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城市低收入青年群体生存状况与身心健康问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20 19:41:0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社会交往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较少存在不同社会阶层间的来往,他们的社交网络局限在同一社会阶层,有很强的同质性,而且能获得的社会支持源也仅限于的亲缘与地缘性,这是他们最主要的社会网络、工作和生活的支持系统。低收入群体无论从正式还是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中得到的帮助都是有限的,更极少有来自社区和政府的帮助和支持。因为低收入群体的弱势地位,其密切的联系基本上局限于同一层级的范围之内,很难达到更广的层次,获取信息和机会的概率就低, 社会支持力有限,获取高质量的社会资本很难。

(二)城市低收入青年群体心理健康

SCL-90的统计结果(见表3)显示,城市青年低收入群体在“躯体化”、“人际适应敏感”、“焦虑”、

“偏执”等四项因子上与中高收入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敌对”因子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躯体化一般认为是对心理社会应激独特的反应,即个体主要是用躯体方式而非心理方式做出反应。在不满、懊丧、失望、压抑等各种情绪发生时,人们便更多指向自己的身体,青年低收入群体的躯体化分值高可能与他们对生活的不满和各种负性情绪有关,相对应的是人际适应的不良以及交往退缩,与他人交往时存在较突出的自卑感以及紧张,“人际敏感”度偏高,与对照组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甚至形成了青年低收入群体的“敌对”因子偏高说明他们对他人或社会存在敌对情绪。在思想、感情和行为上有敌对表现,有不可抑制的爆发冲动。“偏执”因子与中高收入组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他们在对待自己、他人和家庭及社会时感觉过敏,思想行为固执死板,敏感多疑,缺乏信任感而充满敌意对抗心理。具有偏执特征的个体容易走极端,容易形成多疑敏感、固执、不安全感和自我中心的不健康人格,自命不凡同时又很自卑,这类个体家庭生活及社会交往都存在障碍。

表3 低收入组与中高收入组SCL-90差异分析(X?SD)

因 素 低收入组 中高收入组 t值 低收入男性 低收入女 t值

(n=287) (n=268) (n=129) (n=158)

躯体化 3.04±1.049 2.79±1.005 2.789** 2.78±0.992 3.25±1.051 -3.815***

强 迫 1.65±1.044 1.57±0.869 0.989 1.60±0.988 1.69±1.088 -.750

人际敏感 1.83±0.958 1.61±0.788 2.907** 1.91±1.061 1.76±0.863 1.367

忧郁 1.65±0.915 1.57±0.734 1.144 1.76±1.052 1.56±0.778 1.875

焦虑 2.23±1.198 1.97±1.074 2.648** 2.09±1.121 2.34±1.250 -1.711

敌对 1.60±0.970 1.33±0.717 3.670*** 1.54±0.968 1.65±0.971 -.894

恐怖 1.44±0.854 1.40±0.719 0.647 1.38±0.840 1.49±0.865 -1.061

偏执 1.57±0.936 1.38±0.680 2.629** 1.57±0.837 1.57±1.012 -.034

精神病性 1.46±0.839 1.51±0.901 -.643 1.41±0.863 1.50±0.820 -.895

其他 1.46±0.896 1.37±0.649 1.408 1.40±0.862 1.51±0.922 -1.031

***P<0.001 **P<0.01

从性别维度分析城市青年低收入群体的心理健康,在“躯体化”因子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女性所反映的躯体不适感以及焦虑的躯体表现明显多于男性,女性所感受的焦虑多于男性,但没有形成显著差异。其他因子男女不存在差异。

三、结论

5

加强对处境不利群体的研究与关注,才能维持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城市低收入青年群体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群体之一。从总体上来看,城市青年低收入群体在生存状况和身心健康方面凸显以下几方面问题值得关注:第一,城市青年低收入群体健康状况一般,收入低、医疗无保障、劳动强度大且缺乏规律使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第二,城市青年低收入群体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大多是中学及中学以下且大多从事非固定工作,收入低。由于受到社会资本限制,诸多大学毕业生并不能通过教育完成社会阶层间的流动,成为城市低收入群体中的一部分。第三,城市低收入青年群体生活满意度较低,主观幸福感普遍较差。社交网络规模较小,社会支持网络有限。第四,城市低收入青年群体在“躯体化”、“人际适应敏感”、“焦虑”、“偏执”等四项因子上与中高收入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敌对”因子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注:

[1]关兴平.现阶段我国城市贫困问题的特点及原因分析[J].东南学术,2002,(6).

[2]午马人.2004年广西城市青年收入基本状况[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928aeb0100j9bd.html [3]36个中心城市低保标准一览表(2009,12)[EB/OL]http://www.dibao.org/index.aspx [4]龚幼龙.社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35.

[5]绝大多数成员国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成正比[EB/OL]http://www.cetin.net.cn/cetin2/servlet/cetin [6]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越高 职业差别影响明显[N].北京青年报,2005.2.17.第2版.

[7]杨东平《中国教育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59页,第256页,第390页。

[8]朱凯旋.新老因素制约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下降[EB/OL]零点指标数据网www.hexun.com2006.02.07 11:01

[9]彭兴庭,什么制约了生活满意度[EB/OL]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3日 02:04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10]胡荣,胡康,城市居民的社会交往与社会资本建构,社会科学研究,2007,(4)

作者简介:马存芳,女,教授,青海民族大学政治学院,青海 西宁 邮编810007

联系电话:13997489962 联系方式:青海省西宁市八一中路3号青海民族大学政治学院 810007

6

城市低收入青年群体生存状况与身心健康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xkjj22cjq9d31q9oe9a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