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课时作业 18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含解析 精品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6:31:1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课时作业 18 罗斯福新政

一、选择题

1.到1940年,美国65周岁以上未参加老年保险的人员中,约有200万人得到联邦和州政府的共同帮助,每人每月平均生活津贴20美元。这主要得益于罗斯福政府实施的( )

A.《全国工业复兴法》 B.《紧急银行法》 C.《公平劳动标准法》 D.《社会保险法》 解析:《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美国为复兴工业发展制定的措施,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紧急银行法》是为了恢复银行信用而采取的应急措施,与题干不符,故B项错误;《公平劳动标准法》是为了保障工人利益,限制资本家的剥削,与发放津贴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当时未参加老年保险的老人得到政府的生活津贴,主要得益于《社会保险法》的颁布,故D项正确。

答案:D 2.(2017·廊坊高一期末)美国《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限制生产规模,规定了工人的工作时数和最低工资标准等,愿意接受的雇主将能领到一个‘蓝鹰’徽章,他们把徽章悬挂在营业地点和印在产品上作为合格的标志。”一时间,“做守法公民,为国效力,只到有蓝鹰标志的地方购物”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制定上述内容的主要目的是( )

A.应对居高不下的失业率 B.帮助企业恢复生产 C.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 D.适应扩军备战的需要 解析:《全国工业复兴法》可以降低失业率但不是主要目的,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愿意接受的雇主将能领到一个‘蓝鹰’徽章,他们把徽章悬挂在营业地点和印在产品上作为合格的标志”“做守法公民,为国效力,只到有蓝鹰标志的地方购物”得出帮助企业恢复生产是主要目的,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规定了工人的工作时数和最低工资标准等”得出保障工人权利,但不能得出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不能得出适应扩军备战的需要,故D项错误。

答案:B

3.罗斯福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幽默地对记者们说,自1933年以来,“新政大夫”这个内科专家把美国的急性内科病医治好了。这主要是指( )

A.美国经济得到恢复 B.社会矛盾基本解决 C.生产关系暂时调整 D.经济危机得以避免

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作用。根据材料“新政大夫”“急性内科病”分析可知,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暂时摆脱经济危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

答案:A

4.1935年初,罗斯福在国情咨文中明确提出了第二次新政,要以“社会正义为目标按照美国传统和宪法精神实行变革”。为此,政府( )

A.加强对银行的监管 B.实施对工业的指导 C.开始兴办公共工程 D.建立社会保障体制

解析:加强对银行的监管是罗斯福新政第一阶段的内容,材料没有涉及,故

A项错误;实施对工业的指导是罗斯福新政第一阶段的内容,材料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开始兴办公共工程是罗斯福新政第一阶段的内容,材料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建立社会保障体制能够实现社会正义,是罗斯福新政第二阶段的内容,故D项正确。

答案:D

5.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因为《全国工业复兴法》授予联邦政府管理州内贸易等权力违宪宣布该法无效;1937年,最高法院认为联邦政府有权监管任何涉及州际贸易的劳资关系,否定了琼斯—劳克林钢铁公司对《全国劳工关系法》侵犯各州权力的控诉。这一变化反映出( )

A.联邦行政权力扩张影响司法公正判决 B.分权制衡机制削弱了新政的实际效果 C.政治经济的发展导致司法解释的变化 D.罗斯福新政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和1937年判决都符合美国宪法,都是公正的,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新政的实际效果,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因为《全国工业复兴法》授予联邦政府管理州内贸易等权力违宪……1937年,最高法院认为联邦政府有权监管任何涉及州际贸易的劳资关系”得出政治经济的发展导致司法解释的变化,故C项正确;罗斯福新政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但并未缓和,故D项错误。

答案:C

6.1933年3月,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这主要说明了( )

A.罗斯福准备实行专制独裁 B.罗斯福崇尚计划经济

C.美国受经济危机打击特别沉重

D.罗斯福反危机的思路是加强政府的行政职能 解析:材料中“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说明罗斯福想要加强政府的行政职能,所以D项符合材料含义,A、B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C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主旨不符。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美国工厂生产率增长55%。而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

材料二 兹宣布,国会的政策是:……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如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

——《全国工业复兴法》

材料三 罗斯福则认为胡佛的理论是让富人更为富有,让富人手指缝里的残羹冷炙落在普通人头上,而他(罗斯福)的理论是让普通大众生活得舒适而安全,让普通阶层的繁荣如酵母般带动各个阶层蒸蒸日上。

(1)材料一中反映出美国存在什么问题?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政府采取的针对性举措。

(2)据上述材料分析罗斯福新政具有的特点。

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问题”,根据材料一“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美国工厂生产率增长55%”得出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供应增加),工人工资增长缓慢(社会需求不足),供需矛盾尖锐。第二小问“措施”,根据所学,要解决供需矛盾,需要增加社会需求,根据材料二“引导如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得出保障工人最低工资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根据所学,直接救济或“以工代赈”能够增加社会需求;要减少供应,根据材料二“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得出在工业领域,政府指导生产、销售等各环节,从而减少盲目生产;根据所学,在农业领域,农民减耕减产利于减少农业领域的供应。第(2)问根据材料二“国会的政策是:……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得出抛弃胡佛的旧经济理论——自由主义,实行新的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根据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得出通过立法手段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根据材料二“引导如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材料三“他(罗斯福)的理论是让普通大众生活得舒适而安全……”得出关注民生、协调发展。

答案:(1)问题:供需矛盾较深。举措:农业领域,要求农民减耕减产;工业领域,对企业的产量、价格、销售等方面进行监督,减少盲目生产;直接救济或“以工代赈”;保障工人最低工资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2)特点:抛弃胡佛的旧经济理论——自由主义,实行新的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关注民生、协调发展;通过立法手段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课时作业 18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含解析 精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xyjo9vnav3z01x0bvw21wxgu8k8be00ni0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