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读书的目的不够明确,随意性较大,阅读行为浅尝辄止,这都是造成农村高年级学生对古诗词课外阅读兴趣不浓的原因。
(3)、学生古诗文阅读的资源贫乏。调查发现,家里藏书仅有1至2本的占35%3至5本的占38%,6至十本的25%,家长给子女购书情况,经常买的占11%,偶尔买的占70%,不买的占18%,学生读书的主要来源,自己购买的占3%,从学校图书室借的占60%,向同学借的占36%。由此看来,由于受经济和家长普遍不够重视课外阅读的影响,农村学生在家里很难拥有足够的图书以供古诗文课外阅读;学校图书室的藏书量虽然多,但适合学生开展古诗文阅读的书并不多,学生互相借阅数量有限,因此,农村学生古诗词阅读资源相对贫乏。
(4)、学生古诗词阅读质量不高。调查发现,能坚持做读书笔记的占1.8%,应付老师任务的占28%,很少做或不做的占70%。教师检查情况,定期检查的占2%,有时检查的占10%,很少检查的占87%,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参与的情况,1至2项的占64%,3至4项的占30%,5至6项的占5%,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老师坚持上的占0%,有时上的占15%,很少上的占84%,由此开来,学生阅读质量不高,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重视程度不够。由于课外阅读古诗词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帮助不大,所以教师缺乏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古诗词的热情,教师不能指导、督促学生阅读,不能及时的评价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是造成学生古诗词阅读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
(二)提高认识 指导方法 1、更新思想,确立“大语文观”
素质教育虽然已经提倡多年,但“应试教育”至今仍然如影随形,分数仍然是农村教师、家长评价学生语文水平的标准。虽然教育界呼吁要建立“大语文观”,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但是传统的思想观念仍然根深蒂固,难以一时转变。作为语文教师,要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一定要从“应试教育”怪圈里跳出来,充分重视课外阅读(包括古诗文课外阅读)的指导,保质保量地上好每一节课外阅读课,养成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古诗词的习惯。每天安排固定的课外阅读
时间,不允许任何人占用。在校园内、教室内营造一定的阅读古诗词的氛围,让书香飘进每一个角落。其次,利用家长会等时机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认识到课外阅读古诗词的重要性,给孩子购买古诗词阅读课外书籍,支持、督促、鼓励孩子阅读古诗词,营造一定的家庭读书氛围。再次,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舞台,多组织、参加一些古诗词诵读、创作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语文成绩的评定,不再局限于语文试卷上的分数,树立正确的成绩观。
2. 激发兴趣,让古诗词诵读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要。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古诗词的巨大动力。当一个人对某件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的时候,他的行动往往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经常利用早读、课堂、课外时间向学生介绍一些经典古诗词;或者讲一些古诗词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欲望。2、以徐州市申报“诗词之乡”为契机,结合我校“国学与教育”课题,广泛组织教师学生参与市、县各级各类部门组织的“经典古诗文诵读”“中小学生诗词大赛”,“童谣传唱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此类活动中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古诗词的兴趣。
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指导方法,扬起诵读之“帆” 掌握了正确的诵读古诗词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阅读古诗文往往带有随意性、盲目性,这不利于阅读质量的提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阅读古诗词,a、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词阅读。b、在课堂上的古诗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比如在古诗教学中,可以采用的“四步教学法”:了解诗作背景,明了写诗意图,抓住重点词句,结合注释理解;展开丰富想象,体会诗歌意境,反复熟读成诵,加深理解感悟。c、上好古诗文阅读指导课。让学生把精读和泛读有机结合,指导学生如何做读书笔记,养成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4.持之以恒是古诗文课外诵读的关键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课外诵读古诗词贵在养成习惯,持之以恒。教师要加大指导、督促的力度,并及时给予评价,并注重发挥家长的作用,共同为学生诵读古诗词营造良好的氛围,推进课外古诗词诵读活动深入开展。
5.展示交流是活动的保证
做一件事,如果让做事者经常尝到成功的喜悦,那就能激发起他的极大的热情,进而将这股热情转化成自觉行动的内驱力。课外阅读古诗词也不例外,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展示个人的古诗词阅读成果。如,评比“古诗词诵读小状元”、“优秀古诗词读书笔记”,开展“班级赛诗会”、“古诗词接龙”,把学生创作的诗词、童谣张贴在“学习园地” 中??通过以上举措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让他们获得成就感,更能激起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
八、课题实验的研究成果
经过一年《农村小学高年级古诗词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的研究》的课题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了学生阅读古诗词能力,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1)、诵读经典古诗词,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增长知识。
为了能让学生乐于诵读,就要从我做起,率先垂范。早读课,我总是早早地来到教室,每天拿出十分钟时间与学生一起诵读古诗词;校本课,更是我们师生诵读古诗词的最好时光;校本课成了我们推荐好书、朗读经典古诗词和交流读书体会互动课;闲暇时,我们互相交换好书。一学期下来,我班的一批“小书虫”,除了读校本教材《华夏经典》内的古诗词外,还读了《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乐府诗集》等书。读的古诗词多了,学生的视野明显开阔了,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王安石、李煜、李清照、辛弃疾、龚自珍等诗词名家成了他们的好朋友,浪漫、写实、豪放、婉约等成了他们时常挂在嘴边的词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在他们心中荡起来阵阵涟漪,有些学生在历代经典古诗词的熏陶下经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诵读经典古诗词,使学生精神充实,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本学期,我和学生们一起读了岳飞的《满江红》、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杜秋娘的《金缕衣》、汉乐府《长歌行》、孟郊的《游子吟》等诗词。我明显地感觉到那些爱读书的孩子的精神世界充实且丰富了。他们此同龄的孩子更懂得爱、懂得宽容、懂得珍惜时间、懂得诚信的重要、懂得父母的艰辛、懂得老师的用心良苦,懂得生活的美好、懂得友谊的珍贵??此外,他们的谈吐也变得高雅,雅言雅行成了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读千年美文,做谦谦君子”,学生身上洋溢的浓浓书香气让人不由得联想起苏轼诗中的名句“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来。 (3)、诵读古诗词,可以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古诗词具有广泛性和渗透性,它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地影响着人身心各方面的发展。专家认为,“道德”、“品性”、“气质”等重要价格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熏习”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经典教材中皆是美心美文,嘉言懿行。让学生熟诵于口,濡染于心,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品性和修养,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诵读“国学”经典,可以修养身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懂得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每当看到学生慷慨激昂地背诵岳飞的《满江红、声情并茂的背诵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若有所思地背诵文天祥的的《过零丁洋》、神采飞扬地背诵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去)》时,我由衷感到高兴。学生的言行举止悄然发上了变化,关心起了国家大事,明白了要心怀祖国,做一个对国家、对民族有贡献的人。开展经典诵读,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了远大目标。
(4)、诵读经典古诗词,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一个人储备语言的最佳时期,让小学生多读、多背古诗词,有利于小学生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提高阅读、表达、写作能力,有效提高小学生综合语文素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又会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如学生认的字多起来了,就能提高初读课文的效率;背诵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