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榜样的引领下成长 ——《
奋发向上 崇德向善》
王韶君 邢家峪小学 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邢家峪小学四年级的王韶君,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在榜样的引领下成长》。 中华民族礼仪之邦,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美德世代传承,传统美德故事也经久不衰,今天我给大家讲的小故事是《孔融让梨》。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孩儿名字叫孔融。爸爸妈妈对他的要求很严格:要勤奋读书;对人要懂礼貌;说话要和气;无论什么事,兄弟们都要互相谦让,不要光想着自己;别人有困难要给予帮助。孔融年纪虽小,爸爸和妈妈的话,他都铭记于心。他喜欢做事,总抢着扫
地呀,端碗什么的,非常讨人喜欢。 在孔融四岁那年,爸爸的一个学生来看老师和师母,并带来了一大堆梨。客人让孔融把梨分给大家吃。在爸爸点头同意后,小孔融站起来给大家分梨。他先拿个最大的梨给客人;然后再挑两个大的给爸爸、妈妈;再把大的一个一个分给了哥哥们;最后,他才在一大堆梨中,拿了一个最小的给自己。客人问小孔融为什么捡一个最小的给自己呢?孔融回答:“我年纪最小,当然应该吃最小的。”客人听了孔融的回答直夸奖他。爸爸也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
我们小学生更应该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榜样鞭策自己,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谢谢大家,我的讲话结束了! 在榜样的引领下成长 ——《
奋发向上 崇德向善》
王韶君 邢家峪小学 演讲稿篇二:四年级小学生演讲稿奋发向上崇德向善 奋发向上做崇德向善的中国人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四年级 班的-------,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奋发向上做崇德向善的中国人》。 同学们,古人云:“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民族道德文化。奋发向上,是中华儿女几千年来与大自然拼搏而储蓄形成的核心精神;
崇德向善,是中华文明发展历史的光辉结晶。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要秉承崇德向善的高贵品德,奋发向上,努力学习。 回顾历史。我们的祖国不富强,经常受到别国的欺辱。八国联军分割了我们的国土,抢走了我们的珍宝;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进行烧、杀、抢、掠。讲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倒在血泊中的中国人,仿佛听见了小孩在无助地呼喊着“妈妈!妈妈!你在哪里?”那时,我
们的国家到处弥漫着战争的硝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哪里有什么幸福。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在学校里做奋发向上的先锋。上课时,我们要认真听讲,虚心学习,积极发言;下课时,不追逐打闹,也
不自由玩耍,而是奋发向上。 在生活中,我们要崇德向善。尊敬父母,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别人困难时,
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在同学们心情低落时,我们要上前去安慰。 同学们,加油吧!只要我们奋发向上,秉承民族崇德向善的高贵品德,每时每刻都保持着一颗“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道德心。将来一定会成为祖国的栋梁,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就让我们扬起“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风帆,吹响号角,奏响乐章,向前进,去改写
自己的命运,去创造美好的明天!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结束。篇三:崇德向善演讲稿小学 尊敬的老师: 大家早上好!我是四年级二班的王诗雨,今天我所讲的题目是《崇德向善,奋发向上》。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民族乃礼仪之邦,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美德世代传承。 今天我给大家讲的小故事是《孔融让梨》,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在他四岁时的一天,适逢他祖父的六十大寿,来客很多。有一盘酢梨,放在寿台上面,母亲叫他把它分了。于是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来分,把大的分给别人,唯独给自己留了一个最小的。父亲奇怪地问他:“别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却分到小的,为什么呢?”孔融从容答道:“树有高低,人有老少,尊敬老人敬重长辈,是做人的道理!”父亲很
是高兴。孔融让梨的故事,便成为了尊长的典型。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希望同学们都积极努力,奋发向上,为社会风尚作出积极贡献!
谢谢大家,我的讲话结束了!篇四:崇德向善演讲稿 《崇德向善,奋发向上,做品德高尚的中学生》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我认为:优良的道德的形成从文明礼仪开始,文明和礼仪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一句
问候,一个微笑,一份关爱,都是文明的表现。 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年轻人骑马赶路,忽然见一位老汉从路边经过,他便在马上高声喊道:喂!老头儿,离客店还有多远?老汉回答:五里!年轻人策马飞奔,急忙赶路去了。结果一口气跑了十多里,仍然不见人烟。他暗想:这老头儿真可恶,说谎话骗人,非得回去教训他一下不可。他一边想着,一边自言自语道:五里,五里,什么五里!猛然,他醒悟过来了,这五里,不是无礼的谐音吗?于是便掉转马头往回赶,追上了那位老人,急忙翻身下马,亲热地叫声:
老大爷,话还没说完,老人便说:客店已走过去了,如不嫌弃,可到我家一住。 这是一则流传很广的故事,其真实性值得怀疑。但是它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在人际交往中要讲究礼貌。“人而无礼,不知其可”,可见,礼仪对于培养文明高尚的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中学生,同学之间也要讲礼仪。大家同在一所学校,同在一个班级,大家就像亲兄弟姊妹一样,要团结友爱,和睦相处,遇到困难和挫折要共同战胜。在校园:不乱扔纸屑,随地吐痰;不在楼梯间打闹,高声喧哗,上下楼梯要靠右行;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要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学校的公共财物;同学之间要团结互助,校园中不讲脏话等等。我们要争做
文明使者的种子,做一个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好学生。 崇德向善更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和责任,我们应时刻遵守“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
的生活规范,才能形成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学习上,刻苦勤奋,不耻下问;生活中,遵守校规校纪,尊老爱幼,团结同学,做诚实
守信,文明礼貌的中学生! 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明天我们即将挑起富强祖
国的使命。同学们,加油吧!从现在起,只要我们秉承民族崇德向善的高贵品德,每时每刻都保持着一颗“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道德心,将来一定会成为祖国的栋梁,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就让我们扬起“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风帆,吹响号角,奏响乐章,向前进,去改写
自己的命运,去创造美好的明天!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结束。 2015年3月 日篇五:奋发向上 崇德向善演讲稿 奋发向上 崇德向善
————《感动常在,习惯在我心中》 大家好! 今天很荣幸在这里参加演讲,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五年级三班的全体同学们,向
我们尊敬的老师问好,祝老师们身体健康,事事顺心! 前几天,我读完了《奋发向上 崇德向善》这本书,我深有感受。我对于“崇德向善,奋发向上”有着个人的理解——“崇德向善”突出一个德,有德方能向善;“奋发向上”突出一
个“上”字,我把它解释为才能的“才”字,奋发努力方能成才。 中华民族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它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也形成了讲文明、懂礼貌的传统美德。在生活中,在我们身边,一个个文明故事正在演绎,一首首礼仪之歌正在唱响,但是,也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存在。就拿我们的校园来说,也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现象。比如:有的同学随手乱扔纸屑;有的同学在楼梯上打闹、高声喧哗;还有的同学语言不文明。这些都是不好的习惯,也就是不文明的礼仪。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这句话告诉我们,好的习惯都是从小培养出来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小养成好习惯,并且在看到不良习惯时要提醒他们,让他们改正。同时,在提醒他人的同
时也要警醒自已,不能犯同样的错误。学习也是这样。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摒弃我们身上的种种不文明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在家里 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帮父母分忧;在生活中多做好事,做好人,积极向上,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同学们,赶快行动起来吧,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运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我们做人做事,做一个有价值的人,那么,这价值就会象一滴水,许多人的这一滴水汇集起来,就会成
为文明的海洋,我们的祖国就会更加文明、和谐、友爱、诚信。 教师评语:作者写了自己读书后的感悟,并能联系身边实际写出自己的看法。语言质朴,情真意切。并为以后努力的方向指明了道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