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使…痛苦 例如:必先苦其心志, 劳:使…劳累 例如:劳其筋骨 饿:使…饥饿 例如:饿其体肤
空乏:使…经受贫困之苦 例如:空乏其身 忍:使…坚韧 例如:动心忍性.
乱:使…受到阻扰.例如:行拂乱其所为. 动词用作名词:
入:在国内 例如: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在国外 例如: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名词用作动词: 过:犯错 例如:人恒过
7.
孙权重用吕范
吴王以扬州牧吕范为大司马,印绶未下而卒。初,孙策使范典财计,时吴王年少,私从有求,范必关白①,不敢专许,当时以此见望②.吴王守③阳羡长,有所私用,策或料覆④,功曹周谷辄为傅著簿书⑤,使无谴问,王临时悦之。及后统事,以范忠诚厚见信任以谷能欺更簿书不用也。
【注释】 ①关白:禀告,报告。②见望:被怨恨。见,被。③守:担任。④料覆:审核。⑤傅著簿书:变着法儿登记账目,意思是制造假账。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A.私/潭中鱼可百许从有求/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B.不敢专许头 ....
C.王临时悦 D.孙策使之/俟其欣悦范典财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以 范 忠 诚 厚 见 信 任 以 谷 能 欺 更 簿 书 不 用 也。
(3)吴王(孙权)为什么重用吕范而不用周谷?结合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 【考点】DB:课外文言文阅读. 【分析】译文:
吴王任用扬州牧吕范为大司马,印信和绶带还没有下达,吕范就去世了.最初,孙策让吕范掌管财经,当时吴王孙权年少,私下向吕范借钱索物,吕范定要禀告,不敢专断许可,为此,当时即被孙权怨恨.后来,孙权代理阳羡长,有私下开支,孙策有时进行核计审查,功曹周谷就为孙权制造假账,使他不受责问,孙权那时十分满意他.但等到孙权统管国事后,认为吕范忠诚,深为信任,而周谷善于欺骗,伪造簿册文书,不予录用.
13 / 23
①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 ③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 ④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五人墓碑记》)
8.(2017?澄海区模拟)
童年都去哪儿了
【案例回放】
A.某电视台一档少儿才艺节目,让一位5岁的小女孩穿上“性感露背装”学扭臀。接着主持人问小女孩:“你在幼儿园里有没有交上男朋友啊?”……
B.在一则儿童食品电视广告中,一个小男孩学着古代皇帝的样子,一边背着手踱步,一边用极其成人化的口吻说:“吃方块酥,享皇帝福,我是小皇帝!”
C.某市新华书店,一本名为《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的书堂而皇之地摆在儿童读物柜台,其中充斥着暴力、色情、惊悚等不堪入目的内容。 【调查统计】
儿童对电视广告的反应调查
求购行为 无明显反应 模仿广告词 不相信 19.6% 【网友声音】
@小黄蜂:在这个泛娱乐时代,儿童难以摆脱“被看”的命运,成为大众逗乐的工具。大众有一种畸形的癖好,他们愿意观看儿童对成人的戏仿,这种不伦不类的娱乐性场面让他们感到满足和得意。 @胡桃夹子:儿童电视广告对儿童的负面危害不仅仅是让孩子在语言使用上出现早熟,更加严重的危害是使孩子由于语言的影响进一步发展成为思想早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小大人”。
@没枝叶的树:许多家长高呼“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这种急躁的拔苗助长的心态里,儿童的天性被摧折了,发展的基础断裂了,像被拔过苗的庄稼那样逐步枯萎。 【专家看法】
陈沉(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真人秀节目或者娱乐节目并不是要排斥儿童的参与,而应该确保正确的参与形式和评价标准,越不符合儿童身份年龄的表演内容,越是能得到肯定和追捧这一标准应该被终止。
陈志雄(心理咨询师):儿童成人化倾向同时受到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影响。人的健康心理成长是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的,如果直接跳开某个成长阶段的活动和经历,很可能给孩子的心智带来不可逆转的空缺与伤害。
15 / 23
其他 8%
27.5% 33.5% 11.4%
姚倩(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网络中大量的色情、暴力、恐怖的内容,使儿童仅仅坐在电脑前便打开了进入成人世界的大门,在情感经历上便越来越早熟,缩短了由儿童走向成人化的时间。 张雪梅(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在成人化的网络游戏这个虚拟的世界里,孩子们互相打杀,可能会把虚拟世界里的一些仇恨带到生活中来,实施一些报复行为或者说伤害行为,最终导致违法犯罪这种现象的发生。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的作者):正是现代传媒影响才使童年过早“消逝”。儿童的天真无邪、可塑性和好奇心逐渐退化,然后扭曲成“伪成人”,实在令人痛心和尴尬。 (1)下列关于童年过早“消逝”原因的概述,与以上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C A.大众对儿童戏仿成人的畸形癖好和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急躁心态。 B.电视广告中儿童的成人化语言容易被儿童模仿。
C.儿童阅读成人化源于对成人世界的好奇,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D.网络世界里成人化的内容,使儿童容易在情感经历上越来越早熟。
(2)下列关于儿童过早“成人化”的危害表述,与以上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D A.容易引起孩子语言、情感、思想的早熟。
B.可能给孩子的心智带来不可逆转的空缺与伤害;容易导致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C.儿童的天性被摧折,发展的基础断裂; D.学校的过度教育与超前教育其实是拔苗助长。
(3)针对【专家看法】中尼尔?波兹曼的观点,请你站在儿童的立场,发表不同的观点,阐述相应的理由。
【考点】C7:材料阅读.
【分析】本题材料围绕着“童年去哪儿了”这一主题展开.【案例回放】给出了三个孩子模仿成人化趋向的案例;【调查统计】给出一组儿童对电视广告的反应调查数据;【网友声音】是不同网友对孩子成人化表现的看法;【专家看法】罗列了一些中外专家对孩子“伪成人”现象形成原因的分析及看法. 【解答】(1)本题考查选项的筛选与材料的理解.根据材料内容来判断, C选项表述有误,因为这一选项表述的是“儿童阅读成人化”的原因,不是童年过早“消逝”的原因;故选C.
(2)本题考查选项与材料内容的比对.根据一一比对,可以看出D选项表述的观点有误,因为这一选项中表述的观点材料中没有谈及.故选D.
(3)本题考查观点的表达.解答时要注意看清题目要求,是发表与之相反的观点,再结合自己的体验阐述理由.如:现代传媒不一定使童年过早“消逝”.因为它可以让儿童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反而可以增强儿童的好奇心,激发儿童的求知欲等.(理由恰当得2分,能写出一个即可.) 答案:
(1)C (C选项表述的是“儿童阅读成人化”的原因,不是童年过早“消逝”的原因;)
16 / 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