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三二轮复习讲练测【新课标版语文】
考向一 人物形象 1.讲高考
(1)考纲要求
能够鉴赏诗歌中塑造的形象或抒情主人公形象。
(2)命题规律
鉴赏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热点,设问方式一般为“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中刻划了的某形象有怎样的特征”等,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少数省市也有客观选择题的形式。 例1【2014年高考江苏卷】古诗词鉴赏(11分)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樵渔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
(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3分) (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
例2【2014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1
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2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1居士:指文人雅士。○2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
2.讲基础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又分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存在诗人的形象或影迹。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把诗歌中诗人的形象准确形象地描述出来,并作赏析。在送别、怀古、闺怨、爱情等题材的诗歌中,诗人往往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写人来表达情感。
3.讲典例
【例1】(15届广东汕尾白沙中学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7分)
对雪秋怀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①本诗写于被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②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1)老翁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3分) (2)颔联在整首诗中起了怎样的作用?(4分)
【趁热打铁】(15届江苏淮安高三第一次调研)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夜 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闇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⑴第一首诗的第三句“写岭色,兼写筝声”,请对此简要说明。(3分) ⑵简要概括第二首诗中“弹筝者”的形象特征。(4分) ⑶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4分)
【例2】(15届黑龙江哈尔滨一中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生查子 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⑴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概括回答并结合诗句加以分析。(5分) ⑵有人评价这首词物与我、景与情“融溶亲密”,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趁热打铁】(15届浙江诸暨三都中学高三10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7分)
半山春晚即事①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路静,交交②园屋深。 床敷③每小息,杖屦或幽寻。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①此诗作于新法失败后,诗人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半山时。②交交:树枝交接覆盖的样子。
③床敷:安置卧具。
⑴前三联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试作简要分析。(3分) ⑵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4分)
4.讲方法
(1)抓住下面描写刻画人物的角度:如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 (2)抓住侧面描写塑造人物的角度:如环境的烘托渲染、他人他物的对比衬托等。 (3)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 (4)积累常见的形象及特征。
常见的人物形象类型有:①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⑤矢志报国、慷慨愤世,⑥献身边塞、反对征伐,⑦爱恨情长,⑧友人送别、思念故乡。
(5)掌握一般答题步骤。
提问方式: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本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ⅩⅩ是什么样的形象?
答题步骤:①什么形象;(性格特征+身份)②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③形象的意义。
5.讲易错
【题目】简析下面这首宋词塑造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天山:即祁连山,这里指抗金前线。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考向二 事物形象 1.讲高考
(1)考纲要求
能够鉴赏诗歌中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形象或具有特定含意的事物形象。
(2)命题规律
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的象征意义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题型以主观题为主。
例1【2013?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
(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6
分)
例2【2013?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