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 类型 大 气 污 染 物 水 污 染 物 排放源 (编号) 污染物名称 处理前产生浓度 及产生量(单位) 处理后排放浓度 及排放量(单位) 储油罐、加油机 非甲烷总烃 3.14t/a 2.09t/a 废水量 生活污水 COD NH3-N 固 体 废 物 职工生活 油罐清洗 生活垃圾 废油渣 200.31m3/a 350mg/L,0.07t/a 30mg/L,0.006t/a 2.37t/a 0 0.2t/a 0 项目噪声主要来自生产设备的运行,主要有加油机、泵类等设备噪声以及车辆噪声,噪噪声 声级在70~85dB(A)。 其他 无 主要生态影响: 本项目所在区域内有完整的规划建筑及绿化带,无需要特殊保护的树种,该项目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都采取了有效地治理措施,不会对该地区原有生态系统造成明显的影响。 23 / 53
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施工期间,该项目的实施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是建筑机械的施工噪声、扬尘,其次是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 一、 噪声影响分析 施工噪声主要可分为机械噪声、施工作业噪声和施工车辆噪声。机械噪声主要由施工机械所造成,如挖土机械、打桩机械、混凝土搅拌机、升降机等,多为点源;施工作业噪声主要指一些零星的敲打声、装卸车辆的撞击声、吆喝声、拆卸模板的撞击声等,多为瞬时噪声;施工车辆运输土石方及建筑器材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属于交通噪声。在这些施工噪声中,对声环境影响最大的是机械噪声。不同施工机械的噪声源强见表6。在多台机械设备同时作业时,各台设备产生的噪声会产生叠加,根据类比调查,叠加后的噪声增值约为3~8dB。见表21。 表21 建设期间施工机械设备噪声强度值(测量距离10-15m) 机械设备 推土机 搅拌机 静力打桩机 噪声值范围dB(A) 78~96 72~85 75~85 机械设备 运输机器 挖土机 卷扬机 噪声值范围dB(A) 85~94 70~83 70~83 施工期噪声具有临时性、阶段性和不固定性等特点,不同的施工设备产生的噪声不同,在多台机械设备同时作业时,各台设备产生的噪声会产生叠加,使噪声值增加3~8dB,并在空旷地带的传播距离较远。 通过分析,施工现场噪声不满足《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的夜间噪声值要求(昼间:70dB(A),夜间:55 dB(A)),如果不实施有效的防范措施,会对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根据以上分析,要求建设单位在施工场界处设置隔音壁(墙),并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1、施工单位应尽量选用先进的低噪声设备,在高噪声设备周围设置屏障以减轻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施工机械放置在远离居民点的位置,施工现场噪声控制应按《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执行。 2、混凝土在配制过程中的噪声和粉尘对外环境的影响均较大。如果均采用自制混凝土,多个点的混凝土搅拌噪声叠加,对场界噪声的影响较大。因此,建设方应考虑更多地采用商品混凝土,实现施工期噪声减量。 24 / 53
3、精心安排,减少施工噪声影响时间,禁止夜间施工。如需夜间施工,需按国家有关规定到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时办理夜间施工许可手续,并张贴安民告示。相对昼间作业环境,夜间作业对周围居民的影响更大,因此为防止在夜间混凝土搅拌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夜间应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 4、施工中应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护保养,避免由于设备性能差而增大机械噪声的现象发生。 5、制定合理的运输线路,车辆运输应尽量避开居民区。 6、强设备维护,保证车辆、施工与拆除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况; 7、施工与拆迁场地周围建设围挡,尽量设置单独出入口; 8、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不用冲击式打桩机,应采用静压打桩机或钻孔式灌注机,以减少对周围影响; 9、对噪声相对较高的设备如搅拌机、电锯,建议在加工场外加盖简易棚。 通过采用上述防范措施,能够有效控制施工期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施工场所离敏感点较远,因此不会对周围敏感点造成大的影响。 二、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该项目施工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扬尘,主要由土地平整、土方填挖、物料装卸、水泥搅拌和车辆运输造成的。对整个施工期而言,施工产生的扬尘主要集中在土建施工阶段,按起尘的原因可分为风力起尘和动力起尘,其中风力起尘主要是由于露天堆放的建材(如黄沙、水泥等)及裸露的施工区表层浮尘因天气干燥及大风,产生风尘扬尘;而动力扬尘主要是在建材的装卸、搅拌过程中,由于外力而产生的尘粒再悬浮而造成。 该项目由于扬尘的源强较低,根据类比调查,扬尘的影响范围主要在施工现场附近,100米以内扬尘量占总扬尘量的57%左右。施工场地的扬尘,大部分来自施工车辆,在同样清洁程度的条件下,车速越慢,扬尘量越小。因此施工车辆在进入施工场地后,需减速行驶,以减少施工场地扬尘,建议行驶车速不大于5km/h,此时的扬尘量可减少为一般行驶速度情况下的1/3。 根据《山东省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规定,施工期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建立扬尘污染防治责任制,并做到以下扬尘预防与控制措施: 1)施工工地内车行道路应当采取硬化措施,道路应定期洒水清理。 25 / 53
2)地面应当铺设礁渣、细石或者其他功能相当的材料,或者采取覆盖防尘布或者防尘网等措施。 3)管线和道路施工,开挖后及时回填、夯实,做到有计划开挖,有计划回填,还应当对回填的沟槽,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防止扬尘污染。 4)运输砂石、渣土、土方、垃圾等物料的车辆应当采取蓬盖、密闭等措施,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因物料遗撒或者泄漏而产生扬尘污染。 5)露天装卸物料应当采取洒水、喷淋等抑尘措施;密闭输送物料应当在装料、卸料处配备吸尘、喷淋等防尘设施。避免大风天气进行水泥、黄沙等的装卸作业,对水泥类物资尽可能不要露天堆放,即使必须露天堆放,也要注意加盖防雨布,减少大风造成的施工扬尘。 6)对施工现场周围应加装不低于1.8m高围挡,并定时洒水冲洗。 7)装修时产生的废气对室内空气的影响持续时间将较长,应在房间装修后待室内空气达到《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中相关标准后再投入使用。 在采取上述抑尘措施后,施工扬尘对大气环境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三、水环境影响分析 建设项目施工废水排放主要包括建筑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泥浆水、机械清洗水等),因不同阶段用水和排水差异很大,其中较稳定部分为施工人员生活用水。水质和普通生活污水相近,但SS会明显高于普通生活污水,应管理好施工队伍生活污水的排放,建好临时化粪池,由当地农民清运用做农肥。 施工期间产生的机械清洗水等工程废水,排放水质SS浓度高,据类比调查一般为1000-3000mg/L。因此必须严禁未经任何处理将水排放,同时做好建筑材料和建筑废料的管理,避免地面水体二次污染。由于施工期废水污染物主要为SS,经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可回用到工程中,沉淀物进行工程回填不排入外环境。 四、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施工期间需要挖土方、运输弃土、运输各种建筑材料(如砂石、水泥、砖、钢材等)等工程。工程完工后,除回填部分外,会有建筑废料残留,若处理不当,遇降水等会被冲刷流失到水环境中造成水污染。建设单位应要求施工单位实行标准施工、规划运输,不能随地洒落物料,不能随意倾倒建筑垃圾、制造新的“垃圾堆场”。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清运多余或废弃的建筑材料、建筑垃圾,不然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运输沙石和建26 / 5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