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湖州市第十二届“诺贝尔”杯七年级科学竞赛试题与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8:46:2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十二届“诺贝尔”杯七年级科学竞赛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卷共4大题,36小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2.试卷分为试题卷(共8页)和答题卷(共2页)。请在答题卷上写上考生姓名、学校、考号。 3.请考生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正确,多选、错选、不选均得零分)

1.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

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0克 B.中学生一只脚印的面积约200厘米2 C.一间教室的体积约50米3 D.一位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50牛

2.植物的根既能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又能把其他不需要的物质挡在外面,这主要是由于( ▲ )

A.细胞壁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 B.细胞壁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C.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 D.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3.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结出果实,能结出果实的花一定(①长有雌蕊和雄蕊;②长有雌蕊;③经历了自花传粉;④经历了传粉;⑤经历了受精)( ▲ )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③⑤

4.把0℃的水和-5℃的一块冰混合后,放在一个与外界隔热的容器里,那么过一段时间后,可能的状态是(①冰;②水;③冰水混合物)( ▲ )

A.①或② B.①或③ C.②或③ D.①、②或③ 5.对下列现象或做法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因为干冰升华时易吸收周围环境中的热量 B.膨化食品变得不再松脆,可能是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 C.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

6.岩石组成了地球的坚硬外壳——岩石圈,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岩石圈就是指地壳 B.岩石圈是指土壤层以下的岩石部分 C.岩石是构成地貌、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 D.地球上的岩石圈被划分为七大板块 7.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中,发生的物态变化不属于液化的是( ▲ ) ...

A.在寒冷的冬天,长跑运动员在跑步时,不断从口中呼出“白气” B.在严寒的冬夜,房间玻璃窗的内表面常有小冰花出现 C.在炎热的夏天,可看到棒冰周围冒出“白气” D.在炎热的夏天,自来水管的表面常有水珠出现

8.如图所示,一束光由空气进入某种透明物质时,在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AO可能是入射光线 B.OB可能是折射光线

C.OC必定是反射光线 D.BO必定是入射光线

9.渔民从海水中打捞起一种动物,经解剖发现它有脊椎骨,繁殖方式是胎生、哺乳。请你根据所学的动物学知识判断这一动物可能与下列动物同一类的是( ▲ ) A.企鹅和蟾蜍 B.蝙蝠和白鳍豚 C.扬子鳄和娃娃鱼 D.鸭和熊猫

第8题图

10.烹制油炸食品时,如果不慎将水滴溅入烧热的油锅中,会听到“叭叭”的响声,同时油花四溅。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水的密度比热油的密度小 B.水滴的温度与油的温度不一样 C.水的沸点比热油的温度低 D.水的比热容比油的比热容大 11.一种名为“落地生根”的植物,能在叶缘生出“不定芽”和“不定根”(如图所示),当叶片脱离母体落在潮湿的地面上后,就可能发育成一株独立生活的新个体。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 )

①无性生殖 ②有性生殖 ③营养繁殖 ④分裂繁殖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2.如图所示是由3个圆所构成的类别关系图,其中Ⅰ为大圆,Ⅱ和Ⅲ分别为大圆之内的小圆。符合这种类别关系的是( ▲ )

A.Ⅰ:生物 Ⅱ:真核生物 Ⅲ:原核生物 B.Ⅰ:无脊椎动物 Ⅱ:鸟类 Ⅲ:草履虫 C.Ⅰ:植物 Ⅱ:裸子植物 Ⅲ:松树 D.Ⅰ:生物 Ⅱ:植物 Ⅲ:被子植物 13.下列四组生物,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 ▲ )

A.香菇、水绵、变形虫 B.烟草、草履虫、大肠杆菌 C.小麦、番茄、大豆 D.豌豆、灵芝、酵母菌 14.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图甲表示显微镜视野中微生物游动的方向,为了不使该微生物在视野中消失,则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是图乙中的( ▲ )

A.A方向 B.B方向 C.C方向 D.D方向

15.下列各项中,与“神经细胞→神经组织→脑→神经系统→羊”的层次一致的是( ▲ )

A.神经细胞→神经组织→脑→神经网→水螅

B.分生区细胞→分生组织→根→茎→小麦 C.骨骼肌细胞→骨骼肌→骨骼→运动系统→牛

D.上皮细胞→上皮组织→肺→呼吸系统→马

16.如图所示是某小孩正在沿滑梯匀速下滑,则滑梯对该小孩作用力的的大小和方向分别是( ▲ )

A.小于重力和沿滑梯斜面向上 B.大于重力和沿滑梯斜面向下 C.等于重力和垂直滑梯斜面向上 D.等于重力和竖直向上 17.三个试管中分别装甲、乙、丙固体,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甲、乙、丙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关于甲、乙、丙之间的质量关系,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

A.甲的质量大于乙 B.甲的质量小于乙 C.乙的质量大于丙 D.乙的质量小于丙 18.有关地质灾害的防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时间(分)

第17题图

温度(℃)

第16题图

显微镜的视野

载玻片移动方向

第12题图

不定芽 不定根

第11题图

第14题图

①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②植树造林可以减少泥石流或滑坡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③目前,人类可以通过监测准确预报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地震强度;④目前,人类对地质灾害的防御对策可使人类避免地质灾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 )

第19题图

A.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B.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 C.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 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 20.如图所示,A、B两物体的重力分别为30牛、40牛,A用细绳悬挂在顶板上,B放在水平地面上,A、B之间有弹簧固定连接,绳和弹簧重均不计。若已知弹簧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弹力为20牛。那么绳对物体A 的拉力( ▲ )

A.一定是50牛 B.一定是70牛 C.可能是10牛 D.可能是90牛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空2分,共38分)

21.善于观察的小明发现,张老师上课时,观察远处的同学时要摘下眼镜,而看近处的课本时,又要戴上眼镜。这样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非常不方便。张老师的眼睛属于 ▲ (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如图所示是现在比较常见的眼镜,这种眼镜的镜片分A、B两个区,A区厚薄均匀,B区可以矫正视力。张老师戴上这种眼镜就可以通过 ▲ 区看远处同学(填“A”或“B”),再不需要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了。

第21题图

第20题图

22.实验课上,老师将两张刚刚制好的永久装片和两张写明“球形细菌”和“酵母菌”的标签交给你,请你借助显微镜正确地将标签贴好,你判断的依据是看它们有无 ▲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发现他们最大的区别是有无 ▲ 。 23.试分辨下列结构属于生物体的什么结构层次?(把序号填入横线) ①皮肤 ②切断莲藕发现的丝 ③草履虫 ④叶脉 ⑤衣藻 ⑥洋葱的鳞片叶 ⑦西瓜果肉中一个个亮晶晶的小颗粒 ⑧草莓 ⑨肌腱

细胞: ▲ ;器官: ▲

24.甲、乙两物体分别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运动过程中受力不平衡的是物体 ▲ (填“甲”或“乙”); (2)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 ▲ ,如果它表示的是某个科学量,则表示的具体意义是 ▲ 。

(3)乙物体在25秒内通过的路程共 ▲ 米。

25. 如图所示是足球比赛瞬间的照片,照相机曝光时间为0.02秒,由此

可估算出足球此刻的速度约为 ▲ 米/秒。 26.如图是桃花发育成果实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③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后发育成 ▲ (填名称)。 (2)图中②和④构成果实,其中②是由 ▲ (填名称)发育而来的。

(3)有一果农发现他栽的桃树中,在一株桃树上有一枝条结出的果实又大又甜。他想在其他的桃树上也能够结出又大又甜的果实,应采用营养繁殖中的 ▲ 。

第26题图 第25题图

第24题图

27.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弹簧的伸长量分别为Xl、X2、X3:

图①中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并处于静止状态。

图②中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的拉力作用,并处于静止状态。

图③中弹簧的左端挂一小物块,物块在粗糙的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Xl、X2、X3的大小关系是: ▲ 。

28.如图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分别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并通过调整 ▲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 。

29.如图所示是一个阶梯形的光滑台面,小球以一定的速度v沿上一级水平台面向右运动。小球经斜面下落的运动路线是哪一种情况? ▲ (填“甲”或“乙”),理由是 ▲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32分) 30.小明通过实验测量植物油的密度。

第29题图

第28题图

第27题图

(1)小明同学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后, 发现指针在分度盘前左右不停地摆动,摆动幅度如图甲所示,则可判定他下一步应该进行的具体操作是: ..

▲ 。

(2)小明将天平调节平衡后,就按乙、丙、丁图的顺序进行实验。根据图中数据计算:植物油和烧杯的

总质量为 ▲ 克,该植物油的密度为 ▲ 千克/米3 。

(3)小明按上述步骤进行正确操作,实验得到的密度值比实际值 ▲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小明为了减小误差,对实验进行了改进。①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植物油的总质量m1;②将待测植物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植物油的总质量m2;③将烧杯中一部分植物油倒入量筒中,测出这部分植物油的体积V。以上改进后的实验操作正确顺序应是: ▲ (填字母代号),计算植物油密度的表达式:ρ=

▲ 。

(4)有一架托盘天平,没有游码,最小砝码为100毫克,用这架天平称量某物体时,当在右盘中加入36.20克砝码时,天平指针向左端偏1小格;如果在右盘中再加入100毫克的砝码时,天平指针则向右端偏1.5小格,那么被测物体的质量为 ▲ 克。

31.春雨潇潇,滋润万物。然而有些雨水,却能腐蚀建筑物和户外雕塑,使植物枯萎。这是为什么呢?因

湖州市第十二届“诺贝尔”杯七年级科学竞赛试题与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y7se0tl7q9kcek7h0uq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