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抒发。 例如,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再如,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曲作描写的景是萧瑟的,它所引发的感情是孤寂的、凄凉的、是深深的断肠人的离愁。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四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三)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人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 例如,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在诗人的眼中,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又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在这里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已分不开哪是“景”,哪是“情”。
(四)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作者的某种抱负和志趣。这类诗写的是
“物”,言的却是“志”,“物”与“志”是有机统一的。例如,
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诗人托物言志,借写柳树独出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概。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作者通过描写恋花飞舞的蝴蝶,自由歌唱的娇莺抒发了对大好春光的喜爱之情——借景抒情。又如,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是宋末诗人,有浓厚的民族意识。前两句写菊花远离百花丛,独自开放,表示自己不与元朝合作。后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托物言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