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知行中学2015届高三月考历史试卷
2014年08月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共103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 ,共70分)
1.右图反映世界古代五大区域的文明,其中,最早建立统一国家并实行中央集权的是在 A.两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黄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
2. 人们常说四大文明古国,但近几十年来,国际学术界倾向于更具概括力的“四大文明区” 的说法,那么古埃及属于“四大文明区”中的
A.东地中海文明区 B.南亚次大陆文明区 C.东亚文明区 D.中南美印第安文明区
3.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 ) 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B.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
C.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 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
4. 根据图所示历史信息以及所学的历史知识,可以推断的正确结论为: A.帝国疆域东迄图中的巴勒斯坦地区 B.元老院拥有这一庞大国家的最高决策权 C.公元 476 年,这一帝国灭亡
D. 高卢人、迦太基人、拉丁人、不列颠人 被置于一个政 权的控制之下
5.罗马人丢失了一个帝国,最终却赢得了一个世界,该评价的主要视角是 A.宗教 B.法律 C.经济 D.文化
6. 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东罗马帝国在历史上又延续了大约( ) A.500多年 B.800多年 C.1000多年 D.1200多年 7. 下列有关奥斯曼帝国崛起对世界影响的错误表述是
A.诱发欧洲商人开辟新航路 B.曾导致西欧商品价格暴跌 C.在巴尔干埋下不稳定种子 D.为欧洲文艺复兴汇聚人才 8.右图告诉我们,在2世纪,欧亚大陆之间的联系已经热络起来。当时 A.东汉王朝曾派遣张骞出使罗马帝国
B.中国政府在西域设立安西都护府与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保障中外交流
C.大食、波斯、天竺等国的使节、商贾、僧侣,穿梭往来于东罗马帝国与汉之间
D.君士坦丁堡是罗马帝国和汉 朝之间重要的交通枢纽
9.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钦定的法学教科书中说:“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这说明( )
A.《社会契约论》影响深远 B.王权法丧失了法律效力 C.古罗马皇帝崇尚“君权神授” D.古罗马有重视法律的传统
10.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11.新航路开辟引起了所谓的“价格革命”。下列关于“价格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金银价值下降,物价上涨 B、引起了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 C、扩大了世界各地区间的交往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2.清康熙二十四年(1684年)重开海禁后,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在广州设商管的权利,积极开展中英之间的贸易,请问,此时英国东印度公司来华贸易的商船,船上所载用来交换中国商品的货物,以下列何者占大多数 A茶叶 B白银 C咖啡 D毛织品 13. 当沉浸于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索之中时,人们能够回想起探索与发现的诸种辉煌成就……看起来仿佛是在每一个方面,人类行动和思维的疆界都变得更为广阔。能反映此观点的是 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②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 ③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④拜伦的《唐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 从1510年起的一段时期内,下表甲、乙、丙三组商品是欧洲从事国际贸易的主轴。如果经由欧洲输出、再行交换或生产,最后将获利输入欧洲,其顺序应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甲、乙 D.丙、乙、甲
15. “人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他可以利用自然力,可以丈量大地与天空,也可以探测地狱的 深浅。 苍穹在他面前并不显高, 地核在他面前并不显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限制他的活动, 因而他试图指挥一切,努力获得荣耀,他奋力要成为和上帝同样的永恒者。 ”对材料描绘的 这个时代的准确理解是 A.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B.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C.思想启蒙的理性时代 D.资产阶级革命与掌权
16. “文艺复兴是一个巨人辈出的时代??归结到根本点,应该说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马克思主编《世界文明史》)下列属于“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贡献”的有
①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②追求个人自由、个性解放 ③反对宗教束缚,主张信仰自由 ④反对君主专制,建立法制社会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7. 它,曾经是大陆法系的发祥地;它,也曾是唤醒人性的辐射地;它,更是全新经济要素 的孵化地。但是,在它引领人们走出中世纪之后,又曾被历史所冷落。这里的“它”是 A.意大利 B.德意志 C.法兰西 D.英吉利 18.同样是主张政治分权学说,洛克与孟德斯鸠最大的区别是 A. 立法权是最高权力 B. 强调权力的制衡 C. 司法权取代对外权 D. 强调司法的独立
19.拿破仑一世在法制建设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其最主要表现是 A.颁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B.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 C.制定了法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
D.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启蒙思想运动的政治主张
20.明清时期是山水画和19世纪中期的英国风景画,通常都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中西文化交流使两国的绘画风格相互交融 B.相似的社会环境使两国绘画主题趋于一致 C.明清山水画是商品经济发展在艺术上的反映 D.英国风景画的出现是工业革命影响的结果 21. 司汤达小说中的人物曾说:“自从蒸汽机成为世界的王后以来,贵族头街已成为无用之物。”结合所学史实,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客观真实,可以采信 B.主观臆断,有待考证 C.背离史实,不足为信 D.小说家言,皆不可信
22.马克思、恩格斯说:“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
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些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发明家”是指 A.科学社会主义者 B.空想社会主义者 C.巴黎公社领导人 D.第一国际领导人
23.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段话可以说明卢梭
A.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 B.认为人应当无所作为 C.反对科学技术的发展 D.主张遵循自然的规律
24. 被誉为现代经常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出版于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作者的这一提醒主要是为了防止 A.工人运动的兴起 B.城乡差别的扩大 C.经济危机的发生 D.垄断现象的出现
25.历史唯物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选项 A B C D 史实 新航路开辟 俄国一世改革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法国启蒙思想 推论 世界不同民族开始了坚决文化交流 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使英国成为“日不落国” 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系统的政治构想
26.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现代化的世界进程中,那些后发国家,如德国、俄国和日本等依旧残存着明显的专制化色彩。对此,相对合理的解释是
A.缺乏普遍充分的思想启蒙运动 B.选择了自上而下的进化道路 C.历史文化传统和特殊国情使然 D.工业化程度落后于先发国家
27. 表1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
A.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B.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C.欧美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 D.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
28.“2.天下权力,总归于太政官,以除政令分歧之弊,……10.建立供纳之制,诸侯以下各级氏族,……11.各府、各藩、各县所颁政令亦应以御誓文为原则…… 以上条文应出自 A 1689年的英国 B 1868年的日本 C 1871年的德国 D 1908年的中国 29.右面这幅政治漫画(选在杰里·H·本特利 夏继果《全球史读本》72页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第一版)出现在20世纪初,根据你的 判断,孤独的站在悬崖岩石上扫视的鹰象征的 是
A 英国 B 美国 C 德国 D日本
30.有一幅漫画,站在美国总统奥巴马肩头的山姆大叔说:“大家可以慢慢挪到中间吗?”为防止出现税收增加和开支削减的“财政悬崖”,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必须尽快达成妥协方案,但目前双方仍然互不相让,僵持不下。材料直接表明了( )
A.美国两党本质都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B.两党对垒轮流执政是美国政治的特色 C.美国的政治体制存在严重的内耗
D.美国的政党制度是各利益集团之间相互制衡的机制保障
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佳选项,多选不得分。
31.齐世荣主编的《西欧封建社会》中描述:问一位中世纪学者是哪里人,他的回答不是“法国”、“英国”或 “意大利”等国人,相反,他总以出生和生活的地方作为答词,“我是坎特伯雷人”、“我是加泰罗尼亚人”等,这种现象表明
A.庄园的分散性 和封建等级制的特殊性使西欧社会处于王权衰微、分裂割据的局面 B.封建等级制下封臣只向封主宣誓,忠诚于自己的领主而非国王及其所代表的国家 C.在当时情况下,西欧中世纪的人们还没有形成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清晰的国家观念 D.学者们处于对自己领主的忠诚、家乡的热爱以及对王权的鄙视有意回避国家概念
32.伊丽莎白一世(1533—1603)与维多利亚女王(1873—1901)在位时期是英国历史关键的发展阶段,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以下对两位以下对两位女王所处的时代特征表述准确的是: A重商主义到自由贸易时期 B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C现代化的启动和快速发展时期 D整体化的开始与初步形成时期 33.18世纪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喜欢宣扬“民贵君轻”。主要因为
A.以民为本思想是东西方共同的宝贵遗产 B.启蒙运动需要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武器 C.伏尔泰对儒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不了解 D.儒家思想主张士大夫共治反对君主专制
34.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下列对这种说法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爱朝廷即爱国家 B.不爱朝廷也可能是爱国家 C.朝廷与国家并非一回事 D.合法政府方能代表国家
35. 下图反映了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历程。以下对这一历程解读正确的是
16世纪的手工工场 19世纪的机器工厂 20世纪的跨国公司 A其产生都是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B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阶段特征 C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步调整 D工业化和经济一体化是必然趋势 二 非选择题(共75分) 36. (12分)瓦尔那
瓦尔那原意是“颜色”或“阶层”,在经典中根据一些原则区分不同阶层,并明确规范彼此的义务与权利,然而实际社会中,并非完全依据该理论的规范划分。
瓦尔那其内涵主要见于《摩奴法典》等早期印度教经典。核心观念是洁净与不洁。其依循的原则主要有二:一种是时效性,一种是互补性。在时效性上可以看见洁净与不洁之间的对立关系:如果要维系自身的洁净,必须远离不洁。洁净与不洁位在价值观的最高与最低两端,彼此相互排斥,互不相容。互补性其基础建立在于满足高阶层对洁净的需求以及由此产生的不洁。
瓦尔那实际运作则呈现“集体性”与“阶序”的特征。这些特征意味它并非一成不变的体系,而是深具包容性与弹性的社会制度。 问题:
(1)材料中的“瓦尔那”是指什么?具体阐述材料中所指的不同阶层。(6分)
(2)你如何辩证理解材料中“深具包容性与弹性的社会制度”?(6分) 37. (12分)佛罗伦萨的《正义法规》
1155年,佛罗伦萨获自治权,建立城市共和国。1293年,城市贵族的统治被推翻,由富商、银行家和行会上层分子掌权。同年,制定新宪法《正义法规》,规定任何一个贵族杀死一个市民,都将被处死刑。贵族不能参加行会,不能参加市民武装的高级会议。9个小行会,参加城市治安工作。
共和国的最高政权机关是“长老会议”,由行会领袖抽签选举的9名长老组成。而9个席位在大小行会间分摊,大行会(共有7个大行会)占2席,中行会(共有5个中行会)占3席,
小行会(共有9个小行会)亦占3席。长老会议除总理国内政务和指导外交外,还有权拟定法律。候选人必须是30岁以上的佛罗伦萨公民,必须是行会成员,不是封建贵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