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学年下学期 四 年级 (1).(2 ) 班 数学复习教案 教学课题 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四则运算的顺序,巩固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目标 2、复习运用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以及减法、除法的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会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进行简算。 3、进一步提高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含有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减法以及除法的运算性质,会运用定律与性质进行简算。 教法、学法 讲练结合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一)情境导入 (二)自主探究 1.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之后,课件出示加师: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各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法定义。 55+20= 75-55= 25×8= 200÷25= 0÷50=100×0= 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之后,课件出示减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法定义。 被减数=减数+差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之后,课件出示乘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法定义。 被除数=商×除数 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之后,课件出示除 2.复习括号。 法定义。 师:(课件出示)下面的问题你能解决吗?你能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之后,课件出示与把分步算式整理成综合算式吗? ①20×5=10 ②70-30=40 ③477-27=45 0有关的运算知识。 150-100=5015×40=600 450÷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讨论。 9=50 50+25=75 27+600=627 4500÷50=90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整理运算定律。 师: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谁来说一说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是怎样用字母表示的? 它与乘 法的结合律不同在哪里? (三)探究结果汇报 通过上面的复习,你收获了哪些知识?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汇报。 (四) 师生总结收获 学生自由回答。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四则运算以及运算定律有哪些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四则运算的意义以及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 括号和运算顺序。 运算定律。
课后反思 教学课题 小数的意义、性质和加减法 1、让学生回忆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点移动,小数与单位换算,小数的加、减法以及简算等) 2017学年下学期 四 年级 (1).(2 ) 班 数学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2、对小数的相关知识进行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能科学、合理的总结归纳与内化知识。 教学重点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小数与单位换算,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小数加、减法及其简算等。 教学难点 小数与单位换算、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法、学法 讲练结合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一、情境导入 二、自主探究 1.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出示练习题) 填空。 (1)在小数中,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 ()。(2)小数点右面第二位是()位,它的计数 单位是(),右边第一位是(),它的计数单位是()。 (3)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4)小数一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定比1小吗?()(举例)(5)比1小的小数,它 的整数部分一定是()。(6)大于7小于8的小数 有()个。(7)大于7小于8的一位小数有()个, 两位小数有()个。(8)由5个0.1,6个0.01和8 个0.001组成的数是()。(9)0.4里有()个十 分之一,有()个百分之一。 2.复习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学生自由回答。 小数大小的变化。 师:比较下面信息中三个小数的大小,说说你是学生自由回答。 怎样比较大? (出示:姚明身高2.26米,臂展2.21米,腰围 1.42米) 师:你能把2.26变成22.6吗? 3.复习小数与单位换算。 指名回答。 4.复习小数与近似数。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汇报。 5.复习小数的加、减法和简便计算。 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三、探究结果汇报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汇报。 完成教材第112页第5、7题,说说你有哪些收学生自由回答。 获?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性质和加减法 小数的意义、性质 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 小数的单位换算 小数与近似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小数的加、减法和简便计算 课后反思 教学课题 三角形 2017学年下学期 四 年级 (1).(2 ) 班 数学复习教案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三角形不同的分类方法及各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完善三角形的认知结构。 教学目标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三角形(四边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稳定性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有关平面图形学习的经验和方法,发展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 教学难点 知识的联系及应用。 教法、学法 讲练结合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一、情境导入 二、自主探究 1.三角形的认识及各部分名称。 出示一个三角形教具,问这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 说说下面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2.整理复习三角形的内角和。 学生自由回答。 下面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你是怎样求出来的? 学生自由回答。 3.整理复习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 学生回答。 猜一猜下面的每个三角形分别是什么三角形? 4.整理复习三角形的分类(按边分) 三角形如果按边分,你可以把它们分为几类?你学生回答。 能把结果写在下面的圆圈里吗? 5.师:完成下面的问题。 学生自由回答。 (1)一个三角形的周长是9厘米,这个三角形的 三条边可能是多少厘米? (2)3厘米、4厘米、2厘米;4厘米、4厘米、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汇报。 2厘米;3厘米、3厘米、3厘米。 观察这三组的数字,判断围成的三角形可能是什么三角形?能判断出是锐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 吗?为什么? 三、探究结果汇报 看教材第112页第8题。 独立完成,说说你有哪些收获? 四、师生总结收获 学生自由回答。 师:通过复习三角形,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设计 练习二十五第9、10题。 板书设计 三角形 特性 按边分 三角形 分类 按角分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 课后反思 教学课题 观察物体(二)与图形的运动(二) 2017学年下学期 四 年级 (1).(2 ) 班 数学复习教案 1、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和判断由4个小正方体摆成的一个简单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目标 2、给出3组由小正方体摆成的立体图形,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并判断。 3、轴对称和平移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辨认从前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 系和形状。 2、轴对称的性质和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图形的平移。 教学难点 体会图形的变换和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 状。 教法、学法 讲练结合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一、情境导入 二、自主探究 1、复习观察物体(二) 师小明从前面观察由4个小正方体拼摆的物体, 他看到的图形是下面哪个是正确的?(出示课 件) 2.复习轴对称和平移。 学生回答: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师: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师:左右对称或上下对称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线对折,折痕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吗? 师: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哪些? 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等。 师:已知对称图形的一半,怎样画出它的另一半? 学生自由回答。 生:现将已知图形的每个角的顶点,在对称轴的学生自由回答。 另一端以对称轴为中点,量出与它们相对称的点,最后将这些点用已知图形的连接方法一一连接起来。 学生回答。 师:关于对称和平移,你想挑战一下自己吗?独学生回答。 立完成下面的问题。(课件出示) 按要求画一画。①将图形沿OA线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②再将学生自由回答。 整个图形向右平移7格。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汇报。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关于对称,你知道哪些知识?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汇报。 四、师生总结收获 学生自由回答。 通过复习观察物体与图形的运动,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二)与图形的运动(二)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折痕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分别在对称轴的两侧,并且与对操作的距离相等,对应点的连线还和对称轴互相垂直。 课后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