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标准及课程标准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6:49:2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标准及课程标准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四川省,服务建筑行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知识和建筑工程施工及管理能力,主要从事建筑工程施工及管理工作,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服务面向与人才培养规格

1.服务面向

序号 1 就业岗位 施工员 职业资格证书 《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职业培训合格证书 (施工员)》 《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职业培训合格证书 (质量员)》 《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职业培训合格证书 (专职安全员C本)》 2 质量员 3 安全员 2.人才培养规格 (1)知识方面:

①具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法律的知识; ②具有数学、制图、计算机、建筑力学等基础知识和体育运动的基本要领; ③具有一定的建筑结构知识;

④具有较扎实的建筑材料、房屋构造、建筑施工等专业技术知识; ⑤具有一定的外语基础知识; ⑥具有一定的文秘基础知识。 (2)能力结构

①具有读图、审图和图纸交底的能力; ②具有合理选用建筑材料的能力和试验检测能力 ③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处理图文资料的能力;

④具有进行施工现场的定位、放线、抄平等测量工作能力;

⑤具有编制施工工艺、确定施工方法、合理地选用建筑机械和制定安全保障措施的能力; ⑥具有建立建筑工程完整的竣工资料,并能绘制单位工程竣工图的能力; ⑦具有分析和处理施工中所出现的问题的能力; ⑧具有单位工程施工预算的初步能力; (3)基本素质要求

①思想素质:通过专业教学实践,使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更加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敬业奉献、团结协作精神;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热爱劳动;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干精神和不断追求新知识、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要求操行评定合格。

②文化素质:通过专业教学实践,使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普通话)表达能力、善于沟通交流、协作办事和企业经营管理的素质;具有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阅读翻译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善于创业的精神和科学素养。

③身体素质:通过专业教学实践,强化学生的体育锻炼和生产劳动锻炼,使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具有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具有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工作、胜任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工作的强健体魄。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卫生保健知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④业务素质:通过专业教学实践,使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具有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从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建筑施工测量、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管理、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钢结构施工管理、建筑工程预决算等工作,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获得岗位证书(培训合格证)。

三、基本技能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设置

证书名称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PRETCO)A级证书 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OSTA)合格证书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一级合格证书 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等职业资格证书 中国建筑教育协会 是 任意员合格证书 教育部考试中心 发证机关 是否作为毕业条件 学分 取得条件 相关联课程 或实训项目 大学英语(1) 大学英语(2) 考证时间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委员会 是 合格证书 每年6月、12月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是 (两证之一 即可) 合格证书 计算机应用基础 鉴定站通知 每年3月、9月 专业课 第七学期 说明:其中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计算机水平考试合格证书(一级)和职业资格证为必须取得的证书,学生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学分可抵相应选修课程学分。

四、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表

类别 文化素质 领域 公共基础课 序号 1 课程 公共基础课 学时 432 100 50 140 50 60 40 70 60 80 40 50 50 70 80 50 30 30 30 30 60 30 60 90 180 60 90 660 40 30 40 学时分配 第一学年 352 100 50 140 50 60 30 30 30 60 第二学年 76 40 70 60 80 40 50 50 70 80 50 30 120 40 30 40 第三学年 4 60 30 60 90 180 60 90 480 2 建筑构造与识图 3 建筑材料检测 4 建筑力学与结构 5 建筑工程测量放线 6 建筑CAD 7 建筑工程任务的承揽 8 ★土方与基础工程施工 专业课 9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 10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 11 屋面与防水工程施工 12 ★装饰装修工程施工 13 钢结构工程施工 专业 技能 领域 14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15 ★建筑施工组织 16 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 17 认识实习 18 房屋建筑施工图设计 19 建筑材料检测实训 20 测量放线 21 施工图识读 综合实践课 22 施工测量放线 23 施工组织设计 24 施工任务承揽 25 工种操作 26 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 27 资料整理 28 顶岗实习 29 建筑工程资料编制与归档 专业拓展领域 专业拓展课 30 建设法规 31 建筑设备与识图 说明:标注★的为专业核心课程

《土方与基础工程施工》课程标准

本课程标准由《土方与基础工程施工》课程组、中建17局联合开发制定。

《土方与基础工程施工》学习领域课程标准以遵循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为原则,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思想为指导,以通过完成整体化工作任务培养训练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工作内容”来组织课程内容为着眼点,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教学活动载体,使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中做、做中学”

一、学习领域定位

1.本学习领域课程对应的职业典型工作任务

本领域服务于建筑工程的基础工程(地下工程)建造,在具备一定的土力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主要包括:岩土土程勘察报告阅读与使用,土方开挖与施上机械选择,基坑支护、降水设计与施工,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浅基础施工图识读与施工,桩基础施土图识读与施土。培养学生基础施工图设计文件识读、土方与基础工程施土与质量检验验收的专业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2.本学习领域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土方与基础工程施工》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针对于施工员岗位能力进行培养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领域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结合我国目前建筑施工行业的实际情况而设置,该学习领域的前修课程有《建筑构造与识图》、《建筑力学与结构》等课程,后续课程有《建筑工程资料编制与归档》、建筑施工组织》等课程。

《土方与基础工程施工》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表

关联课程与关联点分析 课程关联类别 课程名称 建筑构造与识图 建筑力学与结构 专业课程 建筑施工组织 建筑工程资料编制与归档 专业技能综合训练 综合实践课程 顶岗实习 建筑企业在岗实训 后 关联点 建筑工程识图 建筑结构受力分析 土方与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工程报告的编制、归档、整理 校内综合实训 顺序 关系 前 前 后 后 后 二、学习(能力)目标

《土方与基础工程施工》课程应具备土力学基本知识,主要培养学生基础施工图设计文件识读、土方与基础工程施工与质量检验验收的专业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具体包括:

1.懂得土力学基木知识;

2.能阅读和使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能制定土方开挖方案和选择施工机械; 4.能读懂基坑支护、降水设计施工图并组织施工; 5.能读懂地基处理施土图,能进行复合地基施工与检测; 6.能读识浅基础基础施工图识读,能组织施工; 7.得各种桩型施工工艺,能读识桩基础施工图并施工;

8.能够主动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新标准、新规范,具有不断更新,灵活适应发展变化的能力;

9.能够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处理基础施工中的突发事件。

三、学习(工作)内容

土力学基础; 工作对象 工作题材 基础施工方案; 机械、材料、人员、管理机构; 土方工程、基础工程中涉及的钢筋、模板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回填土; 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 施工图纸; 基础平法图集; 地基基础验收规范; 工具 多媒体设.备教室、办公设备、电脑及接口 基坑降水、支护、地基处理设计软件 模拟实训场、基础施工现场 平法图集使用; 施工图纸准备、组成、识读; 工作方法 熟悉施工工艺、验收标准,制定工作计划和施工方案; 依据国家、行业标准和工程合同进行基础施工; 依据验收规范和合同要求进行质量检验 老师指导学生分组并分配基础施工任务; 各组分工和制定工作计划或施工方案; 劳动组织 基础施工 质量验收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标准及课程标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z1ux5eazr0a0pl1szsm0n19a8hr9t00gxz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