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地
理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题号 得分 一 二 总分 一、选择题
1. 墨卡托投影法:由荷兰地图学家墨卡托(G.Mercator)于1569年创拟。假设地球被套在一个圆柱中,赤道与圆柱相切,然后在地球中心放一盏灯,把球面上的图形投影到圆柱体上,再把圆柱体展开,就形成以一幅墨卡托投影的世界地图。此制图法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中。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因为墨卡托投影法造成变形最明显的地区是
A. A所在地区________ B. Q所在地区________ C. P所在地区________ D. R所在地区
2. 比例尺为万分之一的地图,最适合下列哪一种用途
A. 车站周边的土地利用________ B. 铁路线路网________ C. 工业城市的分布________ D. 航空线路网
2. 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设计。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让主人享受着酷暑中的阵阵清爽。据此完成 下面小 题。
1. “风塔”底部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A. 辐散下沉________ B. 辐合下沉________ C. 辐散上升________ D. 辐合上升 2. 与“风塔”原理相同的是
A. 温室大棚气温较高________ B. 锋面暖气团的上升运动 C. 秘鲁沿岸的上升流________ D. 水库库区比周边降水少
3. 城市功能用地的演替表现为用地的扩展,又表现为功能用地的相互转换,是城市功能集聚与扩展的空间反映。我国北方某综合性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建成区面积从2003年的237平方千米增加至330平方千米。下图为“2003~2012年该城市的外部扩展与内部更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图中显示,一直都是该城市中心城区主要的城市功能用地的外部扩展与内部更替的情况,该功能用地有可能为
A. 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________ B. 居住用地C.商业服务设施用地 D.工业用地 2. 2003~2012年,该城市功能用地变化表明,该城市
A. 发展仍在向城市中心集聚________ B. 城市空间形态变化不大 C. 功能用地以均衡发展为主________ D. 发展以向外扩展为主
4. 相对于修筑堤防、改迁河道等耗资巨大的主动防洪工程,在人力、资金相对不足的古代,珠江三角洲西部高要地区有30多个村落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被动防洪,形成独特有趣的八卦形态。图甲示意高要地区八卦村落分布区,图乙(遥感图片)示意某“八卦村”的道路和排水系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与西江北岸相比,南岸的村落多呈八卦形态主要是因为这里
A. 水源丰富________ B. 水灾多发________ C. 水运便利________ D. 耕地充足 2. 根据“八卦村”排水系统的形态可以推断
A. 池塘位于村中心方便蓄水________ B. 道路都与排水系统并行方便出行
C. 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山岗上________ D. 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盆地里 3. 近20年来,高要地区许多“八卦村”的形态逐渐瓦解,可能是由于该地区 A. 年降水量减少________ B. 台风登陆减少 C. 防灾意识增强________ D. 堤防趋于完备
5. 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地处喜马拉雅山脉西端,村外山坡上蜿蜒而下的是有几百年传统的人造冰川。历史上每逢干旱年份的3月,土邦王分派给村民的徭役中最艰苦的就是到较远自然冰川中切割大块的冰块,两人一组,用背篓不间断接力运到村子上方,堆砌之后覆盖上树叶杂草,令人惊讶的是,冰川居然会不断长大,到5月耕种的季节,融化后就是灌溉水源的保障,下图为克什米尔地区图,读图5,完成下列问题。
1. 文中冰川不断长大的原因是
A. 高山冰川融化流入________ B. 堆砌的冰川融化膨胀
C. 冰川温度低,使周围空气中水汽凝结________ D. 村民抽取的印度河水浇在人造冰川上
2. 有关拉达克地区的地理特征,推测正确的是
A. 聚落主要分布在气温稍低的山坡上________ B. 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是冰川融水
C. 印度河的上游夏季水量小________ D. 拉达克地区气温日较差小
二、综合题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所示的竹丝扣瓷,又称“瓷胎竹编”,起源于清代中叶,当时主要用做贡品。由于世道艰辛,技艺几经绝传。20世纪50年代经重新发掘、恢复生产。80年代,平乐从事瓷胎竹编的厂家有1 0多家,规模最大的竹编厂拥有技术工人三、四百人,形成了当地竹编工艺的高峰期,产品畅销港澳、东南亚、英、意、美等地区和国家;而201 0年,仅仅能找出70多名会此手艺的师傅。
竹丝扣瓷是以“景德镇”名瓷为胎,精选邛崃山(见图5)一带阴面的健壮慈竹为材料,专门择取生长2-3年、节距2尺左右,无划伤斑迹的壮竹,经过破竹、烤色、抽匀等十几道手工工序, “百斤原竹只抽丝八两”。然后,让根根竹丝依胎成形,紧贴瓷面,所有接头之处都做到藏而不露,整个过程全凭双手和一把刀进行手工编织,工艺复杂、制作考究,宛如天然生成。精心制作一套竹丝扣瓷耗时达数月之久。
(1)分析邛崃山一带成为竹丝扣瓷的主要竹材产地的气候条件。 (2)归纳20世纪80年代,竹丝扣瓷产业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 (3)分析当今竹丝扣瓷产业从业人员极少的原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