是他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最好途径。更何况这个张生,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绝不是一个因为没有殷实的家庭背景、出身平民就会愿意满足于“农妇、山泉、有点田”的生活的人。而是如现实生活中的无数个平凡、没背景、没有天赋异享的我们一样,也一样会期待有一天可以出人头地,在明知对社会的不公发牢骚不会有一点用处以后,只好拼命读书,拼命考上好大学,因为这是己知的唯一一个有可能过上上等人生活的途径。张生对此也是非常清楚明确并且非常坚定的。然而这样的张生,却在见到崔莺莺第一面后便魂不守舍,甚至作出了放弃赴京赶考的决定,留在寒寺中住下,作为古代把应试中举作为毕生追求的穷秀才,却在爱情的虚无主义的攻势下作了一个这样的决定,其价值取向的新潮度和人生观念的开放程度,与我们现在标榜真爱至上和及时行乐主义的“80后”\后”不是不相伯仲吗?甚至比我们这些自诩“拿得起放得下”但关键时刻还是会迫于现实利益的淫威而放弃爱情偏离梦想的现代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张生实际上己把爱情置于功名利禄之上。他会为了莺莺“滞留蒲东”不去赶考;为爱情几次险些丢了性命;直至被迫进京应试,得中之后也还是“梦魂儿不离了蒲东路”。他的痴情与风魔,是他身上强烈的现代性特征的表现。

(三)封建礼教门阀制度的统治者一老夫人

老夫人“治家严肃”,有“冰霜之操”,顽固坚持封建门阀观念,是她一切行为的出发点。面对丈夫去世、门庭冷落的现实,她渴望通过联姻来维持门第,重振家业。而与尚书之子郑恒的联姻,符合门阀利益的需要。在孙飞虎兵围普救寺的危急关头,她之所以采纳莺莺提出的“与英雄结婚姻”的建议,除了要活命之外,还有重要的考虑:“虽然不是门当户对,也强如陷于贼中”,可见她的出发点仍是门第观念。大难过后,她变卦赖婚,根源是嫌张生地位卑下,不合门当户对。当崔张二人私下结合之事泄露之后,她被迫承认了他们的关系,怕的是经官会“站污家门”,“侮辱没了家谱”。她不甘心把女儿嫁给一个穷书生,立即逼张生去应试,对张生说:“俺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你明日便上朝取应去。??得官呵,来见我;驳落呵,体来见我。总之,作者通过老夫人这个以慈母面目出现、极力维护门阀利益和封建礼教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揭露了封建礼教

8

宜顺论文网www.13Lw.com

浅析王实甫《西厢记》作者和作品的人物特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xk944xh4r4n7xz5ebcp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