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美国、欧盟等不断对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他们认为中国凭借廉价的劳动力和急剧扩张的出口额向全球输出了通货紧缩,中国的出口商以“不公平的低价”抢夺世界市场,导致国际市场上廉价商品的供应能力大大增加,从而引起这些发达国家物价下跌、制造业等发展出现萎缩、企业大量倒闭,带来了严重的失业现象。因此他们要逼迫人民币升值,并进而将这一经济问题转变为政治问题,宣扬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在2011年三月末的G20南京研讨会上,美国财长盖特纳就曾以强硬的态度表示,支持中国加入SDR(IMF的特别提款权,但必须具备弹性汇率政策、独立的央行并允许资本自由流动,其所指仍是人民币升值问题[12]。
但事实上,美国政府的对华歧视性政策是造成中美双边贸易差额的一个重要原因。美国政府通过各种措施限制先进的技术、设备向中国出口,从而进一步拉大了两国间的贸易差额。现在美国为了压低利率,促进投资通过连带的财富效应增强消费信心,扩大支出,最终通过刺激经济来解决美国严重的失业问题,执行过度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让世界为美国的经济埋单,却将危机的矛头指向中国。在这次G20峰会上,中国也严批美国的货币政策助涨商品价格、引发通货膨胀。尽管很多经济学家指出人民
币汇率并不是目前全球通货紧缩的原因,而人民币升值可能会对全球经济产生不良影响,部分国家依然为了自身经济利益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做文章。
我国政府为了缓解这样的贸易摩擦,减少贸易战,也采取措施进行汇率改革。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我国采取的是积极主动的方式,但难免受到国际的影响。
四、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现状与局限性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初级产品、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和资源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三类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呈以下趋势:
(一加工贸易所占比例有所下降但仍很大
从2001年到2010年,我国初级产品进口呈明显增长趋势,尤其是2002年到2007年初级产品的进口增加十分迅速,2007年全年的初级产品进口达到2430.85亿美元,增长了29.9%,比上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占全年进口总值的25.4%。我国初级产品进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贸易加工部门的扩张,加大了国内对初级产品需求量,现在我国已基本成为初级产品净进口国。 0.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 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其他贸易
图1 2001年-2010年我国3类贸易形式占贸易总额百分比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
由图1我们可以看到,我国一般贸易额占总贸易额比重不到一半,在2006年以前呈缓慢下降趋势,2006年开始却大幅抬升,其中,2006年一般贸易占总进出口额42.56%,到了2008年则占到48.18%,至2010年仍在上升;2005年前加工贸易额占总贸易额的比重一直高于一般贸易,且发展稳定,但从2005年开始比重呈下降趋势,终于在2008年低于一般贸易,其中,2005年占总贸易额比重为48.56%,到2010年则占39.82%;其他贸易占总贸易额比重呈缓慢稳步上升趋势。人民币从2005年开始有较大幅度升值,与此同时,我国加工贸易所占贸易总额比重在2005年起开始下降,由此可见,二者具有相关性关系。
加工贸易属于典型的大进大出、两头外在式的贸易方式,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我国的加工贸易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充当了“世界工厂”角色,而产品的核心技术和营销渠道却掌握在外商手中,这使得我国在利益分配中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与此同时,加工贸易比重过高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变,又夸大了我国的贸易竞争力,还极
其容易为走私犯罪行为提供掩饰。
当然,我们并不能由此否定加工贸易。我国自身实际情况来说,加工贸易的发展符合我国的比较优势项目,即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要求,这对于加工企业所在地来说也可以起到促进就业和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双重作用。因此,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加工贸易在我国还会占据很大比重。
(二资源与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环境日益恶化
我国在国际上最具竞争力的产品是资源与劳动密集型产品,这符合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但在2008年出现我国资源与劳动密集型产品竞争力下降的现象。究其原因,对内在于我国在这些产品上科技含量低并不具备核心技术,缺乏自主研发和创新,各种产品间无法拉开差距,企业之间可代替性强,同业之间往往通过竞相压价恶意竞争;对外则在于我国企业对价格掌控能力弱,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弱势地位,一旦外商寻找到更廉价的其他进口国,则会取消与我国企业的合作。
长期以来,我国片面依赖粗放型经营模式,依靠劳动密集和资源消耗型产业产业创收,以低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导的贸易出口结构是使我国外贸条件逐步恶化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国际上石油、铁矿石、铜等战略性物资价格的持续上涨,成本上涨导致我国出口产品价格上涨,我国的贸易条件不断恶化。这就大大影响了我国参与国际贸易利益分配,导致了我国经济利益下降,利润流失,抵消了经济利益增长部门的效益。
(三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有待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2000年—2009 年间,我国占出口总额比重最大的三类产品为机电产品、轻纺类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有人据此认为,中国的优势产业为机电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国在技术和资金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这种片面的观点是不对的。
0% 20% 40% 60% 80% 100%
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其他三资企业国有企业 图2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按企业类型分布图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 http://cys.mofcom.gov.cn/ 以高新技术产品为例考察我国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按照出口主体分类,得到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