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考题:拟声词是对语言任意性的挑战吗?为什么?(吉林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拟声词如:轰隆隆,叮当,哗啦,滴滴,叽叽喳喳,噼里啪啦。
这道题就涉及符号问题和语言系统性问题,考的是对语言系统性的理解。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个符号系统,但从符号概念来看,拟声词不是符号,因为拟声词基于声音与语音的自然相似性。如果仅从拟声词本身所表达的内容来看,这不是语言任意性。但语言是一个系统,由语音、词汇、语法等构成,词汇是其中一个子系统,拟声词也只是词汇系统中的个别现象,不能代表整个词汇系统的性质,这个词汇系统中绝大多数成员还是体现语言的任意性。语言系统中语法部分也体现语言的系统性。
尽管拟声词本身不具有符号的性质,但拟声词的出现并不表示语言符号具有自然现象的必然性,具有一定程度的任意性。什么样的语言有什么拟声词是社会约定性——语言任意性的体现,不同语言的拟声词也不同,汉语中的很多拟声词英语中就没有。
所以说,拟声词不构成对语言任意性的挑战。
A B
我买了那本书。→ 那本书我买了。 我考了六级。 → 六级我考了。
A B
1 我买了那本书。 → 书我买了。 2 我买了书。 * → 书我买了。
A 张老师你 `来了! B 张老师 `你 来了!
第二讲 ___ C, C___ 沙坑,沙包,沙漠 头发,毛发,长发
“去死吧!”与“去吃饭
“很”+NP这个结构,我们通过替换分析建立了下面这个类: 淑女,阳光,绅士,传统,阿Q。
有多长 *有多短 有多粗 *有多细
看小说 → 看电影
看书 → 看电影 (一个词对一个词)
大西瓜 → 一个大西瓜 做作业 → 做完作业
吃 → 吃西瓜 写 → 写作业
大西瓜 → 大的西瓜 洗干净 → 洗得干净 他写的文章 → 他所写的文章
A B
坐在凳子上 → *坐了在凳子上 坐在了凳子上 贴到大门上 → *坐了在凳子上 贴到了大门上
1)割了几亩麦子 → 割了几亩品质好的麦子
割了几天麦子 → ?割了几天品质好的麦子
2)吃包子 → 吃了包子 吃三个包子 吃着包子
吃馆子 → *吃了馆子 吃三个馆子 吃着馆子
Where did ___go?
I know John was in. → I certainly was in.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a man are called his children.
1)The king of England opened Parliament. └───────┘ └──────┘
John worked
2)二班的学习委员 在图书馆读《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 谁 学习
The king of England opened Parliament的切分(Wells 1947): A.The king of England opened Parliament. └───────┘└──────┘
└──┘└───┘└──┘└──┘
The king of/ England opened Parliament.
I wonder what country he’s the king of.
一本 关于 航海 知识 的书 └────────┘└─┘ └─┘└────────┘
西北高原的美丽 校园 A.└──────┘└─┘ B.└───┘└────┘ └─┘└─┘
★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结构(南开2010年考题):
(1)北回归线 (2)这个人人都头疼的问题一直没得到很好的解决 “北回归线”有两种切分法: A B 北 回归 线 北 回归 线 └┘└───┘ └──┘ └┘ └─┘└┘ └┘└┘
()人们背着水壶和干粮,顶着太阳冒着大雨,露宿风霜,北到回归线,南至广九铁路,漫山遍野寻找了一个多月。(中杰英《罗浮山血泪祭》)
A. I know John was in. → I certainly was in. └┘ └──────┘ └┘└────┘
└┘└──┘
B.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a man are called his children.
A.`张教授+ 写的一篇文章(得了奖) B.张教授写的+ 一篇文章 (得了奖) C.张教授写的一篇+`文章 (得了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