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屏幕出示情景图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图中是什么地方?你从图中都找到了什么?
(2)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仔细观察后告诉老师,行吗?
(3)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提出问题 引入新知 (1)反馈不同的问题
(2)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不少,我们一个一个地解决,好吗?我们先解决“赵伯伯平
均一次运多少箱黄瓜”,怎样解决呢? A、学生反馈用除法做,60÷3=20(箱)
B、那“60÷3=20”,有谁知道他是怎样算出来的呢? 二、思考交流 探索新知
1、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先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小组反馈 学生汇报:
生1、我们是这样想的:20×3=60,那么60÷3=20。
生2、想:60里有6个十,6个十平均分成3份,1份就是2个十,就是20。
生3、60÷3=20,能不能这样想:先想口诀“二三得六”。就是
算60÷3=20。
生4、我们小组的算法与我们以前学习的口算乘法差不多。先不管60里的那个“0”,算完6÷3=2,再在商20的末尾添上0就行了。
3、小结:你们能想到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真是太了不起了!实际上这节课我们讲的就是除法的口算,也给你们小组加一个动脑标识。(师板书课题:口算除法)
三、体验新知:
1、下面请你独自解决第二和第三个问题好吗?
这两个问题,我们也应该添上那两个字。“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王叔叔平均
一次运多少箱?”生列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是怎样计算的,然后全班汇服。
(1)学生反馈
(2)小结:同学们在口算除法时,可以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
四、拓展训练,巩固新知
1、第15页的“做一做”第2题,指名口算。 2、“做一做”第1题,生独立解决,全班反馈订正。 五、课堂小结
口算除法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算的? 六、随堂作业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 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表内除法的扩展灵活进行除法估算。 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课本例2: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2、 李思家4个月用电143度,平均每个月用电多少度? 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1、列式:124÷3≈ 143÷4≈ 2、 请学生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3 学习估算方法。
(1)124÷3≈ 如何估算?(124≈120 120÷3=40 124÷3
≈40,124=120+4 120÷3=40 4÷3≈1 40+1=41)
分析比较:两种方法都正确,虽有细微差异,但都接近准确值,不影响对问题合理解决。
(2)学生独立估算:143÷4≈ (143≈160 160÷4=40 143÷4≈40,143≈120 120÷4=30 143÷4≈30)
引导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
十(几千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三、联系实际进行估算。
1、每本笔记本3元,200元最多能买多少本?
2、185人的旅游团要在“阳光饭店”住宿,每4人一间,最少需要多少间?
第1题:
(1)学生独立列式估算 200÷3≈。
生1:200≈210 210÷3=70 200÷3≈70 最多能买70本。 生2:200≈180 180÷3=60 200÷3≈60 最多能买60本。 生3:200=180+20 180÷3=60 20÷3≈6 60+6=66 最多能买66本。
(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200元能估成210元吗?为什么?
(3)组织学生交流:只有200元,估算时不能将200估大,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