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最小弯曲半径的影响因素有材料的力学性能、弯曲线方向、材料的热处理状况、弯曲中心角。
5. 材料的塑性____越好__,塑性变形的稳定性越强,许可的最小弯曲半径就越小_____。 6. 在弯曲变形区内,内层纤维切向受压而缩短应变,外层纤维切向受受拉而伸长应变,而
中性层则保持不变。
7. 弯曲时,当外载荷去除后,塑性变形保留下来,而弹性变形会完全消失,使弯曲件的形状和尺寸发生变化而与模具尺才不一致,这种现象叫回弹。其表现形式有_曲率减小、弯曲中心角减小两个方面。
8. 相对弯曲半径r╱t 越大,则回弹量____越大____。
9. 影响回弹的因素有:(1)材料的力学性能。(2)变形程度。(3)弯曲中心角。(4)弯曲方式及弯曲模。(5)冲件的形状。
10. 在实际生产中,要完全消除弯曲件的回弹是不可能的,常采取改进弯曲件的设计,采取适当的弯曲工艺,合理设计弯曲模等措施来减少或补偿回弹产生的误差,以提高弯曲件的精度。
11. 改进弯曲件的设计,减少回弹的具体措施有:(1)尽量避免选用过大的相对弯曲半径(2)尽量选用ζs/E小,力学性能稳定和板料厚度波动小的材料。 12. 在弯曲工艺方面,减小回弹最适当的措施是___采用校正弯曲_。
13. 弯曲件需多次弯曲时,弯曲次序一般是先弯__外角,后弯内角;前次弯曲应考虑后次弯
曲有可靠的___定位__,后次弯曲不能影响前次以成形的形状。
14. 对于U形件弯曲模,应当选择合适的间隙,间隙过小,会使工件__弯边厚度变薄,降低
凹模寿命__,增大___弯曲力__;间隙过大,则回弹____大____,降低工件的精度_。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自由弯曲终了时,凸、凹模对弯曲件进行了校正。 (× )
2. 从应力状态来看,窄板弯曲时的应力状态是平面的,而宽板弯曲时的应力状态则是立体
的。 ( ∨ )
13
3. 窄板弯曲时的应变状态是平面的,而宽板弯曲时的应变状态则是立体的。 (× ) 4. 对于宽板弯曲,由于宽度方向没有变形,因而变形区厚度的减薄必然导致长度的增加。r/t
愈大,增大量愈大。 (× )
5. 减少弯曲凸、凹模之间的间隙,增大弯曲力,可减少弯曲圆角处的塑性变形。
( ×)
6. 经冷作硬化的弯曲件,其允许变形程度较大。 (×) 7. 弯曲件的回弹主要是因为弯曲变形程度很大所致。 (×) 8. 一般来说,弯曲件愈复杂,一次弯曲成形角的数量愈多,则弯曲时各部分相互牵制作用
愈大,则回弹就大。 (× )
9. 减小回弹的有效措施是采用校正弯曲代替自由弯曲。 ( × )
10. 弯曲件的展开长度,就是弯曲件直边部分长度与弯曲部分的中性层长度之和。
(∨ )
11. 当弯曲件的弯曲线与板料的纤维方向平行时,可具有较小的最小弯曲半径,相反,弯曲
件的弯曲线与板料的纤维方向垂直时,其最小弯曲半径可大些。 ( × ) 12. 在弯曲r/t 较小的弯曲件时,若工件有两个相互垂直的弯曲线,排样时可以不考虑纤维方
向。 ( × )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目的空缺处)
1. 表示板料弯曲变形程度大小的参数是_____B___。 A、y/ρ B、r/t C、E/σ
S
2. 弯曲件在变形区内出现断面为扇形的是____B___。 A、宽板 B、窄板 C、薄板
3. 材料的塑性好,则反映了弯曲该冲件允许___B_____。 A、回弹量大 B、变形程度大 C、相对弯曲半径大 4. 为了避免弯裂,则弯曲线方向与材料纤维方向_____A___。
14
A、垂直 B、平行 C、重合
5. 需要多次弯曲的弯曲件,弯曲的次序一般是____A____,前次弯曲后应考虑后次弯曲有
可靠的定位,后次弯曲不能影响前次已成形的形状。
A、先弯中间部分,后弯两端 B、先弯成V形,后弯成U形 C、先弯两端,后弯中间部分
6. 为保证弯曲可靠进行,二次弯曲间应采用____C____处理。 A、淬火 B、回火 C、退火
7. 相对弯曲半径r/t大,则表示该变形区中___B_____。
A. 回弹减小 B、弹性区域大 C、塑性区域大 8. 弯曲件形状为____A____ ,则回弹量最小。 A、π形 B、V形 C、U形
9. r/t较大时,弯曲模的凸模圆角半径___C_____制件圆角半径。 A、> B、= C、<
10. 不对称的弯曲件,弯曲时应注意___B_____。 A、防止回弹 B、防止偏移 C、防止弯裂 11. 弯曲件为____B____,无需考虑设计凸、凹模的间隙。 A、π形 B、V形 C、U形
四、问答题
1、
影响最小相对弯曲半径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板料最小相对弯曲半径数值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有: (1) .材料的机械性能与热处理状态
材料的机械性能与热处理状态对最小相对弯曲半径数值的影响较大,塑性
好的材料,其允许有较小的弯曲半径。所以在生产实际中,都将冷作
15
硬化的材料,用热处理方法提高其塑性,以获得较小的弯曲半径,增大弯曲变形的程度;或者对于塑性较低的金属材料采用加热弯曲的方法,以提高弯曲变形程度。 (2).弯曲件的弯曲中心角α
弯曲中心角α是弯曲件的圆角变形区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理论上弯曲变
形区局限于圆角区域,直边部分不参与变形。但由于材料的相互牵制作用,接近圆角的直边也参与了变形,扩大了弯曲变形区的范围,分散了集中在圆角部分的弯曲应变,使变形区外表面的受拉状态有所减缓,因此减小α有利于降低最小弯曲半径的数值。 (3).弯曲线的方向
冲压用的金属板料一般都是冷扎钢板,板料也就呈纤维状组织。板料在横
向、纵向及厚度方向上,都呈现出不同的机械性能。一般来讲,钢板在纵向(轧制方向)的抗拉强度比在横向(宽度方向)要好,所以弯曲线垂直于轧制方向,则允许有最小的弯曲半径,而弯曲线线平行于轧制方向,则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数值要大些。 (4).板料表面与侧面的质量影响
弯曲用的毛坯一般都是冲裁或剪裁获得,材料剪切断面上的毛刺、裂纹和
冷作硬化以及表面的划伤和裂纹等缺陷,都会造成弯曲时的应力集中,从而使得材料容易破裂。所以表面质量和断面质量差的板料在弯曲时,其最小相对弯曲半径的数值较大。 (5).弯曲件的相对宽度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