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宁夏回族民间传统体育习俗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3:04:0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宁夏回族民间传统体育习俗

踏 脚

流行于宁夏南部山区。在泾源县园子村,每逢农闲时节,无论老人还是小孩,都要聚集在一起进行热闹的踏脚活动。据该村回族老人祖辈转述,踏脚活动在唐朝中叶由阿拉伯、波斯等国穆斯林商人来华贸易时带入,这些回族先民当时居住在长安等地,以后娶妻生子,世代定居,成为回族形成的一个部分。清朝时期,居住在长安、渭南等地的一部分回民迁入泾源县,踏脚活动也由此带入并世代相传至今。

踏脚动作敏捷干练,步法轻盈有序,出腿迅速有力,腾挪躲闪,攻防俱备,充分体现了回族自强不息、英勇顽强、豪爽矫健的民族性格。

踏脚一般在平坦宽敞处举行,如今规范为10米×10米的场地,要求不准穿皮鞋等硬底鞋,不准用头、拳、肘、臂进攻对方。赛前两至三人结对各为一方,也可一人对一人,二人对四人等。比赛时双方以从身后或侧身蹬腿或踢脚相互进攻,如果被蹬倒或招架不住而退场便为失败。双方对踏时,其基本动作是平踏、跛脚、背脚、连环转、飞脚等。

1989年,踏脚参加宁夏第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表演金奖;1991年,被自治区第二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和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同时列为表演项目;在第四、五、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获得金奖两次,银奖一次。1988年,回族踏脚舞经过泾源县文化部门艺术加工后搬上舞台,多次获得各类奖项。

打木球

回族青少年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群众俗称“打篮子”、“赶毛球”,由“打锁儿”等演变而来,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木球是用一种硬度强、不易破裂,长约8厘米、粗约10厘米的木棍削成的椭圆形小球,形如小橄榄球。比赛场地一般长30米、宽20米,中间有一条中场线,两边各有一个3米宽、0.5米高的球门。比赛时间为20分钟至2小时左右,分上下两场。

民间打木球器具简单、打法灵活简便,不受场地、器材、人数的限制,每人只要准备一根60厘米长的木棒或木板用来击球即可。比赛时,由裁判召集双方队长挑选球门,确定谁先击球。当裁判宣布比赛开始后,双方队员各持木棒击球。场上你追我赶,竞争非常激烈。每攻进对方球门一球就赢得一分,以攻进数量多少计胜负。比赛结束后,胜方由一人用木棒将球猛力击出,负方派一队员从击球点出发吆喝“嗦儿??”跑向落球点将球拾起跑回,中间吆喝“嗦儿”声时不许换气,有些队员在吆喝“嗦儿”声中不能一气呵成,需重新受罚。

1986年,在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上,木球被正式列为表演项目。1990年,我区举办了全国8省区木球邀请赛。在1991年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木球被正式列入比赛项目。近10年来,我区曾多次举办木球单项运动会,受到群众欢迎。

下方棋

盛行于同心、海原、固原、西吉等南部山区农村回族群众中,俗称“下方”。群众在劳动休息期间或茶余饭后,三三两两蹲在一起下方棋,下棋的人多了就摆几摊。方棋是一种培养智力的体育娱乐活动项目,多少年来一直兴盛不衰。

方棋下法简便,没有专门的棋盘和棋子,也不需要裁判,只要找一个平坦干净的地方,用石子在地面画上横7行、竖8行的交叉线,便成为42个方棋、56个棋眼的棋盘。双方以石头、土疙瘩、木柴棍或干羊粪作为棋子。下棋前一般讲好规则,例如是否允许悔棋等,之后便开始下棋。对弈时双方轮流布子,布局完成后轮流行棋,若一方能走成4枚棋子彼此相连的正方形,即可“吃掉”对方任何一个破坏“成方”的棋子,直到分出胜负。

1991年,在自治区第二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上,下方棋被正式列为比赛项目。在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方棋名列其中,方棋以广泛的群众基础性将走入更多人的视野。

掼 牛

回族群众的掼牛与西班牙斗牛不一样:西班牙斗牛要用剑把牛刺伤,而回族的掼牛不伤牛身,完全靠个人的勇敢与灵活把牛摔倒。

关于掼牛还有一个传说。据说很久以前,在一个回族聚集的地方居住着近千户人家,他们每年过宰牲节时都要宰上百头牛。宰牛时要把牛赶在一起,然后由四五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拿着绳索和木棍,互相配合把牛捆倒在地。有一次在捆一头大公牛时,一个小伙子被牛顶

伤后不久就“无常”了,乡亲们为此都很伤心。第二年宰牲节时,一个勇敢聪明的年轻人眼尖手快,他独自一人敏捷地把牛掼倒,乡亲们都赞不绝口,广为传扬。在他的影响下,以后每到宰牲节,就有不少精明强壮的小伙子都来掼牛。从此以后,掼牛活动成为回族群众喜爱的一项传统体育习俗,每年宰牲节还进行表演。

掼牛没有什么严格规则,只要在一定时间内把牛掼倒即可。回族群众在掼牛表演时一般都机智灵活,面对暴跳如雷的大公牛,跨一步向前,双手紧握两只牛角,全神贯注地用力把牛头拧向一侧,然后迅速用右肩扛住牛下巴,把牛脖子使劲一摁,公牛前脚立刻跪下,随即用力压住牛的颈部,通过拧、扛、压等一系列动作把公牛掼倒,使之四脚朝天。

1982年,在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全上,掼牛项目参加了表演,受到兄弟民族和外国穆斯林朋友的欢迎和好评。

拔 腰

也叫拔桩,是回族群众田间地头和茶余饭后助兴的一种比赛活动。

拔腰不能用脚,双脚不许移动,采取三局两胜制。比赛时俩人侧身弯腰抢先用双臂搂抱住对方腰部,抱稳之后由裁判发令,双方用尽全身力气将对方抱起,两脚拔离地面悬空者为败。

拔腰比赛双方体质、年龄要基本相等,不能过于悬殊。如双方力量悬殊,力大者大吼一声就能拔起对方。如强手相遇,双方势均力敌,

虽手段使尽,各倾全力却仍相持不下,一时难见高低。这时围观群众开始向双方助威,在连续不断的“加油”声中,直至有一方被拔得双脚离开地面为止。

拔腰这项体育活动方式简便,不受场地和器材的限制,对培养人的耐力、灵敏和柔韧度等身体素质,都有一定锻炼。

搜索更多关于: 宁夏回族民间传统体育习俗 的文档
宁夏回族民间传统体育习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yatb7juuj0wk4t3w2g5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