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 专题13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高考押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8 18:25:1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精品文档123 专题13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高考押题专练

结合某日四川气象干旱监测图,回答1~2题。

1.要持续监测该地区的旱情,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 A.GPS B.GIS C.RS D.数字地球 【答案】C

【解析】RS(遥感)可用于自然灾害的监测,能够持续监测旱情等灾害的发展。 2.该幅干旱监测图的绘制主要是依赖( ) A.GPS B.GIS C.RS D.数字地球 【答案】B

【解析】该图的绘制需要对多种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因而需要运用GIS。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对自然演化过程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捕捉、监测、描述、表达的能力迅速提高,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据此完成3~4题。

3.关于全球定位系统在如今物流快递运输中的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车辆跟踪 B.合理分配车辆 C.降低能耗 D.提高运营成本 【答案】D

【解析】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对交通车辆实时监控,综合各个车辆的运行情况,总结反映出各交通线路上车辆的总体运行情况,从而指导车辆走最合理的路线,达到在各交通线上合理分配车辆的目的,对各车辆来说,可以加快运行速度,降低能耗,提高运行效率。

4.国家气象局每天为媒体提供的卫星云图的制作主要使用了( ) ①遥感 ②地理信息系统 ③全球定位系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地方的辅导 精品文档123 【答案】A

【解析】国家气象局每天为媒体提供的卫星云图是通过遥感获得信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信息加以处理后得到的。

南华礁(8°45′N,114°13′E)为南沙群岛中部的一个珊瑚环礁(环礁内一般有厚达1 000余米的造礁石灰岩,其基座为玄武岩质海底火山,呈环状或马蹄状),是中国固有领土,自2015年4月11日至12月下旬,越南非法造陆活动在礁盘两侧填出了共0.03平方千米的陆地。下图为南华礁西航道2015年8月28日与2015年12月31日对比图。回答下题。

5.我国科学家利用现代技术监测南华礁面积变化趋势,其使用的技术是( ) ①北斗导航系统 ②遥感 ③地理信息系统 ④数字地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两幅图是前后不同时期的比照图,是通过遥感获得信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信息加以处理后得到的。

6.获取全球夜间灯光亮度地图所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IS

C.GPS D.BDS(北斗导航系统) 【答案】A

【解析】全球夜间灯光亮度图就是遥感卫星在太空对地球拍摄的照片,故A项正确。GIS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故B项错误。GPS是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BDS是北斗导航系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故C项、D项均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结合某日四川气象干旱监测图,回答7~8题。

地方的辅导 精品文档123

7.要持续监测该地区的旱情,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 A.GPS B.GIS C.RS D.数字地球 【答案】C

【解析】RS(遥感技术)可用于自然灾害的监测,能够持续监测旱情等灾害的发展。 8.该幅干旱监测图的绘制主要是依赖( ) A.GPS B.GIS C.RS D.数字地球 【答案】B

【解析】该图的绘制需要对多种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因而需要运用GIS。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地理环境的研究,服务于日常生产生活。读图回答9~10题。

甲 我国西北某地遥感影像图

地方的辅导 精品文档123 乙 车载导航仪示意图 9.利用甲图可以( )

A.了解地形和地貌特征,开展土地资源调查 B.监测风沙和干旱灾害,进行灾情预测分析 C.确定时间和空间定位,进行路线筛选导航 D.测算经济和人口数据,确定商业网点布局 【答案】A

【解析】甲图为遥感影像图,利用遥感可以了解该地地形和地貌特征,从而开展土地资源调查。 10.有关乙图车载导航仪及其所示电子地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车载导航仪借助GIS实现精确定位 B.车载导航仪通过RS获得交通信息 C.电子地图可以实现人机交互功能 D.电子地图不能显示自然地理信息 【答案】C

【解析】车载导航仪的运行主要依赖全球定位系统,电子地图可以实现人机交互功能。 下图示意使用GIS分析某类自然灾害(X)的模型构建。读图回答11~12题。

11.该类自然灾害(X)是( ) A.地震 B.内涝 C.滑坡 D.塌陷 【答案】B

【解析】该模型是根据气象、水利、水文等专业知识来分析某类自然灾害(X)的,且涉及城市地理数据库,分析成果有降雨、产汇流、排水模型,与城市的气象和水文状况密切相关,而选项中与降雨、径流有密切联系的就只有城市内涝。

12.近年来该类自然灾害在我国的发生频率不断增大,其原因不可能包括( )

地方的辅导 精品文档123 A.开采地下水使地面沉降 B.空气中颗粒物浓度上升 C.不透水下垫面不断增加 D.城区与郊区温差有所下降 【答案】D

【解析】该类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主要从气候和地形方面分析。从气候看,有短时间强降水;从地形看,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表积水,易发生内涝。开采地下水使地面沉降,导致排水不畅;不透水下垫面不断增加,不利于地表水下渗,易造成地表积水。空气中颗粒物浓度上升增加了空气中的凝结核,可能增加降水。城区与郊区温差有所下降,会减弱热岛效应,使城区降水减少。

目前地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下图为不同地物的反射率曲线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利用不同地物反射率的差异获取地面信息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答案】A

【解析】遥感技术可利用传感器接收不同地物反射的电磁波信息。

14.为顺利获知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与水稻的播种比例,最佳的监测波长为( ) A.0.5微米 B.0.8微米 C.1.0微米 D.1.2微米 【答案】B

【解析】小麦与水稻的种植区分别为旱地和水田,水田属于人工湿地。从图中可知,小麦和湿地这两种地物在0.8微米波长时反射率差异最大,分辨率最高。

科技人员开发一种随身携带的伴行包,以便家人及时找到迷路的老人,下图反映了寻找老人的过程。读图回答15~16题。

地方的辅导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 专题13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高考押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yknl9z6qi6gjog0oh073pit886azp004qv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